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鬼仙隐于树上,见一七岁小童,身穿夹袄背着柴薪,向山下走去。此小童正是学堂中倒背如流《三字经》之人。只见他,摇头晃脑、口中不忘念念有词;手舞枯枝,心中自有豪情万丈。
窈窕鬼仙一路尾随,只见小童步下窈窕山,穿小树林、走小路,进入低矮小茅屋。屋外能闻小童欢快说话声,还有一妇人咳嗽的声音。
妇人语调凄凉,不舍乖儿辛劳,忍不住责怪自己:“我儿,都怪我身子不好,累你小小年纪上山打柴。”
小童欢快的说:“母亲切莫责怪自己,母亲生病自是多加休息。我堂堂男儿,自应养家糊口。”
“你才七岁!”
“融四岁能让梨,儿七岁亦能养家。今日儿在山中,打柴一担,待儿换来米,为母亲熬粥喝。”
“会耽误你学业的!”
“母亲,不耽误。儿心中有书处处可读,不拘于学堂书桌。儿虽喜读书,但也知道男儿在世,上敬天地,下孝父亲,均为本份之事。”
窈窕鬼仙听之,心中豁然开朗,我读《三字经》仅为习字,知晓世间道理,并不为科举或与人比试,能否背诵有何关系。想通此节,窈窕鬼仙只觉豁然开朗。
小儿点拨之情,理应备些谢礼。故在小童打柴经过的道路上,窈窕鬼仙每日留下枯树枝二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