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了一阵儿,见没人理会,就扭着屁股,一摇三晃悻悻地回屋去了。五姨太咬着下唇,泪水潸然而下。
又一阵鞭炮声响,婉玉跪在五姨太面前磕了个头,说了声“娘保重!”尚府的两名女傧便将绣着蓝色花边的红盖头盖到婉玉头上,搀扶着上了花轿。
唢呐声起,尚府迎亲的队伍开始出发返回了。
此时还是上午,太阳映衬下的东北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封冻的松花江江面金光闪闪,沿途玉树银花。婉玉拽了盖头,掀起轿帘痴情地欣赏这万里冰封的北国。身处大自然,她的内心是踏实的,然而看到那些高头大马上的士兵色迷迷的目光时,她又慌乱起来。是啊,她这是嫁人,是三娘所谓的给人家做小,她今后会像娘那样受姐姐的欺吗?
这年头正是袁世凯当政的乱世之秋,土匪活动猖獗,松江吼已经截去许多出嫁的新娘了。虽然路途不远,尚维琛还是记挂儿媳的安危,便将前来道喜的二老爷的亲兵全部打发过来,迎娶新娘。马弁们全都骑着一色的红棕马,荷枪实弹,队前队尾各为五人,并排而走,队左队右各是一字形的队列。新娘花轿和仪仗前后各为一辆马车,车上架着机关枪,机枪手警觉地巡视着前后左右,随时准备保卫新娘的安危。
有这样的护卫,迎亲队伍自然是气宇轩昂。虽然雪漫腿窝,可是唢呐声自始至终响彻原野,沿途各屯子的百姓争先恐后地观看这百年一遇的迎亲场面。
过了正午,迎亲的队伍回到了尚府。
尚府建造得非同一般,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整个府第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以一条宽敞的石板路来划分走向。路西是接待客人、府宅议事、娱乐、家丁打尖的处所,有庭院、车马厅、戏园子、“宗蕊堂”,后面有个小院,院内三十六座房宅,院南六间为老爷处所,其余的皆为接待亲戚朋友的馆驿,平日里全空着,这日却亲朋满座,有二老爷及其卫兵,有舅老爷一家,还有大小姐二小姐一家。路东则是一处梨树园,梨树园的背面通向一个角门,角门内是一应下人的住所。步入后院,则有一处院门,门楼上有一方匾额,写着“怡园门”,门的两边各站一名婆子,严禁客人和家丁步入后院。顺着院门进入后院,石板路分成了东西走向。东边有座小桥,桥下清溪潺潺,桥上有座牌楼,写着“小桥流水”的楷体汉书。跨过桥面便进入了夏日里垂柳泱泱、冬季是松柏葱翠的别园,园内便是两座雅致的房舍,有匾横于房舍前的亭檐处,名曰“碧云学堂”,整个尚府的弟子们都受教于这幽雅的环境中。在碧云学堂后面是一片好大的树林,此树林称“闲云野鹤”,分为三个不同树种,紧挨碧云学堂的是松树林,靠近城墙根的是柳树林,环绕尚府的那条小溪溪畔栽种的是冬青林。在石板路的西边是座门楼,门楼有匾曰“杏花村”。村内是一座座宅院,宅院如克隆一般,别无二致,只能从宅院门前的匾额上分辨是哪位公子小姐的住所。三少爷尚世彬的宅院叫“翠育轩”,三小姐尚世莲的宅院叫“静菇涵”,二少爷尚世冲的宅院叫“诏月堂”,五少爷尚世宁的宅院叫“润清斋”。而老爷将四少爷家眷安插到翠育轩隔壁的一个小院,起名为“素心庵”,规约小院的主人要一心念佛,且记勿生淫邪杂念,无老爷允准不得擅入前院,见到少爷子侄应颔首而过,不得擅自交接言语。不仅如此,老爷还在素心庵的门楼上刻出一个告诫石牌曰:“男丁不得入内,违者家法惩治。”尚府的家法有三:一则鞭刑,二则棍刑,三则沉江。所以好色之极的二少爷也是望而却步。
大门大院第一章(3)
民国二年五月,婉玉曾来过尚府一次,看到尚府的秀丽景色,还以为自己走进了《石头记》中的大观园。从那时起,她就喜欢上这座美丽的府宅了。
花轿停在了燃烧着炭火的火盆前。
喜乐之声的伴衬下,一色的萨满娘娘身着绣红袍,手拿长烟袋,扭着妖艳的萨满舞蹈,簇拥着新郎服饰的三少爷来到了新娘花轿的轿前,展开歌喉,开始了她们的新娘祝福:
选择吉日步良辰,迎来新娘贺新婚。宰肥猪,摆宴席,满怀诚心供天神,天神保佑风雨顺,夫妻幸福共长存……
三少爷尚世彬有着高挺的鼻梁,有着白净的皮肤,有着魁梧的身材,穿着一件金色绣边的红袍马褂,又外套一件红缨碎花玉缎对襟补褂。他足蹬一双橙黄色擀毡男靴,腰系羊脂玉佩,头戴一顶锦缎狮毛龙顶,顶子上嵌着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潇洒而英俊。
祝福的歌声过后,有男傧将红绸缠裹的弓和箭递到了尚世彬的手中。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