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如此张学亮接受了南华共和国方面的意见,张学亮接受了委员长的任命。并且承诺利用冬天有步骤地退入关内。此时正在南昌行营的委员长得到了消息一向修养不错的他也忍不住眉开眼笑,直看得陈晨将军不知所措。委员长在对付国内反对势力的时候一向杀伐决断,特别是对付威胁到gmd地位的gcd手段简直可以说是血腥。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将中国形式上统一在gmd政府之下的领袖来说他的人格和智慧确实有值得佩服的地方。直到今天也没有谁敢说抗战不利的委员长不爱国,抗战不利的委员长是卖国者。这个人有的是才华无奈的是他没有站对阵营,他不知道gmd的基本原则拯救不了这个国家。但是不得我承认这个人还热爱自己的国家,在抗战爆发前的10年时间里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说是在为抗日做准备。所以说这个人一直都是在做事风格上行类似曹操的事情,而不幸的是他没有曹操那样的才华和命运。(曹操的军队曾经屠程,这个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张学亮投身党国领导之下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离统一又近了一步。委员长一高兴什么银圆装备、弹药物资也就大笔一划忙坏了后勤部队和铁路工人。
事情的发展有些超出向念恩的想象,从种种迹象来说gmd确实是在真心地支持抗倭。原因其实也很明了,如果东北军不能有效地阻止倭人入侵的话,那么和倭人正面碰上的就必定是中央军。但是如果放任东北军去和倭人拼掉委员长又害怕东北军激怒了倭人导致倭人全面侵华,但是他也很清楚激怒这种东西往往是借口。所以由于后世的宣传一向低估了委员长智慧的向念恩到现在终于明白,那个人也是一代枭雄。
有了委员长大开方便之门,南华共和国的物资就很轻易地送到了前线,而需要运走的东西和人终于在近12月的时候完成了。只是如今的东北,风更冷、雪更厚了。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平原,而东北军和倭军的主战场就在这个平原上。两方集结了包括空军、陆军在内一共近75万军队。现在的东北军无疑是中国军队中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加上南华共和国几个月来的弹药和物资补给,如今的东北军打仗更向是后世的美国人了。在战场上要做的不是别的就是拼命找到安全的地方把所有的弹药打出去。这些物资的弹药向念恩即不想便宜倭人也不愿意委员长拿去“同室操戈”,更别提运回南华的荒唐事情,要运回去还运来做什么?
东北军方面在张学亮接受委员长任命的半个月后就已经准备就绪了。弹药和物资可以说用堆积如山来形容。可是一次大兵团作战物资没有准备好是肯定打不了,就是物资准备好了也不是说打就打的。这次酝酿的可以说是一次战略上的大反攻,目的就是在于最大限度地杀伤倭军,并且破坏倭人占领东北后的可用物质资源,以及交通资源。从而阻碍倭人可能在占领东北后顺势全面侵华的计划。
现在的东北军一线的作战部队已经超过了35万,加上各地的守备部队特别是在民众的抗倭热情下有无数兵源的锦州守备部队和从华北北上精锐的部队已经超过了80万。一直以来示弱的的中国人所掌握的力量在很多时候出乎人们的想象。中国军队如果有一个出色的将领和充足的物资补给其实比倭人的精锐部队并不差,但是事实上一旦被击败那种一个师的兵力被人半个联队追到走投无路的事情却在后世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起。这是什么问题?自然就是政治工作的问题,可是政治工作要做是有比较苛刻的条件的。简单的说政治工作的基础就是gc,不gc老百姓就没有实惠,老百姓没有实惠部队还说什么为人民而战?但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在东北军至少现在是不可能了,毕竟这还是军阀部队,虽然张学亮对包汉文和洛辉言听计从但是名义上这还是张家军。
政治工作不能如同gcd一样做并不代表不做,于是爱国主义宣传就开始了。物资军队调配,部队做政治宣传,将火炮的轮子改成雪橇等等的行为都在说明一点,中国人又要进攻了。
倭人因为战争而复苏的经济只是将社会上失去职业的人转移到了军事部门,而这个国家的粮食、车辆、纺织品等等这些经济品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因此倭人看似活力无限的经济毕竟还是空中楼阁,并不是实力的真正增加。这一点从倭人驻扎在东北部队的生存条件就可以看的出来,部队在冰天雪地里由于交通得不到充足的补给,而不得不经常外出寻找生存物资。无奈的是东北军在热带国家南华的支持下根本就不缺少粮食,甚至将老百姓迁移坚壁清野用粮食来养住这些人也不上倭人得到一点粮食。
战争还真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经济窘迫的倭军到了战场上才发现炮弹还是不能吃的。不过好在倭人长期的宣传和民族狂人的情绪让这个国家确实有着无以伦比的凝聚力。部队缺乏粮食的事情在倭国政府的密切重视下虽然对部队有影响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中国人要进攻的消息没多长时间在世界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要说最郁闷的就是委员长,当初任命张学亮的时候由于害怕被拒绝以及东北军毕竟还在和倭人作战所以后面附带的命令并不是公开的。而张学亮今天的回答说是虚张声势准备逃跑。其实委员长想要东北军入关一方面是因为不愿意与倭人全面对抗,毕竟中国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另一方面他也确实希望将有近50万正规部队的东北军用做他抵抗倭人的屏障,确实不希望这支部队在东北消耗光。如果那样的话就算东北军极大地杀伤了倭人阻止了倭人南下,但是失去实力的东北军必然在华北留下力量的真空,要知道这个国家还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周围还有大量的军阀。
倭人一看东北军的架势知道不妙,海洋气候的倭人大部分还是很难适应东北的冰天雪地,更何况连合适的冬装都没有。因此倭人是下了决心要防御了,既然要防御那就要修筑工事,可是半米的积雪对于先前没有工具准备的倭军来说寒冷和冰冻的表土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倭人的防御体系修建进度绝对赶不上士气下滑的速度。而另外一面东北军的准备可以说是完善再完善,物资过剩的东北军在沈阳对着倭人的军营阁三差五就是一顿饱炸。头几天倭人还气势汹汹地和东北军炮战利用首发命中高和火炮性能的优势还占了写便宜。可是东北军的炮弹就好象打不完,东北军的火炮就好象炸不烂一样这边快什么都没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