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传-第4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2 / 2)

游出一步——在安国

本来,按照孙家的实际情况,当孙犁念完四年初小,就该务农或是出外习商;因父亲听信安国县邮政局长的话,发愿让他升学,以便考入邮政。他们认为,在邮政部门办事,就是得到了铁饭碗。对于一般人家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务实、更有吸引力的了。所以,就在孙家举行立碑“大典”的第二年,即1924年,他随父亲来到安国县城,进入高级小学,那年他十一岁。

东辽城距安国县城六十华里,这一次他与父亲共骑一匹驴,父亲把他放在前面,在日影憧憧中蹒跚在乡间土路上,还真有一点儿古风呢。在路过河流、村庄的时候,父亲为加小心或是恭谦礼让,照例下来,牵着驴走,孙犁还是坐在上面。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他们才到了县城。

安国县明时曾并入祁州,所以旧名又称祁州。它位于安平县的西北方向,再往北偏东下去一百二十华里,就是保定了。我们以后就会知道,安平——安国——保定,这个由三点连成的不等边三角形曲线,在孙犁的生命途程中是多么重要。这是孙犁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所迈出的最初几步,这几步,给他的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逐步游向了时代激流的深处,在那里,他能够触摸到时代的强大脉搏,探听到生活的最新消息。

安国县是有名的药材聚散之地,被人们称为“药都”。据传说,各路药材,不到祁州就不灵,必须在祁州转手,再运往全国各地。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虽然值得怀疑,但对刺激药材生意的繁荣,客观上起了舆论的作用。“每年春冬庙会(药王庙),商贾云集,有川广云贵各帮。药商为了广招徕,演大戏,施舍重金,修饰药王庙,殿宇深邃,庙前有一对铁狮子,竖有两棵高大铁旗杆,数十里外就可以看到。”1北方平原上的一个县,能有如此气派,也堪称是一代之壮举,不朽之盛事了。

孙犁随父亲进城,一到南关,就进了繁华地段:“先过药王庙……再过大药市、小药市,到处是黄芪味道,那时还都是人工切制药材。大街两旁都是店铺,真有些熙熙攘攘的意思。然后进南城门洞,有两道城门,都用铁皮铁钉包裹。”2写到这里,我们忽发奇想,报载:人参之乡吉林省集安市百岁老人很多,每万人中就有两名。有关人士分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喝的水、吃的饭,甚至还有呼吸的空气,都含人参成分,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延年益寿。那么,在“药都”呢?这里的黄芪味道,这里的千百种仙草龙骨,就没有使安国人民受到濡染?就没有影响他们的呼吸吐纳、生活起居?孙犁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对于这里的特殊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性,也会留下异样的印象吧?

“永吉昌”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边路东,东家姓张。孙犁的父亲这时已经升为“掌柜”,每天掌灯以后,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默默地抽着旱烟,看学徒们打算盘。夜晚,他睡在放钱的库房,孙犁很少进去,——他是和学徒们睡在一起。

店铺也还有几分古雅:进了黑漆大门,有一座影壁,下面是鱼缸,种着玉簪花。进了院子,还有荷花和别的花草。

店铺的对门是县教育局,父亲认识那里的几位督学。在孙犁入学考试的作文中,有一句“父亲在安国为商”,一位督学说,“为商”应写作“经商”,父亲叫孙犁谨记在心。他被录取了。店铺每日两餐,和孙犁上学的时间不一致,父亲在一家面铺给他立了个折子,中午在那里吃,晚饭回店铺吃,早饭则由父亲起早单做。

这终归不很方便,半年以后,母亲和表姐便也来到安国,住在一家姓胡的闲院里。胡家是地主,雇有一名长工和一名女佣,父亲告诉孙犁,女主人是他的干娘,干爹是一家药店的东家,已经去世。干娘待孙犁很好,她的小儿子和孙犁同上高级小学,却对他有些歧视。

给他留下了好感的,是一位干姐。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