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1 / 2)

它缝到帽子上。那个士子看了也很满意,就付钱买下来了。

那士子接连考了三年的县试,结果都不能上榜。他放弃了读书当官的念头,向朋友借了一笔钱,学起做生意来。听说南面的蛮国有好些货物利钱不错,他便收拾了行装,戴起这顶最爱的帽子出门去。

为了节省花费,一路上他只乘便车。有一次他坐在一辆牛车的后头,不知不觉便在那堆货物中睡着。缝着念珠的丝线本来就有点松脱,这一路颠簸中,念珠掉了下来,跌在货物之间。他直至下了车也没有发现。

牛车继续走着,穿过一条在森林中央开辟的道路,终于到了一个城镇。驾车的商人打探过,知道这里能卖得好价钱,也就雇人把车上的货物卸下来。搬动货物时,那颗念珠摔出了车子,滚到街巷一角。

一个小男孩这时正纳闷经过。这个早上,他跟邻居的孩子们打弹子,却连最后一颗也输光了。他垂头丧气地走在街上,忽然发现这颗又黑又圆的小木珠,捡了起来仔细看了一会儿,便回头跑回孩子堆中。

这天他靠着这颗念珠赢了好大一堆弹珠,别的孩子都羡慕地瞧着他。有个孩子拿出一把小刀,说要跟他交换这念珠,可这男孩不愿意。

家里的母亲不喜欢男孩打弹子,说这是赌博。可是不打紧,他有一个秘密的地方。

男孩赶在入黑之前,跑到村镇边缘那座已经许多年无人参拜的荒寺里。

他爬上了佛坛,从那尊已经爬满了蔓藤、身上崩缺多处的破佛像后面一道裂缝里,取出一个布袋来,里面装的全是他的宝贝。男孩把赢来的弹珠都放进了布袋,然后他想了想,还是决定把那颗念珠也放进去。

把布袋塞回佛像的肚子之后,他从佛坛爬了下来,拍拍手上和衣服上的泥尘。

临走之前,他瞧了瞧半掩在蔓藤叶底下的那张佛像脸孔,闭起眼双手合十,祈求明天也得到胜利。

男孩离去以后,黄昏夕阳斜射进空荡荡的佛寺里,照得那张佛脸泛出温暖的光华。

就跟许多年前一样。佛,仍在笑。

稿于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后记

故事到这里,说完了。

我的确是想透过这部书,表达一些我对世界的看法。这部书的其中一大主题就是关于“权力”。人类社会的关系,其实也可以化约为权力的关系来看,不管是令别人服从的权力或是消灭别人的权力。这些在严家其先生的《首脑论》一书里有很清楚的剖析,此处不赘。

不过直到最后,我没有给读者什么明确的答案。

我从来相信:文学必须关乎人和社会;可是小说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就只是说一个动听的故事而已,不是试图为人类开药方。

最重要的答案,从来都是要靠自己去寻找的。

最后这一卷,说的主要是关于革命。

只要是比较关心外面世界的朋友都得承认:这个世界到了今天,还是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许多的不公平与贫穷。这个世界需要改变。

至于改变的方法是什么?过去曾经很多人尝试过革命这手段。可是流血革命的代价太大了。而且历史很多次告诉我们,成功的革命最后带来的,往往是一个更极端、更不宽容的世界。

用暴力建立的东西,试图以另一种暴力来改变它……结果就是白白折腾一回。

然而我们是否就此放弃改变,接受现在的一切都是常态,甚至宿命?

佛家只讲因缘,不讲宿命;把这部书命名《杀禅》的我,并不是佛教徒,但同样无法接受命定这回事。我深信必定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去改善这世界。而且也有了成功的例子。

尤其在这个信息技术飞快扩散、平凡人掌握了越来越大发言力量的时代。基本上,我是乐观的。

我很喜欢一句说话:“假如地球是一艘太空船,我们每个人都是驾驶员。”

当很多人同时改变自己,也许这个世界就会改变。

最后引用我最喜欢的一首歌,bobmarley的《redemptionsong》里的两句:

emancipateyourselvesfrommentalslavery

把你自己从精神的奴役里解放吧

nonebutourselvescanfreeourminds

没有人能够释放我们的思想,除了我们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