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1 / 2)

玉旨一郎的声音里充满了幸福、甜蜜和对未来的憧憬。可是这声音传到王一民耳朵里却使他的心猛一翻腾,几乎立刻就断定他说的是谁了。他完全没有想到玉旨一郎和他的叔叔会有这样奇异的打算。他知道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无论是姑娘本人,或者是她的父亲都不会答应……但是这件事一插进来,就要使斗争复杂化,使局面难于把握……

正当他想的时候,耳边又响起了玉旨,郎那沉醉在幸福的憧憬中的悄悄话语:“您大概没有看见过这位小姐,她是那么合乎我的理想,简直像是从我的想象画图里走出来的姑娘。您知道,我读了那么多的中国文学作品,我对中国女性早已产生了深厚的爱慕之情。你们中国人都说日本女人温柔、体贴、顺从,认为和日本女人结婚是很幸福的事情。我不完全同意这看法,我从前的妻子就太温柔了,温柔得像个面团,太没有个性了。而且对我的事业没有任何帮助。从她不幸离开我以后,我就逐渐产生了要娶一个中国姑娘的想法。我的条件首先是要懂得中国古文学,将来能够和我在事业上耳鬓厮磨地共同研究。其次要有中国古典美人的美……我说这些您不会笑话我吧?……对,您不会笑话朋友的。您听我接着告诉您:当我把我这想法告诉我叔叔以后,他开始是坚决不同意的,认为我这是异想天开,哗众取宠,不切实际。最后警告我不要弄乱了玉旨家族的血统,玉旨家的后代不应该是混血儿。如果混血儿的儿子再和中国女人结婚,生出来第三代的混混血儿,那么玉旨家族岂不被中国给化掉了。我当即反驳他说:”您前几天在报纸上发表谈话不是说日满为同文同种之民族吗。既然同文同种,混血之说岂不是根本不存在。‘他一拍桌子说,’我那是说给中国人听的‘。我说:“我还真同意您说的道理。如果我要和白俄女人结婚,您用混血儿的名词,我无话可说。现在我只接受您说给中国人听的那句话:”同文同种。’最后我和叔叔说:“我在天津提的三个条件,您是完全同意了的。其中第三条就是”在生活上我要有自主权“。现在您同意不同意,我也要这样办了,我将自己去找我的中国妻子。‘我这最后一件法宝,完全战胜了叔叔。过了不久,他忽然跟我说:他已经了解到,著名人士卢运启有位千金,名叫卢淑娟。不但深通古文,而且多才多艺,能书善画,品貌出众,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家闺秀,他有意要找人为我做媒。我知道叔叔最近正在打卢运启的算盘,想拉卢氏出山为满洲国贴金而不可得,所以我就告诉叔叔:”我不同意用我的婚姻大事做政治上的交易。’叔叔也很于脆地告诉我:政治上的考虑是存在的。但是决不因为这个而勉强我,我觉得合适就进行,不合适就作罢。

“就在叔叔说后不久,在日满俱乐部成立纪念日那一天,我见到了这位小姐。《西厢记》上不是有张生《惊艳》那一场戏吗?我在那一刹那间就变成了《西厢记》里的张生。我觉得她是那样端庄秀丽,仪态万方,她那嘴角稍稍一动就飘出满面春风,她那眼珠微微一转就好像荡起一池秋水。她坐在我婶婶身旁,照得年老的婶婶都容光焕发了。她不仅仪态出众,才华更是超群。她拿起画笔,当场出彩,只十几分钟,就画出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中国水墨画。”说到这里,玉旨一郎一指西边墙上贴的“齐年双龟画”说,“您看,这就是卢淑娟小姐的杰作!”

王一民默默无言地看着那张画。

玉旨一郎见王一民没有什么反应,不由得失望地一皱眉说:“怎么?您对这画不感兴趣吗?”

“很感兴趣。”

“那您为什么不动、不语,也不表示……”

“我正在仔细欣赏。”

“哎呀!您对这样精彩的艺术品还这样冷静,您……唉!可惜您没看见她作画时那美妙的姿态,那简直是智慧和美丽的化身。如果有谁不理解什么叫美的话,就让他去看看这位小姐吧。和她同时出现的舞台上的柳絮影也是美的,我为保护她这美不受侵犯,甚至还打了一个恶棍,挨了叔叔一顿训斥。但是柳絮影是个演员,没有卢小姐那样的学间和才华。真遗憾!您没看见她,光听我介绍是引不起共鸣的。”

“不,您说错了。”王一民仍然冷静地摇摇头说,“我熟悉这位小姐。”

“‘您,您熟悉她!”玉旨一郎高兴得几乎跳起来问道。

“嗯。”王一民点点头说。

“您是怎么熟悉她的?”

“她的弟弟是我的学生。”

“那您常看见她?”

“几乎天天见面,有时她也听我讲课。”

“您认为她是不是像我说的那样?”

“是。

“是不是那样美妙?”

“美妙无双!”

“是不是那样富有才华?!”

“才华出众!”

“是不是那样端庄?”

“既端庄又大方。”

“那么您……”玉旨一郎忽然有所发现地直望着王一民说,“您,您对她的评价既然这样高,是不是也……”他脸色涨红着说不下去了。

“您不用说了,您的意思我明白。”王一民激动地说,“我们既然是朋友,就应该以诚相见,我愿意把我从来还没向任何人讲过的,压在心底的话告诉您。中国有句古话,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卢淑娟小姐又是那样一位才貌出众的好姑娘,我怎能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呢2但是您清楚,我是一个穷教书的,和卢家门不当户不对,中国的世情您非常熟悉,门第间的巨大差别给我们中间筑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无情的现实我想你会了解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