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理说,今日是他弟弟大喜的日子,金榜题名这种梦寐以求的东西都碰上了,也该他出些风头。
但可惜的是,温侯并没有清静多少。
起了大早不说,在太和殿受了那么多的西北风却还要忍受那些翰林的喋喋不休,温侯突然开始后悔给温琰找的这份职位了。
温琰的才华也不是多么差,两个人之间的兄弟情义也没有多深厚,他怎么就吃了药一般揽下这么一件差事……
算了,温侯不习惯后悔,这些翰林想说就说吧,庸人自扰。
还是太和殿,那些翰林话语的主角已经从那些考生变回了主考,言语间多是温侯这乳臭未干的小儿何德何能来主持这么大的考试。他们浑然忘了这殿试都完了,这个时候还不肯松口分明是在找圣上的不对。
正德帝坐在龙椅上面,看着下面跪倒的群臣,面上说不出悲喜,平静极了。
良久,他终于开口了:“依照诸位大人所见,是要朕下一道圣旨,告诉世人之前的主考是为了掩人耳目,温于修不过是临时派出来顶替的,是这样吗?”
跪在最前面的是黄路行黄翰林,他乃是路焘同批的进士,可惜为人不懂变通,都要致仕了也还是个清水官员。
已经开始佝偻的身子努力挺直,听了正德帝的话,黄翰林适时的出现了坚毅的表情,大有不答应就长跪于此的架势。同样的,那些翰林也都摆出了满脸认同的表情。
一阵不算长的沉默过后,正德帝叹了一口气,“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既然这样,那好吧……”
成了!黄翰林激动之下险些扭伤自己的老腰,他心里满是对未来的展望,没想到他都马上致仕了还能多出这么一批学生,果然是上天眷顾啊!
“今,翰林院黄路行年高老迈,行事荒唐不羁,然念其多年兢业,特此准其告老还乡,钦此。”
冰冷的圣旨打在脸上,黄翰林突然明白了什么,那些沾沾自喜被他藏起来,或许,他在路焘下台的时候就该走了。瞬间有了和自己年纪匹配的迟缓,吃力的站起来,对着正德帝深深行了一礼,“老臣谢恩!”
也只能这样了,趁着还能走就主动一些,免得连最后的情面都要撕开……
那些翰林大抵是练过的,之前还整齐划一的支持黄翰林,现在却是齐齐变了风格,有意无意的看着太和殿的风景,竟是没一个人对这位黄翰林说一些告别的话。
正德帝以同样的眼神扫过去,那些翰林无不低头闭目,他们想得不错,携众人之力得一个美名,却忘了他们根本没有让这位帝王妥协的方法,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隐藏自己,不要让自己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