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朱祁镇返回北京后,被禁锢在南宫中,景帝派靖远伯王骥守卫,严禁英宗和外界接触交往。英宗在南宫过着孤寂落寞的生活。
景帝坐拥帝位既久,思索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以长期霸占帝位。但在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大臣们看来,景帝这种篡夺其兄皇位的做法很是自私卑鄙。不少大臣对此极为不满。如今景帝想将皇位长期据为己有,如何获得大臣的支持就成为他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景帝曾经以故意记错太子的生日向一个太监试探,这个太监故作不知,让景帝更意识到更换太子的困难。他叫来心腹太监兴安密谋此事,兴安也感到十分为难,却又不敢公然反对,只得苦思冥想,与景帝思虑谋划,最终决定采取收买拉拢的方法,钳制大臣口舌。
景泰三年(1452年)正月,景帝加赠都御史杨善、王文太子太保,不久又加赠陈循、高谷太子太傅,江渊、王一宁、萧镃太子少师,商辂、于谦大学士衔。四月,又赠内阁大臣陈循、高谷银各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金各五十两、银百两。吃人嘴软,诸大臣或升官或得贿,就不好再开口反对易储。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迎刃而解。因为尽管没有大臣反对,却也没有大臣第一个提出更换太子,景帝本人自然不好提议,事情就僵在那里。
正在景帝束手无策时,忽然收到一道署名“黄■”的奏折,奏折中极言应尽快易立太子,“永固国本”,以“一中外之心,绝觊觎之望”,如此则“天下幸甚!臣民幸甚!”景帝阅奏,自然欣喜万分,叹道:“万里之外,竟有此忠臣!”
黄■何许人也?
黄■原是广西州官,因平匪有功,擢为都指挥使,守备浔州。他的哥哥黄■为思明州(今广西宁明县)知府,因年迈打算让其子黄钧继承职位。黄■觊觎知府职位,就率数名兵士深夜潜入思明州城,杀死黄■父子,将尸首埋入后院,连夜返回,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次日他佯装不知,一面为其兄发丧,一面发榜缉拿凶手。谁知黄■的仆人福童夜晚窥知真相,禀告官府,朝廷大怒,将黄■父子逮系狱中。黄■为减轻罪责,派心腹到北京拉关系,无意得知皇帝正为易储一事焦头烂额,就迎合帝意,上疏请更换太子。
景帝览奏大喜,秘宣黄■无罪,当即释放。同时,召集群臣,将黄■的奏折传阅商议,并让大臣署名画押。群臣面面相觑,默不做声。兵部尚书于谦立即奏言此举万万不可。良久,都给事中李侃也反对易储。又等片刻,太监兴安厉声道:“此事不能不行,如以为未可,请勿署名,何必首鼠两端?”群臣嗫嚅再三,只得依次签名,唯有尚书王直、于谦和御史左鼎等人坚决不签。御史陈循将笔濡湿塞到于谦手里,于谦等人才不得不署名。
景帝遂下诏,名正言顺地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废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大赦天下。加封各官官衔,尚书王直、武清侯石亨为太子太师,于谦为太子太傅,都御史王翱为太子太保,兼支两份俸禄。群臣默然领受,唯有于谦一再推辞。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于谦案四(3)
孰料朱见济福浅命薄,被立为太子仅一年多,于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因病一命呜呼。景帝悲恸万分,将之葬于西山,谥曰怀献。而景帝又仅此一子,皇储万不能空缺,一些官员上疏请“再建皇储”。御史钟同、礼部郎中章纶以东宫既殁,并无弟兄,不如仍立沂王,以定人心。景帝大怒,不管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宫门已锁,仍命将二人投入诏狱。不久,南京大理寺少卿廖庄又上奏,请皇上朝谒太上皇,礼待上皇诸子,被景帝饬杖八十,谪为定羌驿丞。景帝余怒未消,又旧案重提,将钟同、章纶扯出施行杖刑,可怜钟同被当廷杖毙,章纶死而复苏。一时群臣闭口。此前于谦曾密请景帝赦免钟同、章纶,景帝“怫然不悦”。
刑部给事中徐正,看到诸大臣上言奏复立沂王为太子者均遭杖谪贬戍,就打算效法黄■,迎合帝意,上疏请将沂王赶出南宫,徙置封地,以断绝大臣的复立念头。景帝此时已被易储事件弄得身心俱疲,烦躁暴怒,看到徐正的奏折,并不给予褒奖,反而严加叱责,将徐正谪戍千里外充军。自此,群臣均缄默不言太子事。
于谦案五(1)
景泰八年(1457年)元旦,景帝接受朝臣拜年贺礼毕,忽觉身体欠安,难以支撑,不能视朝,接连几日卧床休养,也不见效。百官唯恐景帝一病不起,私下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