炝恋目奚n抑溃鞘橇诰拥暮19樱纸由狭颂焯斓陌唷!?br/>
听
鞠
萍
讲
童
谣
晚上,在哄天天时,我读了《小果果说童谣虫虫飞》,给她听。随后,还放了《鞠萍童谣》cd。鞠萍的声音,是甜美的,非常适合儿童。无论是唱童谣,还是讲故事,她的声音都像清泉水,叮叮咚咚,容易安抚儿童的心。然而,对有的童谣的内容,我却并不是特别欣赏,总觉得“有问题”。
比如,有的童谣逻辑不通,有的童谣缺少内涵,有的童谣,简直可以用无聊来形容。举例来说:有一首《东西街》,内容是“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这首童谣,其实是绕口令。只是,这样的绕口令,只有着绕口令的形式,却没有实质性内容。作为训练儿童语言能力的文字作品,它对两三岁的孩子或许有用,但是,对0—1岁的婴儿却意义不大。针对这则童谣,以及我所说的有些童谣“没有意义、没有逻辑、无聊”,林达老师提出了批评,他们说:“保印,这是非常美好的童谣啊!童心里有一种寻求童趣的天然倾向,念着就是好玩,好玩就觉得快乐,就乱笑,打滚。那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没有意义、没有逻辑’‘无聊的’快乐童年啊。长大了,我们有了内涵、逻辑,不再对无意义、无聊的事情感兴趣,同时也在失去快乐,失去想象力。不要摧毁孩子的童心童趣,不要把卡夫卡扼杀在摇篮里。”林达老师的批评是对的,我完全接受。考虑到有我这种错误观念的人,可能还会有不少,所以,我将这种错误留在这里,并特此注释。
也许我的要求有些苛刻了。童谣嘛,好玩儿,听着顺耳也就行了,没有必要非得讲究逻辑,讲究科学,讲究内涵等。但是,如果承认婴儿的早期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启蒙作用,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不这样想了。
不但不这样想,而且会对童谣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童谣必须是美的高度集合体,有着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内涵、美的延展、美的时代性、美的统一性。这样,一首童谣,就是一把钥匙,能够真正开启着婴儿的心灵世界,使他们在潜意识中,获得无比宝贵的文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