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各种阶层的人特别多,不像国外阶层简单。我们每个阶层都有固有的审美观,只是有没有机会让他们展现在大众层面上。像喜欢《超级女声》李宇春的这个阶层,我感觉是比较时尚前卫的那种。而且我接触的人里面,大多数是把她当男孩喜欢。在传统的意识下,男孩喜欢女孩可以大张旗鼓的表达,但是女孩喜欢男孩就不能大张旗鼓。所以李宇春是一个巧妙的置换。就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比较传统的,东方的。我觉得还是温柔贤淑的好,有个性的也行,但别太过。因为我本人的性格就是挺蔫的。
偶像市场永远是个性比传统的美貌更有吸引力,因为偶像消费的最后的市场在大众。你必须面对更多的人,要投其所好。我们走在大街上很难看到美貌出众的人,严格说漂亮的人不多。大家其实是在潜意识中支持和自己相似的人。大美女大帅哥距离你很远,更贴近你的人说话唱歌,大众就会更认真听。
从以含蓄,温婉为女性美的重要特征,到今天以张扬个性为美的这种变化,用《超级女声》为例来说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现在大家越来越接受娱乐性强的东西,你温文尔雅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哪儿有什么娱乐性?平常我们生活也是一样,没有娱乐性的人你当然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第二,现在唱歌的人与日俱增,这么多的歌手要跳出来,也需要外在的情绪作为形象的一个支撑。
我们的文化发展始终是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脉络的。我觉得人群的性格的偏移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在现阶段,中国人在怎么疯狂也不会到国外摇滚乐现场那样的一个程度,这跟谁是社会的主体也有很大关系。
艾未未:美跟独特性紧密相关
艺术家。1978—1982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1983—1993年在美国纽约生活、工作。当代中国实验艺术的领军人物,“中国艺术文库”艺术总监。2003年担任奥运会“鸟巢”设计顾问。
传统文化让女性更女性,男性更男性,是对双方的一种保护。现在人们在公开的大量的谈论性的同时,性别意识反而被淡化和转移了。人们希望自己在改变对方性别的基础上,完成改变自己的渴望。只有男性不男性,女性不女性,让性别不停留在极点上,变得模糊、漂移才更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因为,中性化是一个灰色空间,现在的世界我们很难用黑色或者白色来界定什么事物,灰色是最适合的,而且,将来一定能够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灰。年轻人的主流非常认同这种灰色空间,认同这种模糊、混乱、难以确定的状态。
美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但它不是雕塑,而是发展变化的。如果仅仅是传统的古典的美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只有包含有新鲜因素的美才有价值。而且,如果认为什么一定是美的,我觉得是不美了,如果认为什么一定是不美的,我觉得这已经包涵了美的因素。
审美,特别是高层次的审美不是标准化的,而是跟一个事物的独特性紧密相关。这种独特性甚至包含有一定的危险性,能够破坏人们对美原有的认识。比如,一个人脸部的线条带有一种特殊的和谐,让你过目不忘,我觉得这就是美。我认为模特吕燕就很美,她当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美女,但她是个时装模特,时装就不是世俗化的东西,模特也没有必要一定是世俗化的美女。
但是我往往无法判断我身边的女性是不是美的,过于熟悉的事物的确定性很强,而感受美需要思考和想像的空间。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