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五天的号召,差不多所有的科学家都到达了地球议会的中央科研基地内,其中还有几个比较有名的,比如审判日的根源王宝林,以及人工智能之父许俊辉。
王宝林是想重新爬回权利阶层,许俊辉则是为了所谓的赎罪,想要为人类谋福祉。
然而遗憾的是,许俊辉因为积劳成疾以及心生愧疚等原因在到达科研基地的第五天突发急症去世了,享年51岁。
这件事着实令杨建可惜了一下,毕竟许俊辉的才能他是知道的。
当然,也就是感到可惜罢了。
第六十三章出发
因为有现成的科技资料做为参考,中央科研基地只用了三个月便实现了冷聚变技术(更安全环保的能源方式,也更容易控制),并且因为这个世界的材料问题,所以能源更强,也更安全。
同年八月份根据杨建的要求将这项技术与量子通信技术结合一起应用到了航天飞船上。
由此,地球上第一艘真正意义的可以实现恒星际航行的宇宙飞船诞生了(恒星际航行就是能任意的航行在一个恒星系统内,例如太阳系,不是登月计划的那种,那种太近了,不算,要实现恒星际航行必须解决能源问题以及通信问题,然后才是航速)。
这艘飞船在中央科研基地里众多科学家那满怀期待的目光中于九月份在地球成功发射,并完美实现了来回各一次的地月往返计划。
世界历2064年年初,月面基地计划通过地球议会审查,并于2月份正式开始实施。
世界历2065年,第一个月面基地诞生,该基地采用纳米技术生产的合金制造,可以完美的适应月球上的极端环境,让人类在其中工作,虽然这个基地并没有人类,全是机器工作,而且也就那么蛋大点的地方。
这个月面基地的成功建造揭开了地球文明步入宇宙大殖民时代的序幕。
……
100年后,也就是世界历2165年,此时的地球文明人口已经扩张到了100亿。
经过长时间的民族融合,如今的地球文明已经没有种族之分,整个地球统一的人类种族,文化上也实现了完全统一(汉文化)。
不过也由于太过安逸统一的生活引发了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在加上经过杨建授意的那条政令以及民族深度融合后的种族感情,导致了所有人类都只能居住在亚洲,或者说都只愿意居住在亚洲,于是,人地矛盾的问题爆发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球议会出台了一项政策,即星际移民。
这项政策经过了数十年的沉淀,如今已经成为了地球文明的主流型政策,并且因为这几十年里科技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可以说如今的太阳系,除了太阳以外已经没有什么没被人类征服的星球了。
如今除了那些曾经为了追寻自由而不顾危险的人(其实这时候地球的辐射尘已经差不多了,基本没威胁了,只是人们惯性思维再加上那些老一辈人身上的疾病,所以还是认为危险,只有那些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才知道其实地球已经不可怕了)还在地球以外,全人类都已经分散居住到了那些安全先进的殖民星上的太空城里了。
而地球也渐渐成了大家心中的下等人所在地。
……
月面基地群(因为核原料充足,已经被列为军用)中央基地的指挥中心内,3d立体成像的杨建站在指挥室里驻足凝望(依靠摄像头和外置望远镜,立体投影的动作并没有太大意义)着屏幕里的星空。
杨建叹了口气:“100年了!”
【~】(是啊!100年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杨建感叹道。
【~】(你今天的内心似乎格外怅然若失啊)
“你又学会了一个成语啊!呵呵!不错嘛!”杨建调笑道。
然后投影消失在了指挥中心内,再次出现时已经处在了一间宽敞而又充满科技风格的会议室内,会议室内各种立体成像,虚拟光屏层出不穷。
杨建的投影一出现在会议室里,原本还在各自观看着面前光屏里的文件的那些科学家们立马统一站了起来对着杨建的方向鞠了一躬恭敬的说道:“主人!”(经过100年的管制政策以及潜移默化型教育方式,整个人类文明大部分已经从心里承认了杨建这个类似天网的人工智能的统治,还有少部分为以前的老人,他们都对此持无所谓态度)
“嗯!”杨建面无表情的轻点了下头。
“探索者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杨建对着那些科学家问道。
“已经筹备完成了!”一个年轻科学家开口答道。
“那三天后就开始吧!”杨建点了点头下令道。
那名科学家听了应了声是后又接着问道:“那目标呢?”
“目标嘛……”杨建摸着下巴想了想后对着面前一挥,一个巨大星空的立体成像出现在了所有科学家眼前,杨建指着其中一个恒星系统说道:“就这个吧!”
“泰明龙系?”年轻科学家不确定的问道。(这个不是银河系啊,只是平行宇宙,所以不要吐槽啊)
“嗯!我的数据库里显示你们曾经说过这上面可能有生命!”杨建点了下头开口答道。
“是的,从观测到的恒星系统以及恒星年龄来看非常有可能!”年轻科学家点头认真的说道。
“那就去看看吧!”杨建一锤定音道,“还有,先明啊,回去看看你太爷爷吧!他快不行了!”
“额!可是这里的工作!”年轻科学家也就是陈先明迟疑道。
“没有可是,我给你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