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秘事-第8部分阅读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阅读(2 / 2)

帝王家也要〃过祭灶〃

百姓人家的〃祭灶〃,宫里也要过。

慈禧很看重过祭灶,偶尔还会和下人说个笑话。德龄回忆,〃糖果预备好后,我们立刻将这些东西摆在专为敬灶神而设的桌子上。太后扭身对大厨说:〃当心,灶神就要到天上报告一年中你偷了多少东西,马上就要降罚于你的〃。〃

过年贴〃福〃字是百姓人家必不可少的内容,慈禧也挺当回事情的。慈禧还有一大爱好,喜欢写〃福〃字送给大臣幕僚,这或许也是她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

祭灶后第二天一大早,慈禧便会来到大殿,其时大张的红黄绿各色纸早已预备好放在案上,她拿起一支大笔,在纸上书写〃寿〃〃福〃字。一〃福〃值千金,能得到慈禧亲手写的字,自然是一份莫大的荣耀。但这些字却不一定全是慈禧手写的,德龄回忆,〃写累了,就让宫妃或文书代写〃。

◇欢◇迎◇访◇问◇book。hqdoor◇

第107节:喜欢臣子送年礼红包

喜欢臣子送年礼红包

慈禧很喜欢过年,除了热闹外,还可收到很多贵重的年礼,这些后来都成了她的陪葬品。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掘开慈禧的清东陵,盗得了大量的珍宝,极受慈禧青睐的大太监李莲英嗣长子李成武,在其《爱月轩笔记》中对这些陪葬珍宝有详尽的记述,对陪葬品的数量和价值都有说明。

光是置放在慈禧脚两边的翡翠西瓜,就值白银二百二十万两。这么多的珍宝不少来自她过寿和过年节时收受的礼物。

慈禧对送她的年礼很在乎,会一件件看,喜欢的就留下来用,不用的就锁进库内,也许再不去看上一眼了。这些礼物包括细小的用品、珠宝、绸缎,甚至还有衣服,应有尽有。慈禧28岁与慈安一齐〃垂帘听政〃,至她74岁死去,执掌大清江山长达半个世纪,每年过年要收到多少礼物?有时一年就能收到满满几个房间。

因为礼物太多,慈禧设有专门收藏间,这就是〃锁在库内〃一说的由来,德龄就管过这个〃仓库〃。慈禧地宫中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有不少人对此一直感到疑惑,哪来那么多珍宝?看到这应该明白一点了吧。

袁世凯拍马送珠宝袍

慈禧很在乎年礼,臣子则把送年礼看作是巴结晚清〃第一女人〃、引起她青睐的绝佳机会。

袁世凯做直隶总督时送给慈禧的年礼是一件十分奢华的黄缎袍,这件事外人很少知道。怎样的奢华?上面用各种颜色的钻石、珍珠镶成一朵牡丹花,读者,中国读者兜里的铜板并不多,出书要对得起良心。

在博客点击近3000万的时候,我碰到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审、资深编辑吕薇老师。吕老师说我的稿子已够出几本书了,应该让更多的读者分享了。我回头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决定把书稿交给她。我这里,谢谢吕老师和她所在的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厚爱。

但真正这么定下后,我还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因为我不想出版所谓的〃博客书〃。我便把书稿翻出来,重新写作,一方面丰富内容,添加、撰写新篇;另一方面调整章节、重拟标题。读者现在看到的,便与博客上公开过的部分内容有明显区别了,应该有了新鲜感,以保证我的新络到处都是,在奈何不了网络无序的情况下,我只好〃留一手〃,剪辑后再放上去。所以,在决定正式出版后,我不重写作、不重整合也不行。

我在上本书的〃后记〃中便说了,写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事情。特别是文史写作,即使是古人的一句话,查询起来也可能耗去一天时间。查阅史料是很烦人的事,我参照、套用了不少古代、现代学者的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少走了不少弯路,谢谢他们。而且,不少时候都〃不敢往下写〃,这方面的专家太多了,如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我担心自己写作出错,班门弄斧,出历史的洋相。

还有,我没有专门的写作时间,我现在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我首先得保证我的新闻采访报道不受影响,这是我的职业态度,否则我宁愿不写书。这也正是我写作、出书计划一再停滞的根本原因。

幸运的是,我在写作过程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在新书付梓之际,向我的夫人刘晓洁、儿子倪春明、堂兄以才,新事宗波、前同事王浩等表示感谢!最后特别应该感谢还有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著名《时事辩论会》栏目主持人程鹤麟先生和台湾知名传记作家台湾、《新新闻》周刊资深主笔王丰先生,非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倪方六

2008年10月17日晚,于南京莫愁新寓·郁金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