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荡匪-第47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2 / 2)

十多年前,我成了新闻人,成了作家,我和朋友写的第一个长篇就是反映“中共南委事件”的《南岭黑风》,周恩来派来的特派员03那神出鬼没的身影,像不解的“心魔”贯注于作品的始终;写五岭地区游击队征战史的《五岭鏖战》,神枪手刘黑仔、“孤胆司令”冯光等游击英雄是我们的“倾情之作”。

几年前,我应邀写作一本建国初期广东剿匪的长篇纪实时,我首先想搜集的是杨子荣式的剿匪英雄素材,但几经努力都没有找到。

一些参加过当年剿匪的老同志告诉我,在他们身边没有十全十美的杨子荣,但杨子荣身上的气质和胆气,不难找到,在革命部队里,军人们都有着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耿耿忠心,每个军人身上都有着充满诱惑力的传奇。

历史告诉我们,建国初期那场浩大的剿匪战役为保卫年轻的共和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如果说,四年的解放战争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那么,建国初期的剿匪则是保卫政权、巩固政权的正义之战。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说起剿匪,人们自然会想起东北大剿匪、湘西大剿匪。

红色经典《林海雪原》将东北大剿匪的剿匪英雄壮举、英雄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作者曲波一书成名,东北大剿匪也让人们耳熟能详;

湘西大剿匪名震天下,得益于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剿匪英雄“东北虎”刘玉堂与土匪头子“钻山豹”的斗智斗勇,殊死搏斗,令人荡气回肠。

尽管文艺作品比史实更加完美和吸引眼球。

广东大剿匪,对于年轻的共和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如果说,东北大剿匪和解放战争的进程一起推进,是解放战争的一部分,那么,广东大剿匪则是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消灭中国大陆的最后一股残匪。

一北一南,虽然时间有所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政治意义,相同的历史使命。

广东省当时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省份,广州是华南大都市。

国民党将它当做最后的堡垒,以抵抗人民解放军风卷残云的进军。

共产党也要把它当做大华南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这颗明珠,毗邻香港、澳门和越南,背靠闽、赣、湘、桂,南临浩瀚广阔的南海,300多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1949年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行政院迁至广州;同年4月,国民党总统府也迁来广州。继而,平、津、沪、宁、闽、赣等地南逃的国民党军政要员、残兵败将、军统中统特务机关大量云集至此。

这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造成了广东特务多、土匪多、黑社会组织多,社会治安极端失衡和混乱。作为国民党在大陆最后一个重要据点,广东成了各种矛盾斗争和各种势力活动的聚焦点。

广州解放以后,这座南国之都没有片刻的安宁与平静。潜流暗涌,危机四伏。

流散在城内外的十余万支黑枪,足以将广州变成一座血染的城市,当它们掌握在坏人手里,向无辜者射出罪恶的子弹时,无疑成了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心腹之患。

国民党当局绝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命运,在撤离广州前,他们处心积虑地进行了半年时间的准备和布置,确定了“中上层露面的均撤退,中下层大部潜伏”的方针,采取“化整为零、不离辖区、个人负责、单线领导、多线发展、职业掩护、重点布置”的方式方法,与“广大黑社会团体结合起来,进行破坏扰乱”。

尾声(4)

他们还召集了1000多名流氓土匪与散兵游勇,准备在“真空时间”及解放军占领广州后,施行一系列抢劫破坏活动,把广州的和平日子变成乱世之秋……

刚挂起五星红旗的广州,一派市不安业,民不安居,物业萧条、动荡不安的凄凉景象……

南国大都市,急盼市旺民安。

广州的红旗没有倒下,旗手是毛泽东慧眼相中的叶剑英。

铁腕挽危局,歼顽匪,抓敌特,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举旗兴盛世,一座了无生气的死城变成百业兴旺的大都市。

国民党特务组织一次又一次地下达对叶剑英的密杀令。

叶剑英也一次次躲过匪特分子的子弹。

敌人的阴谋行刺,并没有阻止叶剑英沉着的脚步。

他是广州市的大脑神经,每时每刻都在高速运转,每时每刻都要把决策变为行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