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娘儿们的‘叽叽喳喳’也算是‘进攻’吗?”
就是这些生动的章节和发生在每个小人物身上的故事,有如一幅幅各不相同的图画,把它们拼接在一起,绘制了一幅完整、有趣、耐人寻味的画卷,这就是全体民众作为集体主人公拼接成的一幅人民战争的画卷。可以说没有突出的个人英雄,没有明显的个人作为全书的主人公,莱昂城的全体民众就是主人公。除了在情节铺设上有新颖之处,作者在写作风格,特别在语言文字的驾驭方面,显示出大家风范。美国文学评论家认为,作者用诗歌一般精炼、丰富而生动的语言,用写实和文学夸张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最朴实的人民的大智大勇。书中把人物的大量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对外部环境的描写结合,把个人的私密和民族大业的描写相结合,战争和遭受压迫的痛苦和斗争胜利带来的幸福的描述更是贯穿全书。至于作为文学家,从发表作品开始就显露出的睿智幽默的写作风格,始终不丢弃的“嘲讽”的写作的手法和具体的令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在全书中更是俯拾即是。
于1985年发表的小说《聂鲁达的邮递员》,是作者在写作生涯中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作者在这条道路上成功的里程碑。小说的主要的情节是这样的:青年渔民马里奥偶然得到一份邮递员的差事,但是用户只有一位:在黑岛拥有一套别墅的著名诗人聂鲁达。于是马里奥和这唯一的用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马里奥虽然只读过几年的书,但他是一块可以雕琢的朴玉。在诗人的启发下,他痴迷般地热爱上了诗歌,他费尽心机向诗人讨教,宁肯放弃丰厚的小费。诗人用通俗的比喻,极其幽默的语言给予了他诗歌的启蒙,他对高雅的诗歌渐渐领悟。在聂鲁达爱情诗歌的熏陶下,马里奥以充满诗意的纯情爱上了在小酒馆工作的美丽姑娘比阿特丽斯,他用聂鲁达的爱情诗歌频频向姑娘献殷勤,赢得了姑娘的芳心。正当青年人对未来充满憧憬之时,婚事遭到姑娘母亲的强烈反对,因为小伙子“除了脚趾上的脚气一无所有”。马里奥求助于聂鲁达,诗人用聪明的“比喻”和这位丈母娘“谚语”的大炮展开了一场舌战,几经好事多磨,有情人终成眷属。诗人聂鲁达亲自参加了婚礼。大选胜利后,聂鲁达受命赴法国担任驻法大使。一天,马里奥平生第一次收到了一封信和一个包裹,这是诗人寄自法国,还有一只小录音机。诗人想念家乡,他请求马里奥为他录下家乡黑岛的风声、鸟鸣、大浪涛涛和自家的清脆的风铃声……忠诚于友谊的马里奥尽心尽力为诗人做了这一切,并连同自已的习作诗歌一并寄给了诗人。1971年,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马里奥和他的亲人乡亲们一道收听了聂鲁达领奖时发表的演说。
1973年智利右派份子发动军事政变。已回国居住在黑岛的聂鲁达遭到敌人的控制和迫害。马里奥冒着生命危险。绕道海边来到聂鲁达的家中,在诗人的病床前,把其他国家发来的声援诗人的电报背给他听。诗人什么也没回答,他执意请求马里奥搀扶着他向朝向大海的窗口走去,他要再看看太阳,再看看大海……聂鲁达逝世后,马里奥遭到了军政府的逮捕。若干年后,马里奥发表的诗歌获奖,诗坛上又增添了一名年轻的诗人。
小说和电影相继问世后,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作者的故事有很多虚构的成分,可以说是通过文学的手段创作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但在不同场合,人们禁不住还是要问,聂鲁达的邮递员在哪儿?他现在是诗人吗?他和比阿特丽丝生活得如何?善良的人们多么希望作家笔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现实啊。
作者的聪明之处正是在于在现实的基础上想象这美好的一切,巧妙地运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和全体智利人民对聂鲁达的热爱。安赫尔?拉玛曾经说过,拉丁美洲最好的文学作品是中篇小说,因为它是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最好方式,《佩德罗?巴拉莫》、《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尉》、及斯氏的《什么也没发生》、《邮递员》都是很好的范例。斯氏的这部作品问世后,除了被改编成电影,还被改编成话剧、电视剧、就连改编成的广播剧,在欧洲的几个国家也受到好评,小说更是一版再版,并被译成25种文字。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其人其作(8)
在斯氏的作品中词汇不仅仅是沟通的符号,作者赋予了词汇超出字面的很多含义。在《邮递员》这部小说中,作者除在策划情节方面机敏过人,成功的另一因素就是作者用精心选择的珍珠般的词汇串联全书,这也是很多院校选择这部小说作教材的原因。在书中,无论是通过马里奥和聂鲁达的对话、马里奥用朗诵诗歌的方式追求自己的恋人、聂鲁达和马里奥未来丈母娘的舌战,都可以领教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维和概念的匠心独具,对斯氏在作品中的语言,要像马里奥“指教”他的丈母娘那样,才能有所领会。当她宣读诗人从巴黎寄来的信时,马里奥对她说:“您读得太快了……词汇必须一个一个地去咂摸滋味"。所以有人称,斯氏的作品使用的是魔幻语言,对于魔幻语言,反复咂摸滋味会越来越有味道。《邮递员》一书中,把聂鲁达的许多诗句,或者说,聂鲁达式的许多诗句巧妙地被作者按情节需要穿插在书中,加上作者在语言上的文采,两者结合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在小说《叛乱》及其它作品中作者也是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或借主人公之口,或由于情节需要直接引用,或加上作者的意思修改引用,不但使文章增色不少,也足以看出斯卡尔梅达对先人聂鲁达一贯的无比热爱的态度。在智利记者的一次采访中,斯氏坦白地承认,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学会了这手,他曾用聂鲁达现成的诗句讨好女孩,而对方并不知道他是在背诵别人的诗篇。斯氏对诗人和诗歌特别情有独钟(比如《诗人的婚礼》中的主人公也是诗人,但他不是《聂鲁达的邮递员》中的诗人)。斯氏认为,诗歌能使世界沸腾,诗歌是使人们理解世界的魅力的最好的方式。在《邮递员》中,作者用诗歌使两个对立的、意味着两个极点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