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年代的非常爱情-第54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2 / 2)

四十一年前那个郁闷酷热的夏天,国民党三十六师劝降小组的军官们向瞿秋白出示了蒋介石的电令:“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瞿秋白心境平静,视死如归。他神定气闲地着意修整边幅:上身穿着紧身青衫,下身是白色齐膝短裤,蹬一双青布鞋,穿一双蓝色长统袜。刑前,瞿秋白在行刑的兵丁们簇拥下,步入中山公园的小凉亭吃断头酒。据当时报载:此时“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止呻吟。秋白行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桌上,自斟自酌,谈笑自若。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小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继而高唱《国际歌》,以打破沉默之空气。……”到了罗汉岭,瞿秋白选了个芦花飞絮的芦苇丛,盘腿而坐,点头示意:“此地很好!请开枪!”

自从那一声尖厉的枪声打破罗汉岭的千古沉寂,这一带就成为汀江县妇孺皆知的杀场。解放前,国民政府枪毙革命者屡屡在这里;解放后,人民政府镇压反革命也屡屡在这里。吴希声早就听说,罗汉岭一到日头落山,就风声鹤唳,阴气袭人,纵是生了熊心虎胆也不敢随便在此行走。然而,这里却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

吴希声觉得脖子又生痛生痛地被勒了一下,带有几分景仰的记忆随即回到残酷的现实。离拜谒罗汉岭已有七年多了吧,那天吴希声还模仿瞿秋白,在芦苇丛中屈膝而坐,叫张亮给他拍过一张相片。真没想到啊,这张照片竟成了他命运的谶语。又是一个芦花飞雪的季节,吴希声今天竟以一个“死刑犯”的身份再次来到罗汉岭,他不能不想起秋白先生英雄就义的一幕。当然,吴希声的联想也许不可能这么顺畅,这么完整。但是,他的的确确想起了瞿秋白。他觉得,瞿秋白之所以视死如归,献身革命,其目标其理想不言而喻,就是要永远杜绝专权的强者无端地把屠刀砍向无辜的弱者。然而,在瞿秋白牺牲四十一周年的忌日,他,吴希声,一个同样善良文弱的书生,竟又成了不幸的弱者。吴希声悲从中来,一串串热泪洒落在被棕绳打了个大叉而捆绑得结结实实的前襟。……

刑车在坎坎洼洼的公路上慢慢开进,凌乱无序的意识在吴希声脑中奔涌。一会儿,吴希声看见前面现出个小土坡。一大片芦苇丛壮实得像密密的甘蔗林,千千万万柔枝带雪的芦花,不胜哀怨地在风中摇曳。吴希声知道自己生命的终点到了。蓦地,瞎目婆张八嬷谆谆叮嘱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些乌龟王八蛋的日子长不了。我瞎目婆瞎了,老了,你还年轻哪,总能看到这一天!”可是,亲爱的老阿婆啊,我要先你而去了!唉,秀秀、春山爷、父亲、哥哥、雪梅、张亮、娟娟……一切善良的人啊,我是多么热切地巴望你们能看到这一天啊!

秀秀听见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声,知道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拽起春山爷疯一般向罗汉岭奔去。刚才还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都自动为他们闪开一条道,脸上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那个年代,死人的事司空见惯。处决个人,像踩死一只蚂蚁,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更何况这种注意有时还会招来麻烦,要付出代价。看客们也就纷纷散了。

春山爷和秀秀飞快赶到罗汉岭。爷儿俩只有一个极其朴素的想法:吴希声在汀江县举目无亲,枫树坪人就是他最亲的亲人,哪能让他尸陈荒野,任野猪去掏,任野狗去啃啊?他们早就预备好一副薄薄的杉木棺材,把希声收了殓,抬上一辆板车,要让这个在枫树坪生活了八年的知青哥,长眠于乡亲们天天看得见的后门山。

沉重的板车进山了,艰难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在前头拉车的是春山爷,在后头推车的是王秀秀。

秀秀怕希声经不起一路颠簸,磕痛了脑壳硌痛了腰,特意买了一床柔软的被褥垫在薄薄的棺材里,让希声睡得稍稍舒服点。春山爷怕希声吓丢了魂,找不到归家的路,按照当地民俗,在板车的前后挡板上竖起四根招魂幡;棺材头上置个香炉,点上三炷高香。一路上,白幡飘飘,香烟袅袅,把一老一少的满腹悲愤,书写在青山绿水之间,描画在蓝天白云之上。

板车走出两里路,一串急促的喇叭声撵了上来。一会儿,一辆北京吉普驶到跟前,钻出个人来却是刘福田,疯了似的狂叫着:

“停!停!停车!”

板车不愿停下来。刘福田又撵在后头狂叫道:“咦,你们这是做嘛咯,啊?到底想做嘛咯,啊?”

秀秀气狠狠回道:“我们做嘛咯,不要你管!”

刘福田说:“你是我的婆娘子,敢不要我管?你要连累我的,你晓得不晓得?”

“呸!”秀秀啐了一口,“你这个害人精,我跟你没任何关系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怎么连累你?”

刘福田见拦不住秀秀,就抢前几步,跟在春山爷后头大声恫吓道:“杨春山,你是共产党员,你是大队党支书,你给反革命分子收尸,是站在嘛咯立场,啊?我、我要开除你的党籍!”

春山爷埋头拉车,对着脚下的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