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娘随手用袖子擦了擦嘴,说道:“大妞啊,最近我听说你家在做啥大买卖,每天还雇了车来你家拉东西。”
夏大姐听到夏大娘的话就愣住了,她没想到大娘这么快就知道了,自己家买笋的事连周婶都没仔细说过,她不想大娘知道自己家卖笋赚钱了,大娘这个人是但凡有点便宜就想占,前几年没少来家里打秋风。夏大姐想糊弄过去,但她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夏晓晴站在一旁,看到夏大姐明显愣住了,赶紧接话说道:“大娘,我们没做啥大买卖。就是卖了点腌菜。那牛车是酒楼雇的,在邻村拉了蔬菜,顺道过来拉腌菜的,我们自己可雇不起车。”
“就是这些腌菜,味道吃着挺好。想必这些天赚了不少钱吧?”夏大娘指了指地上的坛子,一脸谄媚地问道。
“卖点腌菜能赚啥钱呀,就赚点糊口的小钱。”夏晓晴两辈子都没见过这么不要脸面的人。
夏大娘撇了撇嘴,不死心地继续说道:“你们还小,家里大人又病着,做买卖可不要被别人骗了。要不,明天大娘来帮你们看着。”
“大娘,不用了,我们和酒楼签了契的,爹也看过了没问题。”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夏晓晴才不想让她来占便宜。
“哦,签了契的啊,那应该就没问题了。”夏大娘眼看插不了手,赶紧又对夏大姐说道:“大妞,你还下,不会管钱。要不大娘帮你保管着,你差点啥来找大娘要。”
“大娘,不用了,这钱月底酒楼才给呢,我们家还差起济世堂的药钱呢,可能月底得了钱还不够付药钱的。”夏晓晴故作忧愁的说道。“大娘,如果你家宽裕,借我家点钱吧,爹的药又要吃完了。”
夏大娘看夏晓晴说得滴水不漏,还反过来找她借钱,心里一阵恼怒。拉下脸,拔高声音说道:“我家也穷着呢,没钱。”说罢转身就走了。
夏大姐看到妹妹把大娘气走了,心里一阵舒畅,抱起妹妹一阵亲,“二妞,这小嘴太能说了,姐还是第一次看到大娘没占到便宜就走呢。”
“大姐,等卖笋赚了钱,我们在屋外面修一道高高的院墙吧,这篱笆一点都不管用。”修院墙这个想法在夏晓晴心底盘旋许久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跟夏大姐说,夏晓晴前世住惯了装铁门的楼房,实在是不适应这种像装饰物的篱笆,她就怕晚上跑进来个坏人、野兽啥的,再溜进来几条毒蛇之类的,到时候怎么死都不晓得,真是太不安全了。“有了院墙,大娘来就不怕丢东西了。”
想到冬天家里丢的那只老母鸡,夏大姐一阵心疼,那是家里最后的一只鸡,全家的舍不得吃,就等着它下蛋给爹娘补身体,结果被大娘偷了,虽然没有当场抓到,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家里修了院墙,就买几只鸡喂上,天天下蛋给爹娘吃了。“好,二妞,等隔几天姐就跟爹娘说去。”
第十八章锦绣坊
夏大娘王氏在小叔家没讨到便宜,一路骂骂咧咧地回家了。王氏一路走着,心里是越想越不觉得甘心,不就是用笋腌的腌菜吗,自己早吃出来了,防人跟防贼似的,赚点钱就想藏着掖着。
回到家里,王氏看到丈夫夏仕田正悠哉地坐在炕上喝着小酒,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劈头上去就是一顿大骂。夏仕田为人老实,王氏泼辣不讲理,从结婚到现在被她压制了十几年,从来不敢说句硬话。王氏看丈夫不敢还嘴,骂得更大声了,把在外面受的气都撒在了夏仕田身上。
夏家卖笋一直卖到三月下旬的最后一茬,最后家里的笋基本上都卖光了,只剩下自家留的一点酸笋和笋干,还和福满楼约定了明年的春笋供应。
最后一次卖完笋,夏大姐专门到村里一个婶娘家里去买了只老鸭子,回家在夏晓晴的协助下做了一大锅酸笋老鸭汤,这还是全家人第一次用酸笋做菜吃,这也是夏晓晴到了古代后第一次吃到家禽肉。
晚上吃过饭后,四个大点的孩子都留在了爹娘的屋里,准备算一算这一个多月来卖笋的收入。陈氏从让夏大姐从箱子里拿出装钱的大木匣子,打开来摊放在炕桌上。匣子里装着一大堆铜钱,还有一些碎银和一个银锭子。夏家每次卖笋的钱基本上都是当天晚上就上交给陈氏,陈氏也全都叫夏大姐放进了钱匣子里,一个多月下来只看到匣子里的钱越装越满,居然比以前家里富裕时积攒的钱看着还多。
这还是家里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全家人眼睛都看直了,夏晓晴因为是第一次看到古代的银子也是好奇不已。夏仕齐也被匣子里的钱镇住了,他没想到几个孩子折腾着卖笋,短短时间居然能赚这么多钱,以前自己坐馆一年都才二十两银子,居然还没孩子们一个月挣得多,想到这些心里不禁一阵感慨。
夏仕齐感慨完后,收回心思给孩子们分配了工作,夏大郎和二郎算账,夏大姐和二妞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