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1 / 2)

“我无所不知,所向披靡!”她嘴一嘟,得意地看着我,似乎在挑衅。

我无话可说。她那神态就像一个清纯可爱而又顽皮捣蛋的孩童,在大人面前发嗲,叫人奈何不得。

两人独处一室,环境又是那么温馨可人,这情景实在叫人难受:幸福而痛苦,冲动而压抑。我额头的汗珠不争气地冒了出来,似乎也想一睹对方的芳容。刚才好不容易才平和下来的心境又破坏了。唉,我现在才发现,做一个心无杂念的正人君子真的很难。

我提议出去走走,看看校园风景。她欣然同意,快速关好电脑,起身时从桌柜里面拿出两瓶“美年达”。

“给你!看你得意的!”她抿嘴一笑。

“是吗?”我接过“美年达”,茫然回答。

傍晚凉风习习,学生早已放学回家,老师们也都已经下班,整个校园宁静平和。她领着我,慢步在校园的小径上。校园历史悠久,树木苍郁,建筑古朴,与校外繁闹的街道迥然不同。她像向导一样,一一给我解释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该赞美的时候热情饱满,该批评的时候措辞严厉。听她的讲解,我大受启发。

“唉,你看,为什么要取‘行政楼’这个名字呢?俗!”她指着一幢掩映在苍翠古树中间的淡红色楼房说。

果然,楼的正面贴了三个烫金大字:行政楼。熠熠发光,颇有气势,但与楼的古朴和学校的性质格然冲突。我想起我读本科时的大学也有相似的情形,有幢气势夺人的住宅楼命名为“院长楼”,我觉得这里面包含了一种功利的价值观,容易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如改成“院士楼”,反正学校也有几个院士。但谁又会去改呢?这是一个功利社会。

“我觉得这个雕塑放在这里不好。”路过体育馆,她指着前面放着的“掷铁饼者”雕塑说。

“为什么?”

“因为学生总是爱看、爱评论那个不该看、不该评论的地方。”她头一歪,含蓄一笑。

我略一沉吟,恍然大悟,也笑了。我现在读研的学校也有比这更可笑的。学校有关领导为了增加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在图书馆门前安置了一座巨大的雕塑——“思想者”。用石膏制成的白色“思想者”并没有引起同学们的太多“思考”,反而那个耷拉的阳具屡屡遭人笑话。女生们路过时低头窃看,吃吃而笑;男生们要么不屑一顾,要么不以为是地议论着。更有甚者,不知是谁朝“思想者”的阳具踢了一脚,留下了黑色的印痕,乍一看上去简直就像耻毛一样,栩栩如生。我觉得这不能怪学生,其实这些雕塑作为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的文化结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中国人并不欣赏这类作品,何苦硬要弄来附庸风雅!

bsp;第24节:考什么别考研(24)

我们互相交流着对艺术的看法,她的观点我十分赞同,而她对艺术的了解程度也让我相当吃惊。就雕塑而言,她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谈到意大利的大卫,从米开朗基罗谈到毕加索,从乐山大佛谈到纽约的自由女神,简直像个专家。我暗暗称奇。夕阳中,她衣香鬓影,顾盼神飞,全身无不透露出生命跃动的活力,比起我们研究生楼里的那些师姐师妹,不知要清沌、灵活多少倍。蓦然,我发现自己喜欢上她了。但我尽量压抑自己的情感,对她滔滔不绝的言论只是哼哈作答。

见我热情似乎不大,她便沉默下来。走了好一段路,我们都未说话。我觉得更加压抑。而她的神情和刚才也简直判若两人。太阳彻底沉下去了,华灯渐亮,整个城市似乎笼罩着一层光的旋律。

“喜欢上海吗,你?”我无话找话。

“你呢?”她反问。

“我……说实在的,不太喜欢。与我的想象有点出入。”我老实作答。

“为什么啊?”她来了兴致,声音轻快而好奇。

“它太大了,太繁华了,容易迷失自我。我喜欢宁静的乡村、田野,喜欢平淡的生活。”

“我怎么不觉得呢?上海很好啊!”她对我的话感到不可理解,“我喜欢刺激、浪漫、高贵的生活!”说完,她嘟起嘴唇,自我炫耀一般。

我再次发现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姑娘,听了她的表白,我顿时感觉我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我又想起了大学时的女友。她现在在哪里,过得还好吗?我惊奇地发现宝贝老师和她就是同一类型的人,喜欢“高贵”、追求“刺激”。而我却想回归田园,我讨厌无休止的学习、拼搏,我觉得这不是人生的真谛。人生应该平和、恬适,就像春天的微风,秋天的柔阳,而不应该是紧张、激烈。夏天的酷热和冬天的大雪,固然能迅速引起人的激动,但那仅仅短时间可以,长久了会要命的。我是一个抵抗力极差的人,当我意识到悲剧注定要发生时,我已经深深地陷进去了。她和她,在我眼前慢慢地交织在一起,仿佛无法分清。我拼命地想,拼命地思索,想理出个头绪,但一无所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