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史书上关于地皇的记载。
那么,现代科学对地皇时期的考查又是怎样的呢?
按时间考查,地皇时期的地质年代应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期,考古年代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196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于陕西蓝田发现了距今约115万——110万年前的古蓝田遗址,挖掘出许多当时古人所使用的石器。其中有刮削器、大型砍砸器还有一种一头尖一头厚钝,断面呈三角形的尖状器,是利用石英砾石制成的。它和1957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匼河涧的石器基本相同。
据考证“匼河文化”的主人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以前,“匼河文化”和“蓝田文化”为研究当时的人类生活状况提供了珍贵资料地皇时期的人类社会组织仍属于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依然是血缘群婚。他们当时过着群居生活,食物主要是猎取动物和采集野果野菜。他们把石块磨制成锋利的武器用来打猎,打到动物后,先喝干动物身上的血,然后再切割猎物的肉分享。他们此时还不知羞耻,男女老少常年都赤裸着身体。也没有男婚女嫁,男女随意交合,生了孩子由女人照看,男人负责外出猎取食物。
在匼河与蓝田两处遗址都发现有用火的痕迹,进一步证明那时的人类已经知道用火。
地皇时期的人类除一部分居住在华北平原外,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1975年,我国考古界在湖北十堰市郧县龙骨洞发现了距今100万——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命名为“郧县人”。
1976年又在湖北十堰市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发现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据考证同属于距今100万——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被命名为“郧西人”。
“郧县人”和“郧西人”的发现,证明在距今100万年前后,中华人种的一个分支已经生活在长江流域。
考古为古史的地皇时期提供了有力佐证:在距今70万年前,中华人种的两个分支分别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正缓慢的向着远古时代的文明靠近。
地皇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的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匼河人(距今约70万年)、郧西人(距今约90万年)、郧县人(距今约90万年)外,还有十九世纪西方考古学者在南非德兰士瓦的石灰岩洞穴发现的,距今约1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遗骸化石。
南方古猿分粗壮型和瘦小型两种:粗壮型体态笨重,以食用植物为生,后来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灭绝。瘦小型体态灵巧,以植物和肉类为生,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人类。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