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苏诗/p
蔡确看了王珪一眼,道:“陛下,此事终究尚未结案,御史台虽然有操切之嫌,但本心却是是好的。过聊确是过了,错了那也未必。”/p
“到底,苏轼的诗文,的确非毁了时政,而苏颂在陈世儒一案里边,也的确有嫌疑。”/p
“而苏油与二苏乃叔侄兄弟,感情也极好,让他来补充一些细节,询问才刚刚开始,怎么就是吴相公嘴里的陷害忠良呢?”/p
“臣离开御史台前,曾一再交代,苏颂和苏轼的材料,一定要拿稳,拿实,不可贸然行事。因为两人名声素着,实话,臣也不信他们会有罪。”/p
“可如今看来,御史们的弹劾,也不为无中生樱即便苏颂之事尚需调查,可苏轼文章诗词有问题,乃是事实。”/p
“对了,李中丞今日前来,便是案情有了进展?”/p
李定袖中如今便揣着苏轼的笔录,但是其中少了何正臣抽去的那几张。/p
想到刚刚贾种民的那下场,哪里还敢取出来,只好道:“案情尚在收集整理之中,不过关于大多数诗文里非毁朝政的内容,苏轼已然服罪。”/p
赵顼道:“还是操切了,我要的是事实,不是一定要苏轼服罪,御史台先弄清楚这一点。”/p
“既然还在整理之中,那就整理好在奏报不迟。”/p
李定脑门上汗都下来了,也不敢伸手擦,只好道:“是。”/p
蔡确这才继续言道:“陛下,至于苏油是不是有问题,现在也言之尚早,虽然以臣在陕西与他的交往来看,苏明润,真是实诚君子。”/p
王珪心里咯噔一下,这是要闹哪样?给老子好的一起狙击呢?/p
却又听蔡确言道:“不过苏油既然已经自赴乌台,也就没有必要再急急忙忙地让他出来。”/p
“苏明润常一句话,一个错误,不能用另一个错误来掩盖,否则就是犯了两个错误。”/p
“既然已经这样了,那还不如让御史们放手去查。”/p
“查了没有问题,那就正好还了苏明润清白的名声,证明朝廷委他方面之重,机衡之要,乃实至名归,以后谁也挑不出不对来。”/p
“查了要是有问题,那就让御史台密报陛下,由陛下来权衡轻重,或惩或赦,皆自上出,也不会震惊朝野中外。”/p
“要是现在急着赦免他出来,反而会不清不白。”/p
“一来可能会污了苏明润的名誉,二来,会让朝野以为朝廷害怕边臣,今后更是难制。”/p
“不管是一是二,想来即便是苏明润自己,也绝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场面。请陛下熟思之。”/p
王珪心底里给蔡确点了个赞,蔡持正果然厉害,这还真是行风又搅雨,滴水不沾身。/p
蔡大帅哥风度翩翩侃侃而谈,让赵顼也颇为欣赏,得也句句在理,点头道:“蔡爱卿所言甚善,既然已经这样了,合当如此办理。”/p
“蔡卞。”/p
蔡卞又转了出来:“臣在。”/p
赵顼道:“拟一道内旨,就这个意思,告诉苏油,不是朕不信他,而正是相信,才让他继续配合调查。”/p
完想了一下:“写完之后便装到密匣里,由李定给他带回去。”/p
李定都傻了,要真是这样,苏油还怎么审?/p
当即跪倒:“陛下另遣一黄门即可,设若由臣代劳,这案子就审不了了。最好是密折也停了,没有听过进了乌台的人还能给陛下写奏章的,这实在是不合制度。”/p
赵顼想想,对童贯道:“也是,那一会儿童贯你去宣喻。”/p
“另外,苏油只是配合调查,不是待录的罪囚,这奏事之权,当然还是要给的。”/p
蔡确瞥了王珪一眼,正好王珪的眼神也瞥了过来,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里深深的无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