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唐僧为什么要赶走孙悟空
经过菩萨变美女考核之后,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就出来了,尽管出丑的是猪八戒,但唐僧讨厌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得仔细看好了。
我们看西游记,不要光看热闹,不要只言片语的去看,不要断章取义的去看,作者凡作一大段文字,总有个目的,总有个提纲,总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三打白骨精这一回,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如果你确实抓不住核心纲领的话,在下不才,可以教你一个非常简便实用的方法:
任何一个故事,总是有起因、经过、结果的,无论起因、经过是如何的曲折、复杂、生动,他终归是要讲到这个结果上来的。你只要抓住了这个结果,基本上也就抓住了核心纲领。
三打白骨精这一回的结果是什么?是猴子很牛b把白骨精打死了?是的,但这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是把猴子赶滚蛋了!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仔细研究这件事的起因与经过,看看“把猴子赶滚蛋”是属于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唐僧念了三次紧箍咒,赶了猴子三次,非常的无情。
第一次说:有甚话说!你回去罢!我不要你做徒弟。
第二次说:有甚话说!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第三次说:猴头!还有甚说话!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好无人检举,倘到城市,你拿了那哭丧棒,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在这一事件中,猪八戒显得异常的兴奋,硬是挑唆了三次。
第一次唆嘴:师父,这个女子是此间农妇,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她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来试手打她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紧箍咒,故意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第二次说:师父,不好了!那妈妈来寻人了!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
当唐僧赶悟空走时,八戒又说: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你把包袱里的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
第三次说:师父,那个是祸根哩。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当孙悟空打死了妖怪后,八戒高兴的笑了:“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
又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在这一事件中,沙和尚的表现最为奇怪,这个“老好人”自始致终没有发一句言,没有说一句话,实在是太奇怪了。大家不要以为他没说话就是好人,这是坏的让你没发觉!
这说明:唐僧、八戒、沙僧三个人都要赶猴子滚蛋!
八戒最积极,他只是向领导反映了一下情况而已,他并没有说该怎样处理,无论怎样处理,那都是领导的事,他可没有越权哦。
唐僧最歹毒,先假装一下慈善,等那呆子一开口挑唆,就马上念紧箍咒,把猴子往死里咒,咒完了就开赶!你悟空可不要怪我哟,要怪你就怪这猪八戒多嘴!
沙僧最阴险,他帮猴子说句话,就是2:2,还有缓和的余地!他不说是2:1,他帮唐僧说是3:1,这是一样的,说与不说都是站在唐僧这边,所以他就干脆什么也不说了,看着猴子被赶滚蛋!
猴子虽然有火眼金睛,但脑子必定不是人脑,只能看表面问题,还把沙僧当好人,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
这三个人都要赶猴子滚蛋,肯定是有原因的,各人有各人心中的秘密。
但唐僧作为领导,嫌疑最大,因为决定权在他。他为什么铁了心要赶猴子滚蛋呢?我们再看这件事的起因,发现在遇到白骨精之前,唐僧早就看的孙悟空不顺眼了!
最先是在菩萨变美女试他们的时候,猴子不配合领导,领导已经很烦他了。
当时,猪八戒提了个建议:先含糊答应,哄她些饭吃,再干她一炮,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只在乎你我。
这个建议真的是很不错的,是合乎领导的心意的,但猴子却又挖苦打破,让他干不成!
更可恨的是,这个猴崽子竟然先知道是菩萨来检查工作,却不跟老子说一声,存心想看老子出丑!不是八戒顶着,可怎得了!
现在,走到白精精的地盘了。
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