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帝王收集公司> 第二百五十一章 咏絮才女谢道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一章 咏絮才女谢道韫(1 / 2)

第二百五十一章咏絮才女谢道韫

那喆说道:“这段历史我知道,唐朝的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写道: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说的就是西晋的大将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这首诗就是写的东吴投降的事情,孙权的子孙实在是不争气,把祖先的基业全败坏了。”

曹德舜感叹道:“是啊,金陵城从此就被西晋统治了。自从晋武帝死后,皇上和诸王争夺权力,互相残杀,酿成八王之乱。晋怀帝司马炽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管理扬州、江南等地。十年过去了,当时的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被推戴为皇帝,定都建康,就是现在的金陵。

司马睿之所以能立足于建业,顺立重组政权,使晋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于王导的谋划和周旋,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族都居住在孙吴乌衣营旧址,此时的乌衣营已改称为‘乌衣巷’。

王谢两族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王导,辅佐创立了有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符坚前秦百万大军。作为一代名相,王、谢足以令后人追怀。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王、谢家族人才辈出。王羲之与另外两位大书法家王献之、王洵,书法成就登峰造极。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鼻祖,他与谢氏后裔的大诗人谢惠连、谢朓,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谢”。

还有才女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

那喆好奇的问道:“谢道韫,她是谁啊?我怎么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崔道述在旁边听了多时,他插话道:“谢道韫的事情我知道,她是谢安的侄女。谢安在谢氏诸子弟中,似乎特别欣赏侄女谢道韫的聪颖与才情。有一天谢安问她:“毛诗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吉甫就是周朝的贤臣尹吉甫。‘吉甫作诵’是指的尹吉甫写的‘丞民之诗’,这诗赞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成就中兴之治。诗,辞清句丽,传诵不衰。谢安也不无同感,称赞谢道韫颇有雅人深致。

还有一次,在北风怒吼,雪花纷飞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家:‘大雪纷纷而下,像是什么样子?’谢朗应声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为之击掌赞叹,因此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为侄女择婿,最理想的对象当然是王家的儿子。最初本来颇为属意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的卓尔不群。但王徽之的一件事使谢安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渴望会一会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泛舟刻溪,到半途意兴阑珊,又立即驾舟回府。有人问起,他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谢安认为他恐怕不是那种贯彻始终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当时王羲之正担任会稽内史的职务,全家大小都住在这个远离战火,风光秀美的地方。正所谓‘山*上,应接不暇。’春暖花开的时候,名流雅集。在一次兰亭集会中,大家即景赋诗为文,王羲之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大大地感叹人生,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哀叹,这篇序文关健还在字美。据传唐太宗将它随葬,后来唐太宗墓被盗,就此失传。”

那喆惊叹道:“《兰亭集序》啊!那可是千古第一行书啊!现在谁都看不到真迹了。”

崔道述继续说道:“谢道韫嫁到王家以后,克尽妇道,温、良、恭、俭、让,样样做到,王羲之全家都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媳妇。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炽,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不休,大家闺秀有时也参加讨论,由于汉代以来儒家地位独尊,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礼防也渐受重视,所以大家闺秀参与清谈,常张设青绫幕幢以自蔽,使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娇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