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有女倾天下-第六十七节 倾天下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贫家有女倾天下> 第六十七节 倾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节 倾天下(2 / 2)

皇太子秦朝波前往东宫后,又立即在张学士的带领下,前往各宫各殿去叩见后宫太妃。

次日,在金銮宝殿内,皇太后又正式下诏,说是皇上年幼,身份可疑,不配作南朝之君。故而废了恒帝,贬为楚王。皇太子秦朝波身为秦室的正传血统,年轻有为,博学多才,有治国安邦之才,故而册立登基为皇帝。

诏书宣读之后,满朝文武百官纷纷叩拜。并就坐于皇太后和皇太妃的中间的龙椅。香香注意到他面部红润光洁,神采奕奕,有帝王之相,又喜又悲,只是她仍然淡定而微笑着。她不能让人看出她脸上的不悦。尽管淮南王子仍然尊照先王一样,尊奉香香和刘贵妃为太后太妃。但是淮南王子有亲生父母亲,难免有朝一日,会册封亲生母亲为皇太后。只是如今他尚未稳固实权,而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在上阳宫的大殿内,皇上正喜气洋洋又拘礼的接受着朝中大臣和王族们的叩拜。并接收着外官因想阿谀奉承,而送来的大量奇珍异宝,琉璃玛瑙,丝帛丽绣等礼品。因此人来人往,显得热闹非凡。

在成安宫和阳春殿和其它内宫嫔妃的大殿内,香香也也接受着其它诰命夫人恭贺。

在准备举办盛宴的光华殿内,除了太后和太妃的宫人之外,几乎所有的太监宫女们都临时抽调去帮厨。进宴都监。从数天前开始筹备宴会,采购物品、制定宴会的程序、安排歌舞助兴,准备各种饮食。尤其重要的是,招来专门制作宴会饮食的男厨师“待令熟手”做菜。此时那里人涌如潮,忙忙碌碌着今晚的盛宴。

宫中大宴所用宴桌,式样,桌面摆设,点心,果盒,群膳、冷膳、热膳等数量,所用餐具形状名称,均有严格规制和区别。皇帝用金龙大宴桌,皇帝座位两边,分摆头桌,二桌,三桌等,左尊右卑,皇太后和皇太妃分座两旁,而皇上的亲生父母淮南王和王妃陪坐在皇太后的左侧。其它后宫的妃嫔或王子,公主等,各文武百官,王公贵族待均按地位和身份依次入座。

席间有引朝鲜、回部各掷倒伎人,金川番子番童等,陈百戏,表演杂技,这时筵宴进入高潮,乐工吹啸击鼓以和,舞者应节和拍,然后鸣鞭奏乐,均有音乐、歌舞助兴,以烘托气氛。

在皇帝的金龙大宴桌上,摆满汉族南北名肴美食。那上面,燕窝口蘑锅烧鸡,红白鸭子,鹿筋拆肉,脍银丝是北方名菜;酒炖八宝鸭子,冬笋口蘑鸡,龙须馓子,苏州糕等为汉族江南菜点;鹿尾酱,烧狍肉,敖尔布哈(奶饼),塞勒卷(脊骨面食)等为满洲肴馔;额思克森,乌珠穆泌全羊,喀尔喀烧羊,西尔占(肉糜)等是蒙古名食;谷伦杞,滴非雅则,萨拉克里也等是维吾尔族名菜,粗略统计,品种竟达上千种。

由群臣们纷至沓来的给皇上和太后举杯相敬。顿时斛光交错,杯起杯落,欢声笑语,好不喜庆。皇上还亲自给皇太后和太妃倒酒献茶。

这是香香第二次如此亲近的靠近淮南王子。上一次是参加了友人的订婚宴。那次给她留下终身难忘的爱的记忆。那时也像现在这样,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可是如今良人依旧在,那份情谊却早已消散。特别是在香香沉默不语的喝着酒水,恩索着记忆中两人相遇相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对话之时,突然听到在左侧的戏台旁,那支宫廷乐队正欢快的齐奏着那首又熟悉又温情的那首管弦乐器演奏的《花好月圆》。这悠扬欢快的旋律响起来之时,让香香不由自主的朝皇上望去,也发现皇上红润的脸上,也正朝她微微的点头致意。顿时让香香感触得怦然心动。正回神之时,又听到一群男女乐师,陪随着音乐,正在齐齐的高歌对唱道:春江有水春江月,月下轻风起歌舞。

歌声袅袅随柳飘,你我有缘来相遇。

月圆月缺夜夜替,花开花落季季换。

温情只在初相识,纯情真爱一瞬间。

人生处处不尽意,莫为虚华而烦忧。

今夜花前又月下,你我脉脉两相悦。

这首暖人心思的歌儿,是他们的对诗所做。更让香香回忆起跟淮南王子两人含情脉脉的时节。她抬头望了一眼粉红的天空,圆月高照,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的欢快喜庆。她又不经意的望了皇上一眼,只见他正英俊的脸蛋上,荡漾着甜甜的笑容,正想跟她敬杯。可是香香鼻子酸酸的,内心空荡又无限的惆怅,真是月圆人不圆。“太后娘娘。儿臣日后就依赖太后处理政事。希望太后能够像先王在位一样,辅佐儿臣。”

“皇上年轻有为,有治国之才。再说皇上已经是成年,理应独自理政。哀家一个后宫妇人,垂帘听政,实在不妥。”香香克制内心的忧伤,也恭敬的回礼的喝下那杯甜酒。

畏香香深知,如今大势已去,梦中情人即使来到眼前,那份浓浓的情谊也已经不在。,今夜花前又月下,你我脉脉两相悦的心情也不在真实纯真的浮现,只能留在梦中和记忆中。

这时,香香突然想起了临走前来赴宴之时,楚王正在清宁宫里哭泣着,也要参加的情景。但是香香并没有让他来参加宴会。一个前朝废帝,哪有颜面来参加新皇的盛宴呢?所以香香就把他关在清宁宫里,让苏姑娘带领着两位宫女照顾着。

“皇上,哀家近日过于忙碌,身体有些疲惫,不能陪同皇上享用盛宴。哀家先要回宫了。”

皇上有些愕然,很想劝她留下来。但是太后已经站起来,知道已经无法挽留,只好起身恭送。其它王公大臣见状,乐师舞女也停止音声,迎送皇太后回宫。

在清宁宫内,是退位的小皇上的临时居所。他已经搬迁出上阳宫。清宁宫就在成安宫的左侧附近,有通道连接,方便香香照顾他。

原本楚王见到隔壁的上阳宫内,也是他做皇帝之时所居住的宫殿内和光华宫内,传来喜庆的声音。楚王很想去参加,但是苏如意命令宫女们关上门,禁止他出宫,因为他哭丧寻找香香。苏如意苦苦的劝告他,仍然无法消除他的不安。

当香香返回了清宁宫之时,楚王已经哭天抹泪的哭哑了喉咙,香香也难过的把他搂抱在怀里,泪水不禁籁籁直落。

“你别哭了,楚王。姨娘只是去参加秦哥哥的举办的宴会。姨娘是不会离开你。”

“既然是秦哥哥的宴会,怎么不能让我去参加。秦哥哥会跟我在一起?”他咆哮的哭嚷着。

香香抹着他的泪水,伤心难过的哭诉道。“你是不会明白的,楚王。等你长大了,会明白什么是羞耻,什么被贬黜。只能怪姨娘不能保护你,让他们把你驱逐了。”

“朝康要跟姨娘在一起,朝康不要离开姨娘。”

“姨娘也不会离开楚王,楚王别哭了。”

皇上在盛宴中,始终是坐立不安。他派遣了上阳宫的近侍前往清宁宫去看望太后和楚王,在宫门外,远远的倾听到了太后和楚王的哭泣声,便不敢走近,只好返回宴席中,告知了皇上。皇上听闻,喜庆全消,坐立不安。

在待人饮酒欢宴差不多后,才匆匆的返回后宫,前来清宁宫慰藉楚王。

香香正陪同楚王一起弹琴作乐,突然见皇上提着精美的糕点美食前来。让楚王欣喜若狂的扑上前去,取出来就吃。

皇上也恭顺的朝脸色无光的太后楫礼。太后只是冷若冰霜的说道:“今日是皇上登基之日,又参加了盛宴,想必已经疲惫,理应早些休息。楚王有哀家照顾就足够了。”

“儿臣夺取了楚王的皇位,心中甚是不悦,还请太后见谅!”

“皇上登基为帝,乃是天命所归,是民心所向。再说,皇上年轻,能处理政事,无须要哀家担心。哀家也可以陪同楚王前往楚州,过上清闲自在的日子。所以哀家感到万般兴奋和轻松。”香香面无表情命令道:“如今天色已晚,请皇上回去休息吧?明日就要上早朝!来福来禄,快把皇上送回去休息。”

几个太监听闻,便入殿内,请皇上回宫。

次日皇上临朝,百官朝拜,千人仪仗队,皇宫内外,鼓声齐呜,万岁之声响彻了整个金銮宝殿。皇上头戴平天冠,坐镇皇帝宝座。而皇太后楚香香依旧垂帘听政的坐后殿内。在朝礼完毕,群臣又在恭贺皇上。

随后宋国师报告了边防驻军的情况。而胡丞相则报告了各郡各州的政事和民安等情况。在退朝之前,一直沉默不语的皇太后才说道:“如今新皇已经登基,朝政就暂且由宋国师和胡丞相辅政。哀家也无须再垂帘听政了。只是皇上尚未成亲,需要一位皇后来处理后宫。故而哀家希望众臣立即替皇上在众臣王族和大臣之女中,选出一位贤良淑慧的女子为皇后,以协助皇上。”

敬王爷听闻,便出奏道:回太后,本王已经将各藩王的郡主名单拟好,下朝之后,本王再前往成安宫向娘娘汇报。”

“除了王公贵族之女之外,还有朝中重臣的女儿也要选中一两位嫔妃。如今皇室缺少子嗣,不利于南朝。所以诸位大臣若是府中有条件较好的女儿,希望亲自向敬王爷和孟尚书禀报,哀家将会择日召入宫中,一一的挑选。”

皇上听后便着急的辩解道:“太后,朕如今刚登基,只想学习如何治理国事,其它就不敢多想。选后之事,就暂且缓下来吧?”

“此事就由哀家和淮南王妃作主,皇上只管处理国事便是。”香香一口回绝。“哀家给皇上册立之事后,哀家和楚王就要返回楚州,所以请皇上不必拒绝。”

“朕仍然希望太后继承垂帘听政,必竟朕刚登基,治国之事,仍然需要听从大后的意见。”

“此事皇上不必再议了。哀家只是一介后宫女子,不应干涉朝中政事。只因国难当前,先王和大臣们才让哀家垂帘听政。如今皇上已长大成为,又博学多才,能辩事理,就无须要哀家上朝。”

宋国师深知太后虽是年轻女子,却是满腹治国之才。便说道:“太后娘娘,请恕微臣之言。太后乃是世间少有的奇女子。若是没有当初太后携带先王,北上亲征北朝,并且跟北朝又定下了和平共处的条约,恐怕就没有今日的太平南朝。自从太后辅助先王后,听从臣等意见,使是南朝国泰民安,国力正在强大,民众得于安宁。所以微臣斗量恳请太后留在宫中,让皇上和众臣供奉。”

“是的,太后。由太后垂帘听政的一年多来,天下太平,如今又选中了仁厚的皇上继承皇位,便皇室之福,也是臣民之福。”胡丞相誓意的挽留道:“如果有太后坐镇后宫,监督朝臣,定会使朝廷清宁,天下太平。”

群臣听闻,也觉得太后贤明和淑慧。理政以来,从未发生过大的灾乱。除了争夺皇权之外,所办之事,都让群臣心服口服。

“哀家多谢众臣信得过哀家。哀家原本只不过是的平民孤女,有幸得到先王的垂爱和众臣的拥戴,才有机会做了皇太后。如今皇上年轻有为,而且又有淮南王和王妃双亲的照顾。所以哀家打算尊封淮南王为太皇,淮南王妃为皇太后,不知众臣意下如何?”

此举立即遭受到宋国师和其它大臣的强烈反对。“太后,如今各地藩王势力强大。已经对朝廷构成威胁。特别徐州城内,因为徐州王强占民间的良田,霸占了民女,弄得徐州城内,人人鸡飞狗跳,民不安生。人人怨恨秦皇室。甚至不满的民众组成了一百人的起义军,试图冲入徐州王府内,杀人放火。此举都是徐州王不行仁义,目无法纪,做出祸国殃民之举才造成。如今只是上百名民众作乱,若早千人,上万人呢?朝廷又如何镇压。若是矛盾激化,长期得不到解决,只会有亡国的危险。而淮南王一向仁义,跟各地藩王交系交好,一旦做了太上皇,那些藩王必将依靠太上皇的保护,更加胡作非为,到头来,只会让南朝陷入危亡之中。”

兵部尚书周大人也说道:“皇上,宋国师说得句句属实。如今在徐州城内,人人都怨恨皇室成员。一些被迫害的民众干脆就做了土匪强盗,专门袭击皇室的人。若是朝廷再不采取行动,只会殃及到皇上。”

皇上听闻更是惊恐不安,正想说之时,胡丞相又说道:“由于先王和皇太后准备采取削藩之时,就是由于触及了各地藩王的利益,才导致了他们抵抗了朝廷。若是皇太后离宫,前往楚州的话,恐怕就难于削藩。”

香香对于秦皇室的所作所为,早就心灰意冷,格外怨恨。于是不动声色的质问道:“敬王爷,不知你对徐州王在徐州城内,所作所为是如何感想?”

敬王爷对徐州王的所作所为,又惊又恼。也因此而遭受到削藩的牵连。“太后,即然是徐州王爷所做之事,都是他纠由自取,由太后和皇上作处决吧?”若是没犯罪,自然会替徐州王说话,可是所犯的恶事,影响甚大,不能让他再胡作非为,否则南朝就有灭亡的危险。

“皇上,此事理应重重问拿徐州王,以儆效尤,免得其它王爷不知天高地厚,乱了法纪,影响到南朝的稳定。”

皇上刚刚登基,虽然听闻气愤非常。可是冒然的问拿,不是得罪了登基之时,徐州王的顶力支持的那份忠心吗?在犹豫不决之时,后殿的太后,语气凝重而坚定的说道:“刑部的唐大人,立即传皇上和哀家之命。前往徐州捉拿徐州王爷,剥夺了他的王位,徐州就由徐州太子继承王位。把徐州王爷吊挂在徐州城门内三天三夜,以泄民恨。然后押送京城问罪。”

太后的声音一出,立即引起朝臣们的骚动。皇上听闻不仅捉弄徐州王,更是要吊挂在城门泄民愤,更是惊得张巴结舌。敬王爷更是紧张不安的反对道:“太后,徐州王虽然犯了罪,理应问罪。但是要吊挂在城门内三天三夜,是否不妥?更何况徐州王是皇族之人,若是如此,岂不是让百姓蔑视秦皇室。”

“敬王爷。此事你应当清楚。先朝的皇太子和皇后是先王的骨肉,被北朝囚禁在长安城内,当作犯人一样看待,已经让南朝百姓取笑的看贬。如今徐州王不仅不自重,还做出此等丧尽天良,逼民为盗之事,难道要让百姓集群而起的推翻秦皇室吗?”

众人听到太后动怒,不敢吱声。随后又听太后说道:“徐州靠近北朝边界,那里民风强悍,更是做抵御北朝大军的战略之地。若是能够得到徐州百姓的支持,北朝还敢入侵吧?若是徐州百姓人人造反,离心离德,投向北朝的话,南朝的亡国之日,也将不久矣!如今拿犯人徐州王来泄民愤,难道不行吗?”

“微臣支持太后之命。”宋国师立即大力支持道:“请皇上立即下旨捉拿徐州王。”

皇上看众臣都有此意,便也只好说道:“就按太后之意办事吧?朕刚刚登基,军政大事,还需要太后多加协助,希望太后留在宫中。”

香香心中一片灰溜溜。“皇上不必担心。哀家在皇上大婚之后,才会删掉垂帘,离开皇宫到楚州去。”

如果看到皇上跟别的女人结婚,看着他们喜庆的闹洞房,才让她心灰意冷的离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