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进行到底-第5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2 / 2)

咳嗽有寒热之别,千万不能“一视同仁”。受寒后,鼻塞流涕,或者稍微有些发冷打颤,这种病应该服生姜、葱白,一日两次,不宜长服;患热咳的人,晚上咳得尤其厉害,喉咙发痒,还会有口渴之感,这种病应该服一些淡盐汤水。这种方法十分灵验,病初服用很快就会治愈,也可以长期服用。

二、肺与大肠相表里(2)

生命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空气,一是食物。人体内负责运化空气的是肺,负责传导食物的是大肠。所以,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肺经起于胃中脘的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穿过膈肌,入属于肺脏;又从肺系的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的中府、云门二穴,下循上臂内侧进入寸口的经渠、太渊二穴。其支脉从列缺穴走向食指内侧,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隔,入属于大肠。在五行里,肺与大肠同属金,肺属阴在内,大肠为阳在外。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水谷,传导糟粕。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大肠经的邪气容易进入肺经,肺经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经上。

卫气在皮肤下,它是人体的绝缘体和保护者,是我们与外部环境的缓冲带,是我们抵抗虚邪贼风的前沿阵地。如果卫气虚弱,寒、暑、热、燥、湿、风等外邪就会突破人体这一前沿阵地进入第二道防线——镇守于外的阳经。一旦外邪进入了大肠经,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和“上火”等症状,有的人会喉咙、牙齿疼痛,有的人会出现痤疮、雀斑、酒糟鼻,有的人会腹胀、腹泻、便秘、上肢不遂。如果这时候没采取措施阻止外邪的进攻,外邪就会长驱直入进入人体的内部——手太阴肺经。这时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肺部疾病,这就是为什么感冒发烧不及时治疗就会转成肺炎的原因。

《内经》说“上医治未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会在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上击退疾病的进攻。万一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就要在第二道防线坚决阻击。一旦感冒发烧,我们吃一些解表的药、多喝一些白开水,出一身汗,感冒立刻就会痊愈。有的人会喝一些辣椒做成的热汤和红糖姜水,因为这些汤能调动人体内的阳气驱除风寒。但是,如果是因为中暑导致的感冒发烧,则应该吃一些清热解毒的药。

总之,弄清楚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我们就能明白人体气机和水谷运转的关系,就能够由内而知外,由外而知内。

三、脾经和胃经(1)

中医总把脾和胃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脾胃主管五味,消化和吸收都归它管,可以说是人体内的粮食局长,《内经》中也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经在早上7点至9点最旺,脾经在9点至11点最旺。所以,人在这些时段进食最容易消化。

脾胃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怎样来理解这个“后天之本”呢?大家不妨想一想土地,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很发达了,汽车、电脑、人造卫星等高科技应有尽有,但这一切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吗?不是,人类没有这些已经生存了几千年。那么,什么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东西呢?这就是土地。土地孕育万物,供应人类,离开了它,人类便无法生存。在中医理论中,脾胃属土,有脾土、胃土之称,它们就是人体内的土地,是人的后天之本。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所以有经验的老中医总是从口唇上辨别脾胃的状况。唇的枯、润、泽、晦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唇揭表明脾实,唇纵表明脾虚,唇黄为湿热,唇红主实热,唇紫主淤,唇黑为败色,唇颤是中风的先兆,而患心脏病的人嘴唇常呈现出暗紫色和紫蓝色。

脾胃是人体内的粮食局长,身体所需的一切物质都归其调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它们工作不负责任,或者贪污浪费,其结果会是怎样呢?无疑会引起全身脏腑的混乱。

有一位老总,四十五岁,十分注重保养。他说:“只要是正确的生活方式,我都能做到,少吃红肉,多运动,多吃水果蔬菜,都没问题。”但体检报告还是显示他缺钙,他十分吃惊,因为他每天都在补钙。一天,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