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华联外语试验学校,签订了聘用合同,虽然时间是从二○○四年七月一日起生效,但在该年六月底的几天,学校便开始了招生的培训工作,当然,这对新聘用的老师来说,是不计报酬的。
学校董事长是胡东白,原是江西电机厂子弟学校的校长。他的口才很好,跟我原来所在的江拖学校校长夏振川相比,那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胡校长请了一个姓张的招生总指挥,据说原来仅是南方希望学校的一位体育老师,校长胡东白好像是中了邪一样,对这人不知有多看重。
张总指挥在对全校招生人员的培训上,口若悬河,一套一套的,什么招生环境四要素:生源市场、经济、人口统计、内部环境;家长的六类:望子成龙、重塑希望、寄予希望、财产转移、环境影响、适当观望型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按照他的策略,可以不用大量地花费资金,投入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广告上,只要订出指标,掌握技巧,依靠人力在各处设点,进行针对性的资料宣传咨询,就可以招到大量的学生。有这样的好事,老板何乐而不为呢?
开始我们还认为他真有一套,后来给大家的感觉,好似一个街头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骗子。
学生一年两学期的费用是:小学12800元、初中13800元,高中14800元,幼儿园8000元。这些均不包括学生的接送费,假日留校费、补课费等。
招生人员要统一着装挂牌,进行日汇报。待遇为:新老师和大学生月招生工资500元,老教师为基本工资。招生人数在1―3个,每个奖励300元;达到4―6个,每个奖励400元;达到7个以上,每个奖励在500元以上。每人每天的补贴,市内为4元,外地为20元。
七月一日开始,学校全面铺开了招生工作,招生的老师和招聘来的大学生们,分成许多的组,相继分赴全省各地。我被留在了南昌市,由大组分片定点招生。一般一男一女两人为一小组,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先由我联系了八一公园,经找人洽谈,学校同意,300元两天,摆了两张桌子,在树干上联起了横幅。有我和林莉萍、育导老师陆慧珍和一位大学生两组人员。早上在此锻炼的人员多,咨询和记录到的资料也多,但很少有人愿意留下电话号码。
两天后,学校又安排我带了程红、汤文虎、李佳等几个大学生,进行流动招生,散发资料,收获不大。
我们又来到文教路口附近的横茂花园,散发招生宣传材料,这里有钱的人多。汤文虎在散发材料时,被物业保安抓住,经过交涉并请示学校,与物业经理电话联系洽谈,交了几百元,获准在此设点。
我们还在罗家集,约集中有十余人,搞了一次地毯式轰炸的招生宣传,连刚带学生夏令营回来的小学老师周雪琴、余萍也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