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2 / 2)

这年冬天一个暖洋洋的日子,武帝在上林苑建章宫内闭目养神。恍惚中,一个男子手持长剑快步窜入华龙门内,武帝大呼救驾,喝令左右搜捕刺客。宫中护卫马上在建章宫内细细搜索一遍,没有发现任何可疑迹象,守门的侍卫也说没有见到带剑男子入内。武帝惊魂难安,将守门侍卫斩首示众,又派驻守在京郊的部队搜查上林苑,也是一无所获。武帝依然不罢甘休,下令关闭城门,挨家挨户搜查,前后共搜查了11天,闹得长安城内鸡犬不宁。最终虽没有发现刺客,却有另外的重大收获。《汉书·武帝纪》记载说:“冬十一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门索,十一日乃解。巫蛊起。”短短几句透出一片阴森森的气息。

这次搜查,从宫中一些妃嫔宫女居室、长安百姓家中搜出不少巫蛊所用器具。经过审讯,查出这些宫女妃嫔因为失宠怀恨在心,勾结巫婆用巫蛊术作法,诅咒皇上或其他宫女。武帝当即大怒,认为带剑刺客是有人行蛊作法谋害自己,下令将牵涉到巫蛊的妃嫔、宫女、巫婆处死,用巫蛊术的百姓也投入牢狱,严刑拷掠以示惩戒。

正在长安城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时候,有人告发当朝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用巫蛊术诅咒皇上!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仪渠(今甘肃宁县)人,出身武将,武帝为太子时,他是舍人。他娶卫皇后的姐姐卫君孺为妻,与武帝有连襟之亲,受到重用,曾与卫青出征匈奴,以战功封侯。武帝继位,被升为太仆。他是太子卫氏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太初二年(前103年)正月,原丞相石庆死,武帝拟升公孙贺为丞相。由于当时武帝用法峻严,先前几任丞相如李蔡、庄青翟、赵周三人接连坐事处死,石庆虽以处事谨慎得终老天年,也数次被谴。为此,公孙贺初拜丞相,极力推辞,不受印绶,叩头涕泣说:“臣本边鄙之人,以鞍马骑射而为官,材实不能胜任丞相。”武帝与群臣见其如此剖心直白,也被感动得落泪。武帝让左右搀扶他,公孙贺仍不肯起身。武帝见此,起身离去,公孙贺才不得不接受丞相职位。左右问之,他回答说:“主上贤明,臣不足于担此任,恐负重责,一旦失误,家族就会很危险。”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在父亲拜为丞相后,升为太仆,父子两人并居公卿位,煊赫一时。

公孙贺任丞相从太初二年(前103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共12年时间,是武帝一朝为相时间最长者。公孙敬声放恣妄为,自以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骄奢淫逸,目无国法,瞒着父亲擅自挪用1900万钱军款,被人揭发。武帝大怒,将之下入诏狱。公孙贺如五雷轰顶,为救儿子性命,奏请武帝准许他带兵搜捕京师侠盗朱安世,以此赎救儿子。

朱安世是阳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当时民间有不少专事打抱不平、劫富济贫的侠士,他们侵扰达官贵族,劫掠钱财,周济百姓,使达官富户寝不安枕。朱安世就是其中为害甚重的一个。武帝曾多次下诏缉捕,但都收效甚微。公孙贺主动请缨,武帝诏准。公孙贺一面饬令属下四处查访,一面发出告示,称只要朱安世自首即可免去死罪。朱安世信以为真,前来自首,公孙贺趁机将其捆绑关入死牢。

谁曾想到,这个朱安世并非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杰。他在狱中得知公孙贺捉拿自己是要赎救犯死罪的儿子,冷笑道:“丞相自己这下将祸及全族了。”当天,他就向狱卒要来笔墨,上书揭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指使人在长安通往甘泉宫的驰道上掩埋木偶,唆使巫婆祷告诅咒皇上。武帝看到上书,联想到日前的刺客事件和种种不祥征兆,当即下诏将公孙贺一家逮入诏狱,命廷尉严审此案。

巫蛊案三(2)

结果,公孙贺父子都判死罪,诛灭九族。只是还没等到执行死刑,公孙贺就于次年正月死在诏狱。武帝与卫皇后所生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和大将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也被以私通外廷的罪名处以死刑。处死两位公主时,卫皇后哭求武帝免杀亲生女儿,武帝无动于衷。涉案人员越牵扯越多,很多与公孙贺父子过从甚密的大臣以及后宫的妃嫔宫女等牵涉在内,也被处死。

两位公主的被诛,无疑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既然皇帝的两个亲生女儿都可被处死,还有什么不可舍弃的呢?

这使得江充得到了施展阴谋的机会。他肯定从公孙贺这件事情中得出了结论——如果太子、皇后搞巫蛊,也是可以被武帝舍弃的。

公孙贺案发后,武帝任刘屈氂为丞相。刘屈氂是皇室宗亲,武帝哥哥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也就是武帝的侄子,封澎侯,食邑二千二百户。

公孙贺的巫蛊案发生在征和二年(前91年)的春天。征和二年,注定成为大汉王朝家族最为惨痛的一年。这一年,武帝已经66岁,太子也已38岁。这一年,惟一喜庆的事情是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的出生,这是武帝的第一个曾孙,被称为皇曾孙。但武帝此时对曾孙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和关爱,只是给了例行的赏赐,就连让太子入宫奏报皇曾孙的程序也免去了。武帝此时被欠佳的身体和精神弄得焦头烂额,同时妖娆的钩弋夫人和四岁的刘弗陵完全牵制了他的心。

经过一场大案,这年夏天,武帝的身体又添了病症,更觉得心神不宁,精力倦怠。为更好地养病,他从建章宫搬到甘泉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