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白明华准备先向朱校长汇报一下,看朱校长还有什么意见和想法。来到朱校长的办公室,朱校长却说:“我正准备叫你,是不是赵全志让你来的。”
白明华一下有点摸不着头脑。赵全志让来,是不是有了什么大事。白明华不禁紧张起来。朱校长说:“是这样的,开会时我碰上了赵全志,谈到你,他很欣赏,说你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领导才能的好干部。他建议西台县项目行政方面的事主要由你负责,我觉得也好。学校已经研究过了。考虑到教务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也比较具体比较琐碎,而你的兼职过多,西台那边的工作任务又重,许多事你也忙不过来,所以学校决定你改任校科研处长,这样就和那边的工作衔接了起来,不知你有什么想法。”
赵全志还真够义气,又帮了一把大忙,这也是悦悦的功劳。让白明华不解的是,这么一件大事,赵全志怎么没给透一点消息,没打一个电话。也许是赵全志和朱校长随便谈了谈,赵全志也不知道朱校长给不给面子,所以才没告诉他。改任科研处长,这确实是个好主意,这连他都没有想到。科研处长管全校的科研工作,手里掌握着几千万的科研经费,在各位处长中是个让人羡慕的肥差,但具体事务又比教务处长少得多,更主要的是这个职务确实能和西台那边的事衔接起来,两头兼顾。白明华连声说没意见,听从校长的安排。白明华说:“朱校长处处关心我,处处为我着想,我真不知怎么感谢您,只能努力工作,把工作做好,来报答您的信任和关怀。”
朱校长说:“你也不用谢我,我的用人思想是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刘安定有刘安定的特长,他的特长就是搞研究,所以我让他在具体的学术工作中多担了些责任;而你的特长是搞行政,在行政工作方面有一定的才能,就让你在行政方面多担点责任。所以那天省计委要学校推荐一名专家当农业方面的顾问,我力排众议推荐了你,因为我相信你能有所成就,为学校争得更多的利益和荣誉。”
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好事等着他,白明华简直要高兴疯了。那天赵全志还说他要调走,已经有人接了他的工作,顾问的事很可能让有关单位推荐,他也无权再管。没想到一下却有了结果。当了顾问,就是副厅级了,就和副校长平起平坐了。更要紧的是跨上这个台阶,以后的路就更好走了。白明华突然有点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朱校长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有人告诉过他,说朱校长对他有过评价,说白明华这人有点奸诈,他听后觉得自己完了,他曾当场大骂朱校长。现在想来都有点后怕。但不管怎么样,好事已经摆在了面前。白明华再一次表示感谢,并表态要好好工作,不辜负朱校长的厚爱。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白明华兴奋一阵,便强压了兴奋,决定好好想想朱校长的话。
很显然,朱校长重用他的理由是他是搞行政的人才。为什么会突然说他是人才,他觉得应该好好琢磨琢磨,这里面会不会有其他含义。细想一阵,他觉得朱校长好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看法,好像只是从理解上有了不同。比如奸诈这一点,也许朱校长仍然这样认为,但以前可能觉得他就是奸诈,就是绝对的坏,现在可能认为他还有一种聪明,有一种灵活,有一种见风使舵,也许还有点脸皮厚,敢想敢干,不怕碰壁丢面子。难道这就是朱校长认为他是搞行政的人才的理由?如果朱校长认为行政人才就是这样,那么他作为校长也是搞行政的,他对他自己又怎么看。
也许朱校长认为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缺点也可以利用,腐朽也可以化为神奇。如果是以这样的想法来用我,那对我白明华的评价也太片面了,也太小看我白明华了。我白明华决不是糊涂蛋,也不是什么奸诈的人,白明华就是白明华,白明华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在工作上,白明华也为公办事,也为私谋利,但为私谋利有个界线,法律不允许的,不做,法律没禁止的,能做的都做。
白明华的心里平静了许多,他觉得没必要想这么多,白明华仍然是白明华,白明华也不能改变白明华,如果改变了,变成了缩头缩脑的另一个人,也许就没有用了,也许朱校长就再不会把白明华当个人才。白明华不禁笑了。他想,不管你怎么看,重用我就是最好的说明。发展是硬道理,反正我能给你办事,我能给你带来实惠。
按朱校长的想法,要他拿出主要的精力代他管好西台的事,他觉得这其实是朱校长委托他代行董事长的职权。至于和刘安定的关系,朱校长也做了明确的交代:刘安定只负责技术方面的事。
西台县项目要抓紧全面铺开,按朱校长的意思,要白明华带有关人员都到西台去,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整个工作全面安排好。
以研究所的人员为基础,白明华带十几个人来到西台。和西台县的领导开了个碰头会,将要实施的项目进一步确定下来后,工程实施便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