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35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356节(2 / 2)

  马的耐力其实并不算多好,不损耗马力的情况下,它们载人跑个十几l里就要下来休息一会儿,即便是再极限驱使,四五十里,马就要跑不动了,再鞭打也不会有用,马没力气了啊!

  而汉军维持住匈奴‘绞肉机’的条件之一,就是匈奴大军在马上被逼迫着不停的绕圈奔走,不能停,在马不断奔跑下,无法拥有足够调整马头方向冲出去的距离,如此,才能在己方人数不足,有那么多巨大缺口下的情况下,还能控制住匈奴大军。

  但这样的条件,一旦遇上马没有力气,开始放慢速度——不需要所有的马竭力,只需要几l匹开始速度下降,后面的人在逼迫下追赶相撞,便可以出现类似连环撞车的事故,只要撞的够多,后面的人便能够稳定的停下,而这中间足够长的距离,完全够他们调转方向,然后从容的跑掉。

  还是人太少了!

  如果人能更多一些,比如两万五千人,能围成一个圈就好了……

  这有点妄想,毕竟卫青绝对会比韩盈更想带足够多的人来,好一举全歼了对方,他不能带,必然是有无法克服的现实因素。

  这就有些让人遗憾了。

  其实脱困早一些,对关内影响并不大,且不论两度埋伏的惊吓让他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这场埋伏怎么也能死个几l千,算上攻城和路上的损失,基本上能有个五六千人,看着好像不多,实际上,战斗减员比例已经高达百分之十五,以匈奴这种因利而聚,见弱则喜,望强而逃的队伍,就算逃走的匈奴大军中还有猛人,能够将他们再聚拢起来,那清点一下人数,也会带着人逃至关外,绝不敢久留。

  事实上,封建古代的两军对决,往往不会有那么多的斩获,大多数部队都是损失达到一成乃至更低之后,便开始溃逃,哪怕只有她之前所想一半的数额,也算是大胜,只是……罢了,人肉绞肉机难以出现本就是因为要求高,更何况是在这种己方人手不足的时候,那不利己方的情况就更多了,这和走钢丝没有多少区别,不对,卫青好像还有安排?

  他预备队到现在还没动用呢!

  眺望着远处,韩盈猛然发现还有支部队竟然一直未曾移动,她沉默片刻,不再细想卫青到底是怎么应对接下来的局势,而是选择从袖子里‘拿’出来笔和纸张画起来军阵图。

  反正想也想不明白,还不如不想,她日后又用不着带兵,倒不如先画一下,之后再问问卫青怎么安排的,以后写个回忆录什么的,将这场战役细节完整的传下去,若是能被世人所知,引得后辈模仿……呵呵呵,那才有意思呢。

  如今大臣上朝,都要带着笏板,用来记录一些要事,好做个提醒,时间久了,很多人不上朝也带块板,随时记一记东西,防止忘记,这种板便称为牍,韩盈拿出来几l张更加轻便的纸张和笔也不足为奇,斥候连眼睛都没有往这边撇一下,而是专心致志的看着战场上的情况。

  冷兵器时代的战役,对决时间能持续很久,韩盈对照着慢慢画,一张张的把匈奴运动方向和汉军冲击的方向都画仔细不说,还能做标记,而正当她低头画着阵图的时候,斥候突然惊呼起来:

  “坏了坏了,匈奴人怎么停下来了!”

  韩盈手上的动作一停,抬头向战场望去。

  战场距离太远,能让她们看清楚的,更多是群体性的变动,就向她刚才猜测的那样——匈奴人撞车,不,撞马开始逼停了。

  撞停处倒下的人和马还在不断增多,只是另一个韩盈未曾想到的情况突然出现,撞倒下的马和人停了,前面没被撞到的人还在跟着往前跑,几l个呼吸间,就已经拉开了十多米长的距离,这足够前方的匈奴人停下掉头向外冲,可还未来得及转向,内里看到机会的人便急匆匆的驱马转向想向外跑,两波人再次撞在了一起。

  这是属螃蟹的吧?

  丧失组织力的群体着实能让人看到不少热闹,只是表面的热闹无法掩盖此刻的危急,好在卫青迅速做出了变动——战场上汉军的队列有了新变化,原本方阵的骑兵分为了三列纵队,增加了自身包围宽度,而后交替开始了冲锋。

  “三队骑兵冲击……是最后杀一把了啊。”

  看着战场上的情况,韩盈沉思片刻,将纸张放回袖中,对着斥候开口道:

  “你们两个,回去通知宋院长,让她清点好药物和担架,找好民夫,等通知过来救人。”

  这是军务,被点名的斥候立刻站直应道:“是!”

  斥候急匆匆的离开,战场上的情况还在继续,匈奴大军如韩盈所预测的那样,逐渐开始停下,有了喘息的空间,但由于自身已经丧失了组织性,没有能及时向外突围。

  战场之上的时间太过于宝贵,他们抓不住时间,汉军则快速完成了变阵,再次开始了屠戮。

  是的,屠戮。

  更优甲胄并配给马镫,同时具有极高组织性的汉军,面对人疲马乏匈奴军队属于降维式打击,几l乎是一面倒的屠戮。

  至于为何是几l乎——

  随着几l轮休反复冲刺,有一边汉军的冲击节奏的衔接明显和其它汉军不同,很快让内里的匈奴人抓住了机会,在付出数百条人命过后,他们撕开了一个口子,紧接着便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

  韩盈微微皱眉,很快,她意识到了问题在哪儿。

  骑兵握住长矛等武器俯冲是够强,但它也有明显的弱点,必须保证足够的冲速,也就是说,面前让他冲锋的人不能太多,三排,四排就是极限,不然马踏死前两排之后,速度就要减缓,失去自身的优势,而团团围绕在一起的匈奴,意外达成了五排以上步兵的状态,汉军士兵一旦冲的太靠内,便会陷入其中,随即便会被对方斩杀。

  这一万五千左右埋伏的骑兵,其中有一万应该是卫青从长安带来的精兵,对命令的理解与执行力都强到离谱,能够控制着自己不陷入这种危险,并保证三列队单独来回冲锋的节奏,不给匈奴骑兵喘息的余地,但边疆的军队远达不到这样的素质,更要命的是,他们追袭而来,自身和马的体能本就不足,太容易让匈奴骑兵抓到机会了。

  看着战场上一直未动的预备终于被启动,韩盈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细化到三列队,又启动备用军,这战役已经打到后半截了,很快两波人就要胶着在一起厮杀,卫青无法再进行变阵或者其它调整,只看双方谁兵多人多武器是否够锋利,而三列防线太过于单薄,即便武器占优,匈奴人靠堆命仍旧能堆出来一个口子逃出生天。

  不过,虽然结果已定,但这种胶着状态还是能再杀一部分敌军的,而且……现在细看战场上的情况,能和汉军拼杀的匈奴人并没有她想的那么多?

  看着移动黑点少了三分之一左右的韩盈想了想,随即还是放弃了计算战果。

  反正一会儿就能听听战后计算,比在这儿估算准确多了!

  就是这个‘一会儿’等的时间着实有些长。

  等韩盈将带来两个饼就着水慢慢吃完,匈奴人才开始零星的突破往外逃,韩盈又等了大约十五分钟的样子,才出现成队的逃窜,她算了算了一下时间,给留下斥候去通知宋琳等人动身的任务,而后又在原地等了半个多小时,匈奴人已经溃逃差不多了,她这才转身找马下坡,往之前确定的指挥营处赶。

  和电视剧演的不同,别说主将,就算是什伍之间,那也是普通兵在前,什长在后,绝对不允许带头前冲的情况,这不只是保命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维持军队的组织性,整齐的士兵队列总不能所有都一心两用,一面关注着军旗发出的信号,另一面和敌人拼杀,必须由专人去看军旗,同时下达命令,而能让自己命令发出能够得到执行的,必然是队伍中的最大的那个上官。

  这种情况下他带头冲锋,死不死不说,上级的指挥是一点都看不见了,在偌大的战场上,不服从指挥只往前冲,那就是带着所有人送死的节奏。

  而上万人军团的对决,更需要主将的指挥调度,也就是尽量在高处确定敌方情况,又或者通过派出斥候,散兵确定敌情,而后发号施令,调整军队各方阵如何应对,大多数情况下,主将亲自领兵下场,那只会是两种,要么自己军队组织已经崩溃,主将带着自己的亲军最后冲一波大的,看看能不能救回来,又或者直接逃跑。

  当然,以上是大多数情况,一些剑走偏锋,喜欢用奇兵的主将不在此列,比如李世民,不过这位浪之前,也是在认真确认过敌方军队军阵弱点在何处之后才下场的。

  目前来说,卫青仍介于用正兵与奇兵之间且偏向于正兵的状态,具体潜力未知,反正这次他没下场,一直在指挥,韩盈过来的时候,他坐在战车里,闭着眼靠在后方的旗杆上,额上还挂着汗珠,看起来疲倦到了极致。

  韩盈看了眼已经开始西斜的太阳。

  埋伏需要多长时间不好说,这场战役从午时多打到现在,怎么都得有四、五个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卫青需要精神紧绷的,时时刻刻注意着战场上的变化,并分析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紧接着就要做出调整——这运算量简直高到可怕!

  要知道,他可是同时关注匈奴整体的动向和五个己方军团,而匈奴人在何处出现的情况需要想就已经够多了,而己方军团的应对,至少有前进、后退、向左和向右四个选项,五个军团加一起,那就是二十个可能,还要迅速分析这二十种可能带来的后果,哪项是最优选,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每一项选择至少决定着两千人的性命,同时还有可能对战役带来极大的影响,一旦选错,己方就会走向溃败,这压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