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也从城市向农村延伸,而最终也会让八亿农民成为中产阶级,打破了城乡户籍的界限,尤其全国交通和通讯日趋发达,高速公路,高铁,手机,互联网,微博,都让过去只有少数人所能拥有的生活,在全国扩散。
而中产阶级并不是只沉迷在拜物教的氛围中。在物质的基础上,他们也孜孜于理想的追求。中产阶级往往是志愿者的先锋,他们参与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也参加厦门抗议px的污染的“散步”,也当然前往上海大火的街头悼念,带一束白玫瑰,展现中产阶级难掩的优雅气质。
正是寻回了物质追求的权力,他们也要寻回追求精神家园的权力。这是中产阶级的光荣与梦想,掀动市场举重若轻的翅膀,飞向他们心中的新中国。
给理想一点时间22012年01月02月晚21:00311寝室
1
刘志军的高铁遗产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作者微博】
字号
背景
评论'470条'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我初到中国的时候,刘志军刚刚当上中国铁道部长。八年来,我无数次乘坐中国火车到各地旅行,既坐过又脏又乱的普通列车,也坐过现代化的“和谐号”,将来肯定还会坐世界领先的京沪高铁。不过,中国高铁之父刘志军却没有机会以铁道部长的身份看到京沪高铁的开通了。
根据报道,他因在铁路建设中的“严重违纪行为”而落马下台,有永远出不来的可能。一直对中国高铁寄予高度关注,也确实没少加以表扬的世界媒体,在这个爆炸性的消息面前多少有些震惊。不过,作为新干线旁边长大的日本人,我倒觉得此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它只是把日本的某段历史重演了一下而已。正如《国际歌》的第四段歌词,“矿井和铁路的帝王,在神坛上奇丑无比”,中国和日本都一样。
1955年,曾参加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十河信二被任命为日本国有铁道总裁,相当于铁道部长。当时日本的铁路和火车全是战前留下来的旧货,其水平连印度的都远远不如。国际上,铁路界因为受到汽车和飞机的竞争而越来越边缘化,成为典型的夕阳产业。但是71岁的十河信二从一上台就决定建造一条新的高速铁路,把东京和大阪之间的路程从8小时减少到3小时。这条铁路将采用电力作为动力,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也与之前的标准完全不同,因此被称为“新干线”。此前日本不但没有建设过这样的铁路,连试验都没搞过。再加上根本没有人投资,从总工程师以下的日本国铁所有职员都不相信新干线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