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尘仍旧面无表情,「宋尘身为人子,未能劝谏尽孝,罪孽深重。太祖曾说,父过,子可代之。无论圣意如何,臣全力承担。」
皇帝心里恼怒,「你也不用装孝子来骗朕,朕问你,寒青是你什么人?为何他一走,你便失魂落魄。」
宋尘只答:「寒青是我的弟弟。」
皇帝冷笑,「他是你哪门子的弟弟。」
宋尘神色自然,「他是臣父遗落在外的孩子。」
皇帝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可朕听到的却不是这么回事。宋尘,朕告诉你这些,是让你明白,你父亲不过是虚伪小人,你因为亲生兄弟拒婚公主,也是死有余辜。朕一忍再忍,你竟冥顽不灵。」
宋尘朗声道:「臣言新法之非,是尽为臣之义;代父领责,尽为子之道。臣俯仰不愧天地,死有余辜之名,恕不敢收。」
至于他爱寒青,有多少罪孽都是他一个人的债,又关你们什么事了。
周统脸上变色,世上怎么有人敢这样和九五之尊讲话,宋尘竟像是存心求死,这人真是诡异,人人乞求的一切他都唾手可得,却又偏偏都不放在心上,真是可恨至极。
皇帝自然大怒,「宋尘,你哪有半点尊君之心!朕难道奈何不了你?来人,先抽他一百鞭子,收在死牢里,等朕的旨意!」
宋尘站起来,竟然笑了一笑。他本就姿容绝世,这一笑实有魅惑众生之美。
皇帝竟看得呆了,心底越发厌恶。想来宋尘兄弟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全死了也不值得可惜。怒喝:「把他的官服、帽子全脱下去。」
两边人将宋尘带出去,宋尘看了他们一眼,没有人敢碰一碰他。宋尘自己走出御书房,将官服脱了下去。在心里道:寒青,你不要我寻死,别人要杀我,却和我没有关系。我总不违背你的意思便是。
宫中很少对大臣用刑,侍卫怕他吃不消熬不住,将他绑在院落的围柱之上。宋尘抱着围柱,没有半点挣扎。
当差的人都摸不着头脑,只有用力将鞭子挥上去,看着那雪白的中衣一片片地渗出血迹来,彷佛雪地上梅花初绽,渐渐连成红霞。
血从他的身上不断地流下去,在地上汇聚成一滩。
宋尘手脚逐渐冰冷,支持不住。他被绑得极严,不会倒下,依附在捆缚他的柱子之上。宋尘迷糊地收紧双手,温柔呼唤:「寒青,我的寒青。」
他的神智渐渐不能维持清醒,迷糊间寒青在轻轻吻他的头发,宋尘觉得身上再也没有一点疼痛。低喃道:「别再离开我,我们生在一起,死在一起,永远也不分离。」
这呼唤竟然像是得到了响应,轻轻地在耳边许诺。
宋尘努力地睁开眼睛,寒青在说什么?他是不是在说「好,我们再也不分开。」
周统站在院子里,看宋尘的头渐渐低了下去,脸上带着说不出的平和,那是一种没有半点遗憾的表情。
有个小太监过来把冷水泼在宋尘身上。宋尘打了个寒战,清醒过来。
头顶是院墙围出的天,脚下是青石细琢的地。这天这地,不是他的天地,哪里有寒青的人在?
身上火辣的痛席卷上来,像是烈火在烧,宋尘一声声唤道:「寒青,寒青。」
声音深情凄楚,左右众人不忍听闻。
周统骂道:「疯子,真是疯子。」
宋尘的声音却弱了下去,渐渐再没有一点声息。
那泼水的小太监走到宋尘面前,伸指在他鼻下,又缩了回去,颤声道:「宋大人已没气了。」
周统吓了一跳,亲自过去试探,战战兢兢地去回报皇帝。
皇帝对大臣动用私刑,本就有违法度,听周统的回报,一时不禁心慌。
周统道:「这个宋尘竟然这么不禁打。本来惩治他,可以让那帮固守旧法的老家伙闭嘴,现在反倒对他们理亏了。」
皇帝怒道:「闭嘴!」
正在争执间,有小太监进来报:「皇上,吏部尚书求见,吏部众官员求见。」
皇帝哪敢这时候见他们,连忙挥手:「不见。」
却听得外面哭声响起,阵阵哀戚。
皇帝皱眉,「谁在外面哭?」
小太监出去看了,跑进来回话:「是吏部的众官员看见了宋大人的遗体。」
皇帝吃了一惊,吏部的人竟然来得这么快,他本无意杀了宋尘,现下不禁大为惊慌。想了想道:「宣吏部尚书晋见,将用刑之人拉下去严惩,竟然下这样的重手。」
小太监出去传令,挥鞭之人高呼冤枉,被拖了下去。
吏部尚书躬身,「参见皇上。」
皇帝忙道:「爱卿平身,赐座。」
吏部尚书厉声道:「皇上为何无故仗杀大臣?皇上身为天下表率,岂可听信小人挑拨!」
皇帝道:「并无此事。」
吏部尚书老泪纵横,「公主气度偏狭,因为宋尘拒婚之事怀恨在心,皇上怎可纵容于她,祸害我朝忠良?」望向周统怒目而视,「这样的小人在朝廷,我朝江山朝纲安能保全!」
吏部尚书仰天哭号:「先帝啊,老臣对不起朝廷啊!」
他是前朝顾命大臣,皇帝也不敢轻言开罪,只有不停劝说。
吏部尚书怒道:「皇上请下诏自责,以平天下之怨!臣衰老无能,已不能在陪侍左右,就此告老还乡!」
皇帝急道:「爱卿何出此言?」
吏部尚书在朝廷从来不偏不向,威名素着,今日若因此事离去,这件事当真是再也压不下来了。
周统道:「大人何必如此,宋尘藐视朝纲……」
吏部尚书喝道:「住口!宋尘为官清廉,天下无人不知,尽忠朝廷,从无一时一事松懈。你竟然侮他名誉,今日我打死你这畜生。」
小太监拉住吏部尚书,「大人,先安排了宋大人的后事要紧。」
吏部尚书停下,厉声道:「皇帝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