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26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268节(1 / 2)

  “衰老至此,已经当不得家事,你为人子,也过而立之年,为何不担起治家之责,照应老父?反而任其流于街头,随意诽谤本郡守!岂不知昔日季氏八佾舞于庭之恶也!”

  季氏八佾舞于庭,是论语八佾篇的内容,当时鲁国有三位大夫独大,把持国政,极为嚣张,其中的季家甚至开始用八佾舞这种诸侯采用的祭祀舞祭祀祖先,极为僭越,算是乱臣贼子之行,不过季孙氏如此僭越,除了权力过大,还有年老固执的缘故,放在此处也指由老人继续掌权会带来祸患。

  中年男人完全想到韩盈会说的这么严重,他脸色瞬间变的苍白,吓得差点没跪下去,可等片刻,又反应过来韩盈说的意思,眼中突然多了些许喜色,连声道:

  “是,是,郡守说的对,我为人子,是应当的起治家之则,必将好好照顾年迈老父!”

  韩盈看了眼同样反应过来的,想要挣扎大骂,结果被儿子喊仆人人捂住嘴巴,强行拖进家门内的老头,心中冷笑一声。

  封建父权社会,大多数老男人才是最有权的人,不然不会让这老头在外面骂街子孙还不敢拦着,你敢骂,我就能让你儿子夺了你的权,将其禁锢于家中再也不得外出,毕竟是老糊涂,人都傻了,还能做甚?好好含饴弄孙也就罢了,掌权想都别想,就算向外界哭诉儿女不孝也没用,糊涂的人说话,哪有真的?

  失权的滋味,可不会多好受啊……

  出了气的韩盈不再多说,只是继续和卫青返回郡府,到达下马时,看亲卫离他们远了些,卫青开口道:

  “昌亭侯有大才华,当如男儿般建功立业,此等小人,还是不要放心上为好,让自己生气不说,还影响做正事的精力。”

  韩盈顿了顿。

  卫青没看出来自己刚才挖的坑么?等等,武将这方面似乎都有点弱来着,后面的解释也的确说明了他为何这么傻白甜呢,不在意外界评论,将全部的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怪不得能成功呢。

  第274章匪徒袭击

  看韩盈一直没有回应,卫青忍不住再次问了一遍:

  “昌亭侯?”

  “我没生气。”

  韩盈摇了摇头,原本她还想获得卫青的好感呢,没想到反被他的率直触动,若他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也难怪能和汉武帝君臣相和,传唱千年,她笑着道:

  “过往比这言辞激烈的话我也听过不少,若都放在心上,那我早就要气死了,不提这个,上次可欠了卫统领一顿好酒菜,今日可是要好好补回来才好。”

  烹饪技术的发展,多来源于食材是否充足、优质,以及烹饪器具的革新,宛安做为一个地方小县,肯定比不上长安食材充沛。

  好在左家酒舍是饭店,无数行商饮食需求带来的锤炼,远超单个权贵家庭内的缓慢研究,再加上炊具变化和韩盈和以前提供后世烹饪技巧,菜肴的滋味远超卫青过往所食,只能说,他来之前所拒绝的理由完全没错,吃过好的,谁愿意再去啃干粮啊!

  卫青的怨念太过明显,以至于韩盈不得不提前让厨师所做的调味料拿出来,现场做些简单的食物请其尝尝风味。

  调味料这种东西,在正经厨师眼里简直和邪教一样,后世刚出现时,差点将不少实力不足的厨师挤兑失业,它使用便捷,味道提升明显,就算口感比一些老师傅所做的菜肴差了些,但其简单性也足够让大家对它趋之若鹜,毕竟大部分人的舌头都很好糊弄,只要比平常好吃就够了,不需要追求更好吃。

  对于韩盈和左仪两人培养出来的这些女厨来说,她们其实也很清楚这些东西对她们会有影响,但,现在的香料价格太过昂贵,调味料做不到量产,而对女厨厨艺的需求则极为旺盛,不会失业的情况下,她们不仅没有抗拒,还开始研究更多好用的调味料来保证更加快速出菜了。

  卫青不知背后的事情,只尝过烤制和熬汤两种调味料觉着其味道也不错,制作方式也只是提前腌制半个时辰和放锅里一起煮,于是多和韩盈要了几斤。

  再特权,也不能吃独食,身边人也得按职位分一点的。

  而对于韩盈来说,拉拢人只送几斤调味料也太寒酸了,她索性将这两份调味料的方子直接送给了他。

  这东西要是变现起来,价值万金,卫青拿着实有些烫手,可听韩盈说她也送给过别人比这还珍贵的东西,如今不过是交个朋友,也就没多纠结的收下了。

  毕竟,他只要不变现,光自用,那不会多损害韩盈的利益。宴请过后没几天,各处便已经准备妥当,卫青辞别韩盈,带着骑兵就出发了。

  梁郡管辖边缘,万仓县。

  县如其名,此地土地肥沃平坦,粮食产量极高,以家家户户都有粮仓而为名,故而名曰万仓县。

  和别地不同,因为盖粮仓时间悠久的缘故,本地粮仓早就有了防止大暴雨的设计,五月份的大暴雨虽然摧毁了不少庄稼,但万仓县的粮食储备并没有出现毁灭性的打击,若是没有其它影响,此县虽会有所动荡,却不至于出现更大的变故,熬一熬,还是能撑过去的。

  只可惜,天灾过后,往往会紧随人祸。

  县内有人趁机兼并土地,致使流民四起,而它县受灾情况更严重的百姓为了活命,开始不断向外界逃离,万仓县便是必经之地,两波人汇集之后,那些普通的农家就遭了殃,不少人家直接被洗劫一空,运气不好的当场丧命,运气好活下来的,也不过是沦为流民。

  在生存压力下,不少农人只能暂时抛弃自家田地,带着粮食跑到附近的大户庄园中寻求庇护。

  汉代流民等同于野人,捉住直接就会充做奴隶,本地沦为盗匪的农人不愿意离开,而逃离到万仓县的流民就算是想走,手头得有供他离开的粮食才行,在需求下,这些人逐渐开始抱团,从普通的富农人抢劫到普通大户头上。

  面对这样的压力,大庄园主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需要收拢人手来保卫自己,只不过,他们的反应又倒逼迫盗匪进一步抱团,其中有一支逐渐发展成人数能有上千人的匪团。

  匪团无力组织生产,只能不断劫掠,柿子要挑软的捏,在粮食储备不足的压力下,他们瞄上了乌家的庄园。

  “匪徒!匪徒来了——!”

  “快来人防备啊!”

  “让孩子全躲进庳城里去!”

  尖锐破音的叫声带着极大的惶恐,有人点燃了烽火,还有人敲起了铜锣,听到示警,田间劳作的成年男女纷纷拿起来长槊锄头等武器向粮仓处冲,老人则拼了命的将孩子赶进庳城。

  这是简易的‘城池’,整座庳城长约一十五,宽一十米,四周有着长达三米的高墙,还挖了宽一米半,长约两米的深沟,使得墙壁的高度达到了五米,难以攀爬,墙内四角搭建了瞭望楼台,内部房屋毗联,建筑相同,分不清到底哪间才是粮仓,若是敌人攻破城门,仍可以继续展开巷战,是防御力很高的战斗堡垒。

  这样的堡垒,在未来还会继续发展,从东汉往后数百年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时,它有着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坞堡。

  庳城主人的乌注不知道未来发展如何,不过这座坚固的‘小城’给了他极大的自信心,在那些依附于乌家田佣惊慌失措的时候,乌注则是拿起来自己的长剑,步态沉稳的往外走去,准备指挥着他们如何应对。

  只要关上城门,让田佣上墙头守着,有充足粮产庳城能够坚守数月,什么都没有的匪徒别想攻进来!

  可惜,乌注的从容没有持续多久,弟弟何乌突然闯进来,极为慌张的喊道:

  “大哥不好了,城门到现在还没有关上,那些匪徒已经冲到城门口了!”

  这一句话让乌注顿时神色大变,他快步冲到还在喘气的乌何面前:

  “你说什么?城门没有关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