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努力一生。很多人,包括老者师傅,包括龙隐的祖父,他们认为我一直没有离开五福院,是对五福院的坚守,是对五福法的坚持。于我而言,坚守与坚持都是极为陌生的概念,我之所以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不论荣辱也不论顺逆地留在五福院里,只是因为每一次读《五福经》时,都会有新的收获,都会步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说起来,我与人们对福祖的敬仰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多数信徒对福祖的信仰来自《五福经》中关于“福报”的记述、来自万能的福祖赐予世人的五福;我对福祖的敬仰则来自《五福经》中每一字句所蕴涵的深度和广度、来自福祖在经文中没有抵达的高远和缜密。
比如,福祖在《五福经》的最后一段文字中说:“我即将先于你们远离尘世,抵达齐天国度。愿五福保佑你们,让你们在《五福经》的引领下,走过尘世,步入齐天国。那个时候,周身的花纹呈现出‘德’、‘义’、‘礼’、‘仁’、‘信’的凤凰将载歌载舞。”
千百年来,五福全和五福们时常忽略《五福经》中其它的内容,只掂量这最后一段话的份量。经过辈复一辈的演绎之后,这段话被翻译成了:“我即将先于你们远离尘世,抵达齐天国度。愿五福保佑你们,只要你们遵照《五福经》所说的去做,就能够走过尘世,步入齐天国。那个时候,周身的花纹呈现出‘德’、‘义’、‘礼’、‘仁’、‘信’的凤凰将把你们接引到齐天国。”
而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却是:“我即将先于你们远离尘世,抵达齐天国度。愿五福保佑你们,让你们在《五福经》的引领下,走过尘世间的浅薄与狭隘、步入德高仁厚的齐天国。那个时候,你们将和周身的花纹呈现出‘德’、‘义’、‘礼’、‘仁’、‘信’的凤凰一样,载歌载舞地庆祝圆满。”
“我还真就没看错你。”我正冥想着,忽地收到老者的意念,“不论多么智慧的人,一旦固守陈念、停滞不前,他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狭小,他的前途就会越来越黯然。《五福经》原本就是不断延展的宇宙的地标和草图,绝不是锁定人心的河界和枷锁。”
“既然如此,福祖何不直接在《五福经》中说明一下呢?那样的话,五福们肯定会开动大脑、开发智慧,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我想都没想地如此回应老者。
老者叹息一声,说道:“如果我当初在《五福经》中如你所说的那样落笔,后人会因此而演绎出无数个版本的《五福经》,却未必有一本符合原意。《五福经》中,不限不定不否,内敛与外延全凭智者一念,这也是无法之法。”
“咦?老者师傅,如此说来,您就是福祖了?”老者的话一下子转移了我的思维方向,忍不住问道。
“这就是世人共有的死穴。一旦遇有足以诱惑你的问题,瞬间就能忘了大局转入小局。”刚刚收到老者的信息,我们已经着陆,站在了老者的面前。老者继续说,“所以说,不论对于五福还是世间众生来说,定性是生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定性,所有的修持都达不到圆满。”
“死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将灵性与定性有机地结合,更为可怕的是,自作主张地把自己当作福祖的代言人。”不知道龙隐何时恢复了清醒,见缝插针地说道。
福祖哈哈大笑,举着拐杖说:“小龙,你能悟得此法,也就悟得了自然之法。且带你师傅在这地球上漫游一圈,待出发之前再来见我。”
龙隐盯着拐杖,盯着老者,好久好久才轻轻地呼道:“鸿钧老祖,孩儿终于又回到您的身边了。”
“鸿钧老祖?”龙隐的声音刚落,我又惊呼道,“到底是福祖还是鸿钧老祖?”
龙隐咋咋呼呼地说:“福祖就是鸿钧老祖,就像小龙就是龙隐,五福全师傅就是德弘师傅。”
我瞄了龙隐一眼,心里想:你小子这个时候明白了?希望你能保持明白。否则,在未来的行程中,有你好瞧的。
龙隐也不示弱,用意念回应我道:师傅,徒儿年轻无知,如果他日在行程中偶有冒犯,还望师傅多多海涵。
老者师傅轻轻地咳了一声,留下一句“这一对冤家”之后,转身就消失了。华人书香吧bsp;龙之所隐(四)
(四)
“冤家?我和龙隐真的是冤家吗?”思量着老者的话,我暗中疑问,“‘冤家’的本意是两个情趣相投却又各持己见的好朋友,多用来形容有才华又比较固执的两个人。我和龙隐怎么会是冤家呢?难道我们还有所固执吗?如果是这样,我可要先行检讨,以省爱徒。”
与此同时,龙隐也在疑虑:“我和师傅,怎么会是冤家?老祖向来比较苛求师徒间的“长幼”和“礼仪”。在他看来,师徒间的缘分要比父子、母子间的缘分更为重要。父子或母子间的缘分,其使命主要是传递生命;师徒间的缘分,其使命主要是传递精神。难道,我与师傅间的调侃,已是大不敬、大不德了吗?”想到这里,龙隐举目远方,心中自检道,“老祖,孩儿知道错了。即刻起,对师傅,端不会再有丝毫不敬。”
随即,龙隐向我施五福礼,道:“师傅,请恕徒儿不敬。即刻起,再不敢如此肆意言语了。”
我连忙扶龙隐平身,感慨道:“得遇爱徒,我之幸甚;得遇老者,我之醒甚啊。”言罢,内心竟涌起一股莫名的似失若得、似得若失的怅然。
龙隐的表情也凝重起来,他若有所思地问:“师傅,将来,我们能够以自然的方式,行走自然吗?”
“我相信我们能。”我不假思索地说,“将来还很遥远,不必提早编织未知世界的苦乐,且让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吧。”
龙隐如同孩子一样嬉笑,满意地说:“我也相信。”
这番对话,让我们恍如梦中,却又恍如梦醒。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时间不但没有帮我们解决问题,反而给我们出了一道极为难解的问题。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否则真就成了“提早编织未知世界的苦乐”。
其实,何止不必提前编织未知世界的苦乐,就是当下的苦乐,也不必刻意去编织,只用心感受就是了。经由人编织而成的苦乐,难免存有隐忧、破绽和遗憾,因为,世间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就拿我们此行来说吧,出发前明明本着“我带着龙隐,溯‘龙之所隐’的缘由,让他明白从小龙到龙隐的来龙去脉,让他知道在此之前,他走过的是怎样的时空,在此之后,我们将走向怎样的时空”的宗旨。可是,在地球上的时日,龙隐一直是我的向导,他引领我走过这些陌生又新鲜的山山水水,并为我详细地讲解每座山的情况、每条水的来由,以及山山水水间能量的差别和山山水水中存有的生命的情况。
随着龙隐,在地球的上空飘摇而过,目睹着形态各异的山和形态各异的“人”,还有那些形态各异的“神”和“兽”,我忍不住问:“龙隐,这地球就是齐天国吗?这里面的山山水水,为何能量不同?这里面的种种生灵,又为何能量不同?走了这么久,我们看到的‘人’与我们各不相同,最终谁才是地球的主人呢?”
听了我的提问,龙隐迟疑了好一会儿才叹息着说:“看来,师傅和鸿祖当初时一样,虽然能量与智慧都过人无数,却都没有超脱人世间‘情’字的束缚。就因为重‘情’,鸿祖历尽艰辛,按照地下物质自身所具有的能量,把地球划分成无数的能量场,也就是无数不同的地域。然后,再按照各地域能量的不同,引渡或培养能量相同的生物。这期间,鸿祖所做的努力和他所期盼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这让鸿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龙隐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鸿祖的愿望是好的,他希望所有的世人在末日之时,都能超离下落之苦,在新世界里得以生存,并在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地积蓄能量,从而逐步升入能量较高的地域,回归真正的智慧人生。鸿祖只关注了自然界中所有物质的能量有高有低,却忽视了人的品性有优有劣的事实。”
龙隐的话让我目瞪口呆,又让我疑团重重。末日还没有到,怎么就知道鸿祖犯了严重的错呢?“情”应该是人与其它动物间最为明显的区别,为什么重情会导致错误的发生呢?
不等我开口问,龙隐继续说:“鸿祖预知了末日之时,引渡人的工程相当浩大,并且他担心在末日之前,大量的人因德行不够、能量不足而下落,所以他决定运用自己的能量分批分拔地引渡世人。”
“所以”,我惊问道,“大多数貌似圆满的人,并非真正的圆满,而是在鸿祖的帮助下‘圆满’的。到了新世界之后,这些人的能量与德行不能相匹配,因而出现了各地的人们形态不一?就好像畸形儿一样?”
龙隐默默地点头,沉重地说:“是的。并且,很多人成了畸形儿却不自知,只当自己从普通人变成了神,只把怪异的形态当作了炫耀的资本。让人痛心的是,这些人终将耗尽能量,重新堕入下落的不幸中。”
龙隐的话,让我浑身冰凉,我甚至感到了一丝绝望,正在我冰冷的心中蔓延开来。鸿祖如此智慧,却因了受情所缚,违背了“自然选择”的规律,费尽心力地制造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付出的代价是能量、心力和爱,收获却是人们的不自量、不自省,其结果不过是延长了人们下降的过程。难怪,鸿祖要派小龙重返世间,引渡世人走出混沌、走向清醒。可是,小龙的返回算不算违背自然呢?其结果是不是能如预期的那样呢?
龙隐看出了我的心思,勉强笑了笑,安慰我道:“师傅不要担心。为了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鸿祖早就和我商定了,再返回尘世的时候,我只是俗常之人,不论能量、德行和心性都如常人一般从头开始。这样,我们就在尘世间自然法则的约束之内,与世人一样面对自然的选择或淘汰、奖励或惩罚。”
“那么,我呢?”我的额头已经沁出了冷汗。
“鸿祖说过,由您自己选择。他说,这也是遵循自然。”龙隐的声音很轻,他目光中的一丝冷静和一抹忧伤,却如同利刃一般直刺我的胸膛。
我闭上眼睛躲过龙隐的目光,却躲不过龙隐内心的纠结。他从小龙到龙隐,已经走过了一次“回程”,他知道一路上的艰难与凶险。他既愿意相信我有能力同他一样,不贪不妄,顺利走过全程;又担心我一旦失足,将留下千古遗恨。
泪水冲破眉睫的抵挡,也冲垮了我内心冰冷的城池。我的爱徒,在这纠结当中,又何尝不是被情所缚,何尝不是因爱而私啊!想看书来华人书香吧
龙之所隐(五)
(五)
龙隐担心的是我,我担心的是整个人类的前程。我的痛苦来自老者的辛劳与龙隐的冒险,我的绝望来自人类的不自量和不自省,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在这痛苦与绝望的夹缝中茁壮起来。当人类前程的问题摆在眼前时,我根本无须选择,因为除了顺应自然,没有任何选择值得我为之努力。我只希望,不论老者还是龙隐,都能以大局为重,可以为众生付出所有的能量,却不再抱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只管脚踏实地,时时刻刻努力而为,绝不逞强斗胜、违背自然。
一旦理清了思路、打定了主意,先前的隐忧与挂碍也就云消雾散,不见了踪影,心也恢复了常温和静净的状态。
“龙隐,一路上,怎么没有见到兰花?”我对龙隐说,“我们看看兰花去吧,然后尽早启程。”
龙隐迟疑地看了看我,摇着头说:“跟了鸿祖那么久,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叫兰花的啊。”
“哦,鸿祖用自己的鲜血载着花魂来这里,是你走后的事。我们先找一下吧,实在找不到再去问鸿祖。”我想了一下,问龙隐,“鸿祖的花园在哪里?”
龙隐告诉我,我们刚才着陆的地方就是齐天国,齐天国并不很大,它只是一个中转站。由尘世上升到齐天国的人,会在那里稍作调整,然后按照能量的不同去往相应的地域。鸿祖的花园就在齐天国通往各个地域的出口处,那里景色优美,四季花香不断,各个地域里的花草都是从那里传输过去的。
就在我们准备返回齐天国看兰花的时候,收到老者的信息。他告诉我们:那时,他用鲜血载着兰花的花魂回到齐天国后,如他说的那样,用鲜血浇灌了齐天国的花园。遗憾的是,兰花不但没有如他想象的那样在齐天国里安家落户,也没在任何地域里扎根。就在他认为对兰花的引渡以失败告终之时,他在吴林山上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
那天,鸿祖像往常一样在地球的上空慢慢飞过,细致地观察所过地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在他飞过吴林山上空的时候,一股幽幽的兰花的香气直沁他的心脾,这让他感到非常诧异。他知道的,吴林山是所有的山中最为贫瘠的一座,它不像一些山那样蕴藏丰富的金玉宝藏等矿产资源,也不像一些山那样生有珍奇的植物或动物,只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茅草。这些茅草既不像树那样高大挺拔,也不像花那样美丽芬芳,也正因为这样,没有什么动物愿意在这里停驻。所以,过去经过吴林山时,鸿祖时常摇头叹息,一掠而过,并为将来来到这里的人感到忧伤。
闻到兰花香味的那一刻,鸿祖倏地落地。当他看到遍地的茅草上,开着好多类似兰花儿的花朵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鸿祖蹲下身子,细细地打量这些馥郁的小花儿。当他看到这些小花儿除了比兰花的花朵多了三个捧瓣之外,其形状、香气和姿态都与兰花无异,他终于懂得了兰的品性之高洁,并为之折服。
后来,鸿祖追溯了兰花开在茅草上的经过。原来,鸿祖用鲜血浇灌了花园之后,兰花的花魂们纷纷落地,并积极地在齐天国强大的能量场中汲取能量。可是,当有意着落在草木上的时候,他们迟疑了。因为他们发现,所有的草木都已有形有色有香有品,不论他们着落在哪里,必将侵占别人的领地、改变别人的花形和香气,这恰恰是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
他们认为,在尘世间,他们尽享了人们的爱戴和敬仰,那是因为他们一直秉承自己的品性,不虚浮、不张扬、不排他,只在静默中生发幽香、繁衍后代、暗示世人自娱利他。他们知道,鸿祖用鲜血来承载他们、并不惜用鲜血浇灌草木,希望他们在齐天国里安家落户,看重的正是他们的品性。所以,他们决定,就算魂游荒野不得着落,也不能辜负了鸿祖的偏爱,更不能因更改了品性而愧对自己。
打定主意之后,他们悄悄地离开了齐天国,一路向着最贫瘠最荒芜的地域飘去。当他们飘抵吴林山时,发现整座山中除了茅草别无他物。就在他们迟疑着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在这里停驻的时候,草魂们向他们发出了邀请。草魂们说,他们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不论环境如何都能够落地生根,生根后便能茁壮、繁茂。可是,他们没有树的高大,没有花儿的芬芳,就算他们竭尽全力来装扮世间,也无法达到让自己满意的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的作用。他们希望兰花的花魂愿意留下来,和他们一起美丽了这座山,并慢慢地美丽和芬芳了整个地球。兰花的花魂们欣然应允,只是,他们坚持只与部分草魂相融,让另外一部分茅草保持自己的原貌。草魂们对此深表不解,纷纷问兰花花魂,既然肯放弃自己原有的健硕和英武的身姿来与草魂续结合,为何还要有所保留。兰花的花魂说,茅草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也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不羡肥沃、不畏贫瘠,快乐地停驻在荒芜之地,这是值得令兰花的花魂们敬仰和学习的美德,所以他们愿意让部分茅草保留自己的天性。
“那么,为什么兰花的花朵会多出三个捧瓣呢?”收到老者的信息,我和龙隐在静默了好一会儿后,突然异口同声地问。
鸿祖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觉得他们是在我的慈悲、草魂的无私和新世界里所有一切的共同关爱下才得以停驻和繁衍。为了铭记再生之缘,为了表达感恩之情,也为了让自己牢记美德才是最美丽、最芬芳的花朵,他们衍生了三个捧瓣。他们没想到的是,当高尚邂逅高尚,世间会在保持原有美好的同时,衍生出更高层次的美好。”华人书香吧bsp;龙之所隐(六)
(六)
“当高尚邂逅高尚,世间会在保持原有美好的同时,衍生出更高层次的美好。”鸿祖的这句话太有味道,太有福理。琢磨着这句话,我竟不急于去看兰花了,只是反复思量着茅草的伟大和兰花的高洁,并为之深深感动。
“师傅,我想象不出来,像小槐树一样挺拔有形的兰花与茅草相结合而生出的兰花草会是什么样子。”龙隐庄重地说,“小时候,我们那个村子里,老辈人都说,兰花的三个花瓣象征着‘天’、‘地’、‘人’。第一次听祖父提到这个说法时,我才十来岁。那个时候,祖父养了好多兰花,他时常站在兰花下吟诗作赋,兴致高时还会唱上一段自编的小调儿。有一次,我从书堂回到家时,祖父正陶醉在自己的小调儿里。我放下书包,贴在祖父的身边,轻轻地问祖父,为什么如此喜欢兰花。祖父抚着我的头,无限怜惜地说,因为兰花不仅美丽芳香,更在几千年的岁月里,承载了太多智慧和美德。当时,我不能理解祖父的话,追问他为什么说兰花能承载智慧和美德。祖父回答道,兰花用几千年不曾改变的三个花瓣来开示人们,天、地、人应该彼此平等却又相互支撑,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如同兰花一样美丽、芬芳;大地才会不枯不竭;天才会越发高远,直到与新世界浑然一体。”
“哦?”我惊讶地问,“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传说?”
龙隐笑呵呵地说:“有句话,我说了,师傅可不要伤感。当年祖父对父亲说过,师傅家祖辈所生活的那个村子,人们大多向往高官厚禄并且欺软怕硬,所以你们那里祖辈相传的故事,大多是残暴致胜的主题。我们家祖上所生活的村子,几乎人人爱兰,并且人人以兰为师,长辈给晚辈讲这个传说的时候,就像在向孩子们讲解祖训一样,所以这个传说才能源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