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5章(1 / 2)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雷婆会对他们发怒,但这些虔诚的信仰者第一时间认了错。

  东越与南越的交界处。

  章邯率领着军队不断地朝着腹地深入而去,脸上则是带着茫然无措的神色。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个意思?

  三天前,一路疾行厮杀的章邯没有任何阻碍的抵达了东越的腹地,甚至见到了矮小城池中的东越王。

  那位东越王也是二话不说,直接投降了。

  与此同时上交的还有「巫」的头颅。

  在攻打百越之前,章邯其实是了解过这些百越蛮夷的,在他们的政权统治当中,「巫」的地位很高,甚至可以说是第二个『王』了。

  而如今,两个王都在章邯的面前。

  一个只剩下头颅,一个只剩下了想要投诚的一颗「赤诚的心」。

  想到这里,章邯无奈的抹了一把脸,天上落下的雨水在他的脸上拍打着,他心里的思绪万千。

  拿下了东越王之后,东越对于他来说就再也没有任何的阻碍了。

  东越之处,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这对于善于耕种的中原黔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东越的地方其实就在现在的「苏、常」之地。

  在我国宋代,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南宋的时候,就已经是有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美誉。

  这一方面是因为时代的不断更迭,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真的很优越。

  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之一,其实就是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而如今,看到这大面积的「鸟田」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的崩溃。

  中原的田地都已经不够耕种,甚至到最后已经快要形成土地兼并了,最后还是杀了一大批当年的六国贵族才是换来的大批新的土地。

  在这里,田地已经成了「鸟田」。

  何为鸟田?

  《吴越春秋》云:“禹崩之后,众瑞并去。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一盛一衰,往来有常。”

  《水经注》云:禹“崩于会稽,因而葬之。有鸟来,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不得妄害此鸟,犯则刑无赦。”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已经几乎靠天吃饭、差不多荒废了的田地.....

  “有鸟来、为之耘。”

  让鸟去耕种的田地,可不就是几乎荒废了的田地?

  当然,这两本书中原本的意思大概并不是这个,但却是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