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16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165节(1 / 2)

  “哪里,不过是随手之劳罢了。”

  蔡彭立刻松了一口气,自己如此不告而来,还有试探的痕迹在,对方随便敷衍两句直接谢客都算得上好脸色,现在能倒茶,那边是能多聊的意思,他微微叹气,又继续道:

  “此番前来,其实也是为了避祸。我师从仓公,也就是齐地的淳于意,多专研养生之道,先师离去后,我不堪权贵侵扰,便举家搬迁至此,好躲个清静。”

  这几句话,把师从,来处,情况全都交代了个清楚,韩盈立马明白,对方还是想正常交往,不是非要求驱虫办法的。就是这个淳于意,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呢?

  思索中的韩盈突然灵光一闪:“缇萦上书救父?”

  一个四处在上中层行医的医者,哪怕再神,名声传播还是有限,尤其是近十年先师很少继续外出活动,普通县城且年龄不大的韩婴没有听说过很正常,而文帝废除大部分肉刑,则是与大部分人都息息相关,基本上全国都得知道。

  谁让这件事本身就是文帝为了推自己仁德和孝道所做呢,主人公缇萦自然要被反复提及。

  蔡彭感慨自己沾了先师女儿的光,点着头应道:

  “咳。正是先师之女。”

  这下,韩盈终于想起来淳于意是谁了。

  一个没有扁鹊在后世有名,但汉代非常有名,能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上,写下古代一本医案的神医,他还是打破传统医生传承模式,开始广收徒弟的第一人。

  就是好像有点儿重男轻女——这点存疑,二十四孝故事顶多能信一成,还得挑着信。

  将大致消息从脑海中略过一遍的韩盈,心里有些戚戚然。

  汉代医生果然混的比现代还惨,还好她没走上层路线!!

  第162章活人眼珠

  有曹操这位千古第一医闹的历史传奇在,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的韩盈也就伤感了几秒,便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方是淳于意的徒弟的身份上。

  一良好的身份能拉高不少损失的印象分,至少韩盈对蔡彭的感觉就好了不少——老师能打破常规广收医徒,弟子专研医术求学心切,略微有点冒失,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这么想着,韩盈继续道:“这么算来,我还得称呼你为前辈呢。”

  “这哪里敢当。”蔡彭摇了摇头,余光瞥见孙女压根儿没跟过来,而是蹲在药房门口看女医熬药。

  他有些头疼,却也明白小孩子对大人说事情肯定不会有兴趣,想着她安静的在那儿待着,应该也不会出事儿,反而是跟过来,嘴上没什么遮拦,很容易说些不该说的,倒不如不喊她,打定主意后,蔡彭也:

  “说起来,不知韩医的师承……”

  “我没什么师承。”

  随着在汉代生活够久,韩盈已经能够编出更加合理的,解释自己医术来源的理由:

  “我阿父当年随军时,学了些粗浅的医术,我跟着他学了不少,父亲走的早,家里日子不太好过,我靠行医为生,待生计有所改善后,便多加研究,后来遇上老师,得以通读《素问》和《灵枢》,后来在广行医以提升医术,收学徒,让学徒行医后将经验总结反馈于我,如此循环往复,医术自然有所成就。”

  汉代的正规士兵的日子过的很不错,军营中甚至有职业培训,会有人专门教导他们识字,木工,打铁,而医术做为‘匠’的一种,自然也会有人教导。

  当然,这是在驻军守备的时候,战时完全没有这样的待遇,韩盈不知道便宜爹有没有驻过军,但说是同行老兵教的也行啊,反正是‘粗浅’的医术,赤脚医生没有出现之前,国内还有不少靠一门偏方吃饭的游医呢。

  这点,蔡彭也没有怀疑,毕竟在乡间门行医的门槛几乎等同于没有,而军中教导的医术,取自《素问》和《灵枢》,理论正统的同时,又是拿着军中人士试验出来的有效药方,靠它在乡间门混口饭吃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全靠自己摸索,医术说白了,就是靠经验累积,有了理论方向,试肯定能得出如何治疗的办法,而整个宛安县,已经密集到一个村能有两个村医,这代表整个县城上万户的人口几乎都被诊治过——这是多么可怕的行医经验数量?

  在这个数量的支持下,猪都能成为名医!

  更不要说,如今的医学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它并没有那么多可以学的东西,像他老师,学医两年就可以给他人看诊,三年就可以独立行医,而资质愚钝的蔡彭,也不过是用了五年,那些花了十年乃至更久时间门还在做学徒的,除了品行,经验不够,大多数是成了老师手中的奴隶。

  不过这种比老师更加激进的收徒方式,还是有些颠覆蔡彭的认知。

  “原来是这样。”

  蔡彭点着头,在他看来,韩盈还是有克制传授医学范围的,不然她不必让一个村只有两个女医,她完全可以教导的更多,只是,打破行业禁忌,颠覆现有利益格局的行为,必然会引发他人的口诛笔伐,当年老师广收门徒的时候,同样是得罪了不少人,她这么做,无非是本地原先没有医者,现在名声传播开,岂不是要引来不少同行攻讦?

  稍稍思索后,蔡彭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所想。

  “我想过这个。”韩盈没想到蔡彭还会提醒这件事,她笑了笑,说道:

  “依我愚见,正所谓人命之贵,重于千金。医者分离于巫觋,本是以活人为心,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讲但愿世间门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除非天生的恶人,以及那些以践踏他人为快乐的变态,大多数人都会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哪怕已经被生活磨砺的麻木,可就像韩盈,即便是被病人伤过心,在西医的宣誓誓词,还是会有所触动一样,来源于后世的中医医德,在如今医生间门相互攻讦、医疗闭塞的环境下,仍旧有极大的杀伤力。

  听到这几句话的蔡彭,猛地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的能够看到白烟,只是他还未等他开口,韩盈便话锋一转,道:

  “不过嘛,这种事情就像是儒家所推崇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一样,和空中楼阁没什么两样,毕竟你我都清楚,生、老、死如春夏秋冬,不以人力而转移,就算是病,以如今医者来说,能做的也不过是极少部分,终究是难以实现,而医者也是人,也是要吃饭穿衣的,都是俗人,又怎么不会有百般的欲望呢?”

  说到这里,韩盈拿起来茶杯,呷了口茶润润喉咙,又继续说道:

  “我是俗人,也需要吃喝拉撒,可我不屑于如巫觋那般的医者,靠拿捏他人性命谋财,这世间门向来是无医少药,那有药,有好医,又怎么会无财可得?”

  “至于其他医者攻讦……呵,就算他们不在意宛安县的好药,也得掂量掂量万安县究竟有多少女医在我背后!”

  搞医疗变革,肯定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韩盈早就想到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一直在积累自己的利益集团,前两年她还不敢这么放话,可如今,整个女医梯队已经完善,普通平民跟着种药材发财不说,还能够得到以往没有的医疗,甚至是县里的官吏,也等着在杜仲和甜菜上发财,敢动她,得先问问整个宛安县上下有谁同意!

  蔡彭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一个小小的县医曹,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底气,能将整个县上下所有人做为自己的后盾?

  可回想起自己沿途的所见所闻,蔡彭明白,对方所言不虚。

  不得不说,这太违反他的常识了,从没有一个医者能够拥有这样的权力,哪怕是他的老师,医术那么高超,担任的也不是和治病有关的官职,而是齐国的太仓长,也就是管理仓库的粮官,因为前者压根没有过高的官职,位卑权小,甚至从名义上来说还比较低贱,稍微还想提升地位的,就不会去选择它。

  而韩盈,竟然能在一个小小的医曹上做出这么多的名堂、硬生生将权力扩大至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