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法袈裟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裸露右肩披挂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披通肩法。
袈裟十利功德及异称大凡袈裟为贤圣之帜,自古为佛教教团所尊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举袈裟十利,即穿袈裟有十种功德:
一以之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
二离寒热、蚊虫、恶兽;
三示现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
四是人天宝幢相,可生梵天之福;
五穿着之时,生宝塔想,灭除诸罪;
六染为坏色,断离五欲想,不生贪爱;
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
八消罪而生十善;
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道;
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
又据《释氏要览》卷上载,释迦如来昔为大悲菩萨时,曾于宝藏佛前,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
一佛弟子虽犯种种邪见,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达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转;
二天龙、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则可于三乘解脱道上,得不退转;
三若有鬼神、诸人,为饥渴、贫穷等所迫,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即可饱含充足;
四若众生共相冲突,起怨贼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
五若持有袈裟小块,恭敬尊重,则一旦在兵阵,常得胜于他人。
另据大般涅槃经说:“龙得袈裟,各戴少分,即免金翅鸟之难”。地藏十轮经说:“有一犯人,被判绑缚弃置旷野之间。头顶袈裟指许,得免鬼魅之难”。
又经云:“有一猕猴,趁僧不在,戏着袈裟;欢喜跳跃,失足堕谷,命终得生天上。后九十劫,得出世道”。阿含经说:“破旧袈裟,不堪更用,悬于旷野山林;人畜鸟兽,若有见者,得种福善”。
只是这回,他却将袈裟撕成了一条一条的长条。
全部披在肩上,就像是古时候下雨时人们披的蓑衣一样!
这又是闹哪样啊?!你家佛祖会一脚踹死你的啊混蛋!!
………………………………
34。神秘人。
铿锵和尚的这一举动自然是引起了八云寺和那老汉的注视。
但不知为何,老汉看向铿锵和尚的眼神尽是感激与敬重。
对于铿锵和尚将袈裟撕碎的那一幕,老汉选择了无视。大概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对于八云寺和顾三贞,那老汉则是仅问了刚刚那一句话后便不再重视了。
也对,毕竟八云寺没有对他透露过自己会‘道术’这件事。
……………………………………
在那距离老汉的车队五十里远的山坳里,一个神秘的人影正披着麻布,带着足以遮掩全部面貌的斗笠。
端坐在山坳之中。手持佛尘,座下莲台,闭着眼睛,嘴中念念有词。
“*2%@!#¥¥%*……”
她说的话,虽苦涩难懂,却隐隐约约的有着类似天籁之音唱响时的端庄大气。且从声音中不难听出是女声。
或许,那是某个特殊的咒语吧。
因为在她的声音落下之后,一袈裟竟突然从她的身上飞出,随后就像是定格住一样,漂浮在她的面前。
没错!就是袈裟!还是红底金边,壕气逼人的袈裟!袈裟上,还绣着一朵红色的玫瑰。
只是……这个袈裟虽然十分的豪华,但却十分的破烂!
不是指那袈裟侵染上了尘土,灰尘,也不是指那袈裟十分的陈旧以至于出现了破洞。
而是那袈裟本就有着破洞!
那破洞还是被人故意撕开的!因为没有什么破洞会主动的并列排成一个个字!
那袈裟,以破洞为墨,上书道。
“请君入瓮,瓮中捉鳖!”
“竟然要做这么大吗?”
那带着斗笠的人惊讶的看着袈裟上的字,开口道。话音中带着些许的难以置信的神情。
“是福是祸呢?”
随后,类似骏马奔跑的马蹄声从山坳的远处传来。
向那处望去,只见那尘土滚滚,仔细一看,那竟是一野兽弄出来的动静。
不久,那野兽终于露出了本来面貌。
那野兽的面貌十分的熟悉,若那小厮此时如果再次的话,他肯定会惊叫出来。
因为那野兽……正是犼兽!正是一口咬掉山贼老大手臂的犼兽!
难道那戴斗笠的人有危险了吗?!
不!
相反,遇上犼兽,没有人比她更加安全!
那犼兽来到她面前后竟然直接跪坐在了她的身旁,一脸谄媚的表情。
能让犼兽露出这种表情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这只犼兽的主宰者!
她能主宰这只犼兽的生死!
或许……以这样的说法更加合适。她,是这只犼兽的主人!
这只犼兽是有主的!是有人饲养的!而饲主,便是她!
“事情办得不错,恶人终有恶报。”
那人开口道。
“既然恶人终有恶报,为何还要引那群山贼去袭击那小厮?”
突然间,那犼兽竟然开口说话了!
且话中的信息量十分的庞大!
那群山贼竟然是被犼兽引导着去袭击小厮的!可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那犼兽不是吃人的吗?
既然那群山贼敢伤人,既然那群山贼是恶人,那么就让他们来祭犼兽的口不就行了吗?
为何?
“你牙祭犯了?”
那人开口道。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