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天后召开的地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郝智非常深刻地检讨了自己到路山的几年中,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市场经济秩序建设和惩治腐败的问题。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兼而顾之,像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严肃的会议里,他感觉到班子里的大多数人流露出了满意的神态,但姜和平的表情有些怪异。
(bsp;四十六
电厂建设项目一确定,大华集团公司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准备工作。在搞设计、定设备、设立筹建机构的同时,该公司已在路山租赁了一个宾馆,设计代表、项目经理和一些工作人员都进入到各自工作状态中。比起人家来,路山方面的动作显得非常迟缓,大华公司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今天一个传真,明天一个急件,要求路山方面尽快解决道路、水电和土地征用、林业砍伐等具体问题,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工。
事实上,路山地区早为电厂的顺利上马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这两个月来,仅郝智就亲自召开了三次协调会议,还五次到工地现场办公。其它的事情都还好说,最关键的是征用土地和水库移民,这两个核心问题之复杂程度,让郝智感到棘手。
电厂选址在永川县禾塔镇榆树峁村内,也就是永川县几年前准备私自进行开发的那块土地。多年前,这片叫做榆树滩的土地上,有一些自家地不够种或者是经济力量较强的村民,随便走进来,打几眼水井,开发了几亩零星的小块地,大部分土地处于无限期的荒芜状态。遇到天气好、降雨多的年份,这里长满荒草,附近村民赶着一群群白云般的羊只进来悠闲地放牧,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连续几年大旱后,这里则赤黄一片,瘦弱的羊只也没有白云般美丽,只是疯狂啃起草根,本能地维持生命。
禾塔镇的青年治山营成立后,起先也不把这块地放在眼里,而是围绕禾塔周围的土地进行征山治水。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禾塔镇的煤炭开采逐渐形成了规模,为了加快煤炭运输速度,镇里贷款新修了一条横穿榆树滩的公路,方便了运输,也拉近了禾塔与路山城的距离,人们这时才发现榆树滩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那时,潘东方还是禾塔镇的党委书记,他指示营长梁诠山把青年营转移到这里来治理。于是,梁诠山亲自带上青年营的后生们,风餐露宿地驻扎在榆树滩里。因为没有什么具体治理目标,大家就在荒漠里不停地种树,路山城和永川县的干部职工每年春秋两季也来这里义务植树。如此花费功夫,也许是感动了老天爷,那几年风调雨顺的,林草生长郁郁葱葱的,榆树滩简直变成了小草原。过了五六年,连续发生的干旱加上一种叫杨树白蛾的虫灾大肆横行,树木逐渐开始变黄,还在小范围里出现了枯死。找来专家会诊,林业专家的答案是当初选择树种不当,是引起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草原专家说承载过重,使还没有稳定的草原开始退化;而水利专家则说,这是不尊重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因为当初林草发展时没有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大量植树造林加大了水资源的浪费,使林草成为“抽水机”,攫取了地下水资源。众说纷纭中,精明的梁少华找到已做了县长的潘东方,说自己有个万全之策,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搞开发区建设,我们也抓住机遇把榆树滩划为县级开发区,由黄土地集团和县里、青年营三方联合共同进行开发,投资由黄土地集团负责,县里只要给政策就行了,等到造出地后,按公司的投入和地价、政策四三三比例分地。潘东方也觉得是个好主意,这样一来也彻底平息了专家之争,只不过他担心黄土地集团介入后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所以他就建议梁少华重新注册一个以“大漠开发”为中心的公司,先和镇里、村里签订承包治理“五荒地”的合同,把土地的经营权先拿到手里,然后再说下面的事情,现在办开发区的条件还不成熟,还得伺机而行。潘东方和梁少华密谋了许多具体事宜,梁果然注册了“大漠荒地治理开发公司”,公司法人也换成手下的一个小喽罗的名字,先和村里、镇上签订了为期五十年的“五荒地”承包治理合同,后在县水利局领取了盖着县政府红章大印的“五荒地”使用证,还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有丰富资源的永川经济形势发展很快,潘东方建议公司先搞温室大棚、节水灌溉农业,尽早把地圈起来。与此同时,潘东方觉得设立开发区的时机已经成熟,按规定给在北京看病的马俑在电话里通报情况。梁少华知道这只不过是潘东方做出抬举书记的样子,在永川早已进入了潘一个说话就算的年代。果然,马俑说自己正被病魔折磨得心烦意乱的,你在家里主持工作,看着办得了。
为了使榆树滩开发合法化,县政府出台了建设开发区的相关文件,还成立起筹备领导小组等机构,潘东方自任组长。梁少华指使梁军组织了几十台推土机开进榆树滩,等到群众来阻挡时已推开好大一片地了。群众见阻挡不住便开始上访,遇到了刚刚上任的郝智,郝智一了解情况,竟发现他们连最起码的林业用地手续都没有办理却推开了林地,于是做出“工程立即停工,等按规定全部办理手续后,再另行处理”的批示。后来,又遇到从上到下清理整顿开发区的事,这样的私立项目自然偃旗息鼓了,直到电厂项目准备上马时,推开的几千亩地任凭重新沙化,还在那里静静地放着。
大华电厂项目刚刚有了眉目,郝智便有了把榆树滩设立为地区经济开发区的想法,他指示地区林业局到省林业厅尽快补办变更林业用地为建设用地的手续。由于这些林地本来就是属于稀疏林地,经济、生态的价值都不高,加上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路山的影响,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林业厅马上给予了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