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英雄-第4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2 / 2)

父母照片上的衣服,就是平时的衣服。母亲的小花翻领,大概是那年的时髦打扮吧。哈尔滨人很讲究穿戴,我的父母算是很不讲究的普通工人,但他们从来没有穿过邋邋遢遢的破衣烂衫,他们60年代就比80年代的北大教授穿得挺括整齐。而我,上了北大,还有几件衣服是带补丁的。我一度不大理解我的父母,抗议说全家只有我一个人活在旧社会!父亲却骂道:“你一个熊孩子,讲什么吃穿?老子南征北战那时候,鞋都没得穿,我今天享受享受是应该的,你他妈的能跟我比吗?”就冲父亲这种居功自傲的思想,我就觉得红卫兵批斗批斗他是应该的。对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的习惯,我从很小就养成了。

父母的头发是不是当天新理的,我想不起来了。他们都很讲个人卫生,特别是父亲,在部队医院里工作过一段,简直是个卫生专家。他把理发当成享受,经常埋怨理发师给他服务的时间太短了。他最看不惯长头发——大姑娘的长辫子除外。我大学时,受资产阶级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留了很长的头发。假期回家,父亲就骂:“大学生,跟流氓一样,跟长毛鞑子一样!文化大革命,教育出你们这些不忠不孝的兔崽子!”我又气又乐,这跟文化大革命有什么关系呀?父亲挨过几次批斗,就把一切对人生的不满,都发泄到文革身上。我由此理解了很多文革中受过委屈的人,为什么一提文革,就火冒三丈地失去理性了。

至于我手中的花皮球,是母亲给我买了不久的玩具。我小时候的玩具,连买的带自己制造的,那是相当地多啊。要不是后来听说文革中很多高干高知受了迫害,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真觉得我们的童年是生活在天堂里。可惜天堂里也不太平,我的那些玩具,大多都被刘二他们给偷去了,最心疼的是一把彩色手枪,一搂扳机就嗒嗒嗒喷火,是那时最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玩具了。

看看这张41年前的国庆照,自然朴素,又端庄大方。有对国家的感情,也有家庭内部的温馨。构图的每一个因素,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普通市民的心声。一个国家刚刚建立短短的17年,一个普通的工人之家,就有这样的精神风貌。这是在旧中国的工农大众那里,所看不到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上的钱和脂肪都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玩具和服装卖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了。我们有了彩色照片,有了傻瓜相机,现在更有了想照多少就照多少的数码相机,照相馆大都改成婚纱摄影楼或者少女写真楼了。但是,我们再也照不出那样的国庆照了。正如荧屏上的很多八路军一个个油头粉面,荧屏上的红卫兵一个个张牙舞爪,要想恢复历史的真实,实在是太难了。

据记者从公安部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获悉,全国有40万人叫国庆,96万人叫建国,其中1960年至1969年出生的人名叫建国的最多,超过了29万。取名是一种自由自愿的行为,可见60年代,是这个国家的人民以新中国自豪,自觉热爱祖国程度最高的时代。另外全国姓国的人有17万多,其中姓国名庆的有1894人。全国姓十的有1180人,其中9人姓十名一。这些都说明,尽管人民对这个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从心理上是热爱这个国家,愿意把自己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孔老师今年还招收了一名姓国的研究生——是碰巧,可不是故意炒作啊。

那么,起码这些朋友家里都会保存着各种“国庆照”的。偶尔翻出来看两眼,即使发黄了,破损了,也自有一股清新健康的英气,可以滋养我们今天干涩枯萎的灵魂。因为那是父母一辈浩然的正气,是我们这个国家巍然的底气。

bsp;第10节:诋毁鲁迅的十大招法(1)

诋毁鲁迅的十大招法

虽然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读懂鲁迅,包括本报资浅记者孔庆东也承认,他对鲁迅只是一知半解,但只要鲁迅的光辉形象还在,中国就不会亡。所以那些一心要亡中国的正人君子们,几十年来不遗余力绞尽脑汁前赴后继愚公移山地进行着毁坏鲁迅形象的跨世纪宏伟工程。

破坏鲁迅形象,有十大常用招法。孔记者助人为乐,今天替他们归纳总结如下。请某些天下语文奇才睁大你的乳头看清楚了,下面的话不代表孔记者的立场啊。

一、鲁迅是拿卢布的。

因为他翻译过苏联的书,什么卢那察尔斯基啊,什么布哈林啊,反正是跟卢布有关,所以一定是拿了斯大林的钱,是共产国际的卧底,是民主共和最凶恶的敌人。张作霖大帅绞死李大钊的时候,应该把鲁迅也一起斩了。当时鲁迅很可能也藏在苏联大使馆里边呢,扔两颗手榴弹,肯定就跑出来了。

二、鲁迅是日本特务。

这也铁证如山。在日本留学多年,日语很棒,翻译了很多日文书,兄弟媳妇是日本娘们,还有个日本铁哥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