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裤袋,里面的几十块钱和药品果然没有了。再解开救生衣,里面衬衣口袋的两百元还在,只是一包烟已经湿透。
不久,胡校长的划子也到了。他并不急于上岸,却下水游起泳来。我儿子见状,也下水与胡校长一起戏水,与胡校长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胡校长很喜欢我的儿子,要我把儿子也送到华联外语学校来读书,说:“学校又不会挣你的钱,你只要出点伙食钱就可以了。”
“他是在南昌师范附属小学读书,在那里还好。”我笑了笑说,心想,这里的学生已经领教过了,哪里还敢往这里送。我的儿子人小不知就里,竟很喜欢华联学校的读书环境,与胡董事长十分亲热,,表示想来这所民办学校。
我穿着一只拖鞋上岸,另一只脚在滚烫的路上烧得直跳,显得有些难堪,好歹走过来了。
车子早开过来了,我们先上车拿好要换的衣物,再来到一排简易的冲洗间。我们进去的那间,仅见只有胡董事长一人。他快洗完时,见我们没带肥皂,便把他的给我们,我还是没要,反正回去还要洗的。
我和儿子冲洗完毕,换了衣裤,出来后,和大家在路边的凉亭,围在一起吃着西瓜。人们说起“英雄救美”的事,小学的余萍老师告诉我,余媛是她的妹妹,当时情况很危急,多亏是我给救了。
胡校长只顾在一边张罗着大家吃西瓜,对这样一件大事情,好像并不怎样感兴趣。
我们休息了一会,人都到齐了,校车也开出来了。我又穿着仅有的一只拖鞋,走过晒化了的柏油公路上,前去上车,感觉有些狼狈。
车子开动了,我拿出那包湿透香烟,在窗边让其日晒风吹,许久不见干,便索性把它扔了算了。
中途,我们在一处名胜宝峰寺附近,选了一个餐厅,吃起了便饭。菜不算丰盛,但大家饿了,像小鱼呀等一些农家菜,还很爽口。
饭还没有吃完,那个马屁精张总指挥,就跑来催我交50元钱,说是我带了小孩来。我有些纳闷,进漂流入口栏的时候,人家不是已经给我小孩免了票的吗?
算了,我也懒的计较,拿出了100元给他。他又说要交给一个姓梅的,我不认识这个人,叫他转交,他说没有零钱找。
吃过了饭,我们去了附近的宝峰寺玛祖寺庙玩了玩。宝峰寺初名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因其蟠踞在石门山内,故又名“石门古刹”。
古刹周围层峦叠嶂,危岩壁立,树木葱茏,山川回合,背靠宝珠峰,面临北河水,左右两山环抱,正面七岭奔来,俗称九龙聚会之地,气势灵奇。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马祖道一禅师在此圆寂,藏灵骨舍利于寺后院。公元850年唐宣宗赐“宝峰”匾额,从此泐潭寺改名为宝峰寺。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世宗加封马祖为“普照大寂禅师”并大修宝峰寺,宝峰寺进入鼎盛时期。清代的宝峰寺规模宏大,占地100余亩,全寺分为正殿、东院两大部分。正殿为五重直进,头门横额为“石门古刹”四个大字,其上有“圣旨”石碑一块,寺内古柏参天,钟鼓楼分列左右;二进法门寺(即罗汉堂),供罗汉、金刚、韦驮诸像,寺后有瀚月桥,桥下池水清澈;三进皇觉宝殿(即选佛堂),东西侧建有藏经楼;四进大雄宝殿,供有一尊米高的如来佛;五进禅堂,正中为祖龛,供马祖像。
当时宝峰寺内,梵宫林立,禅院栉比,有僧侣千余人,僧田百余亩,周围山林皆为寺院所有,传说石门数十里之内,尽罩袈裟。在历史长河中,因朝代兴废,战乱火燔,几度萧条毁坍,甚至香火断绝;又几度山门重开,
没想到在这里还有个这样宏大、古老寺庙,游客们络绎不绝,甚是热闹。
上车回来,感觉十分疲劳,不少人很快睡着了。在车上,那一位姓梅的,催另外几个带了人来玩的老师和大学生交钱,我也很快把钱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