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主义嗔-第25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1 / 2)

。客厅宽敞明亮,卧室温暖奢华,更重要的是一套房子可以拥有好几个卫生间,而每个卫生间还可摆上最昂贵的马桶。对了,可能就是马桶才让我们时刻体味到生活的幸福。

弗洛伊德说生命诞生于屎尿间,说到这里我便想起浙江某作家的小说《如厕记》,在小说里,马桶成了那个小女生梦幻似的心路历程不可多得的载体,而茂密的文字丛中那只马桶分明是点睛之笔!——马桶,人类的这只“优雅的鼻子”,竟什么都能捕捉!

同样是作家,台湾的就很不一般,相传90年代初台湾一知名女作家(这里暂且隐名要不人家告我污蔑)头一次来内地讲学,对祖国母亲不甚了解,想必咱们物资匮乏,火车卫生间的坐便器断是不会清洁,就特意在行李中塞了好几打一次性马桶圈。后来,她上了火车,真拿着马桶圈,一路上踩着无数同胞好奇的眼光去了卫生间。等她回到座位朋友便问:怎么样,里面还干净不?女作家哑然失笑:根本用不着什么马桶圈,马桶是蹲式的!——是的,早前中国房子根本没有卫生间更不要说马桶,火车也不例外。那时的马桶是个“移动的器皿”。但是蹲式的健康,无形中做了运动,另外,晨起在院子外刷马桶的主妇,能够家长里短地念叨,也算是由马桶派生的符合当时国情的“人性化”居住。

时间到了现在,或者以后,我想火车上马桶用蹲式还是坐式已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现在价格上万的马桶已经不是新闻。我有幸的在那只豪华马桶旁停留过三秒,模特往马桶前一站,马桶座盖立即自动打开,动听的音乐缓缓响起。为一只亲爱的马桶,同志们努力啊!

其实这些还只是居于对马桶上幸福生活的“温饱型”考虑,离幸福生活还有很长的距离,即便现在好多的人都把卫生间装修得像闺房,纸墨笔砚、书架,种种风格和情调,也有在马桶前摆上电脑的。的确这是一大进步,但是我觉得离“发展中的马桶”尚远。我最近很惶恐。因杂志选题的关系,我很是鼓捣了些风水的书籍,这一鼓捣还真把人吓得不敢出气。——卫生间一定要有窗户;卫生间比卧室大才能真正放松;厕所不宜开在西南或东北方向;不宜开在南方;宜压凶方忌压吉方;浴厕地点宜隐蔽;讲究的话马桶、洗脸盆男女分用。乖乖,我现在一坐在家里那个还算精致的马桶上,就感到无所适从,生出一股毫无来由的紧张!

呼噜及睡眠pose

人生有1/3时间在床上度过,所以睡眠质量至关重要,所以,现代人致力于提高居住质量。不过对我而言,“下足床上功夫”就两点:回避呼噜,和摆什么pose。

小时候堂兄是出名的打鼾者,一日远方亲戚留宿,我与堂兄同眠,着实领教他呼噜之威风。车辚辚,马萧萧,睡下不足10分钟便鼾声大作。呼呼寒夜怎堪入眠?急中生智,我将绳系于窗框拴至枕畔,待鼾声兴起,猛一拽绳,哐当一声把他从梦里惊醒。他一脸惊愕:咋啦,啥声音?我道:无事,起风了。呼噜再起,窗户哐当声再响。如此反复他不能寐,我倒倦意大增。

后来上学睡上下铺,头顶再一个呼噜,每当囚禁寝室必忍受天籁之灾。我一般不刻意赏析,但那音律高低起伏轻重缓疾却辨得仔细,一会儿如暴雨前雷声轰隆隆闷发,一会儿似受阻急流汩汩脆响。你完全可以想象,经他头部的蚊子必会遭殃——吸进肺里!我与室友只得用无数气球来装点寝室,每当呼噜开响便有气球莫名爆炸,整个场面惊心动魄。

再后来,在京自己租住,挑了一个既干净又僻静的陈旧社区,总以为与呼噜可以绝缘。可住下当晚,就听见隔壁孤老太太呼噜大作,奇特幽长,无论我敲墙击柜,均未奏效。原来那楼墙壁太薄,鼾声居然穿墙!

到现在,我成功地回避了呼噜,但心有余悸。

首先声明我不是医生,对这一问题不能从根本解决。但是,据说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防鼾床——装传感器的床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跟踪睡眠者心率、呼吸节奏、肌肉运动和鼾声高低,当鼾声响起计算机会调节床头高度,使睡者头部升高,直到鼾声停止。当然,打鼾者极有可能被摔下。

如果一个人呼噜没从根本上解决,如果一个本应打呼噜的人突然不呼噜了,那么很有可能,他进入到了另一极端——失眠。失眠者惯用数绵羊和想象他人轮廓的办法来“进入状态”,但真要奇效,恐怕得再造一种新型智能床。严重的是在打鼾与失眠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第三个地雷——梦呓。庄子曰“至人无梦”,那是一套假话,并非你我功力不及,不是老见电影里爱侣们从梦呓中得出破绽吗?看来人生睡觉,决非一个“闭眼”那么简单。

即便你是一个谨小慎微“一枕黑甜”到天亮之人,上床前“怎么睡”肯定也会困扰你,是“睡如弓”还是佝偻如蚯蚓,是匍匐如蛤蟆,还是做一个最纯粹崇尚自然之士,无论严寒酷暑脱得一丝不挂。总之,在“闻鸡起舞”锐减的时代,每晚,在上任何一张床铺之前,先准备好数个pose。

中粮广场

写文章之前刚看完港片《六楼后座》,这部不赖的片子让人时刻误以为年轻,从而年轻;让人明白被流逝掉的岁月美好,从而美好。可是我在想,那些未流逝掉的、未有到来的时光又该如何掌握?年轻态的人们从六楼后座走下来后又该去向何方?别人去向何方不清楚,但我必须清楚自己的步调——去中粮广场。

原因不光是我在中粮上班。这本身确实太有必要大张旗地鼓唠叨一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