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9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98节(1 / 2)

  《逃生游戏》的成功让夏瑞寻的电影之路走得更宽了。

  他现在不由庆幸,自己当初主动争取了《逃生游戏》里的一个角色,眼下电影轻松拿下了11亿票房,20亿只是时间问题,后续如果运气不错的话,30亿未必没有可能。

  《逃生游戏》算是一部群像电影,但夏瑞寻在其中的戏份不少,人设也不差,不少影迷都提到了他对周衡这个角色的演绎。

  夏瑞寻自认对每一个角色都格外用心,他没有敷衍对待过任何一个角色,但对观众而言,永远是经典作品里的角色更容易被记住。

  “《逃生游戏》能破30亿的话,你在电影圈又能更进一步了。”经纪人对他道。

  夏瑞寻轻轻点头。

  他也拍过不少电影了,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一部票房破30亿的电影,更精确地说,他参演的电影最高票房是22亿,那是一部双男主戏,虽然夏瑞寻自己不想承认,但客观来说,电影的高光大多在他的对手演员身上。

  演员很需要实绩,一线演员尤是,每隔一年,最多不超过两年,他就必须拿出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作品和角色,否则一线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动摇。

  ……

  上映第二周,《逃生游戏》排片略有下跌,但因为本周的电影市场同样没有高质量电影上映,《逃生游戏》依然是话题度最高、最受瞩目的那部电影。

  新片上映的前两天,《逃生游戏》的票房被挤到了第二名,但到了周末,《逃生游戏》再次爆发,票房突破1.5亿,总票房达到了15亿。

  不夸张地说,其他电影指着电影中某一两个片段营销,《逃生游戏》值得营销的片段从片头贯穿到片尾。

  电影票房爆了,剧组也有钱营销了,甚至院线方面愿意主动帮《逃生游戏》做营销,只要剧组愿意掏出一小部分分成。

  田尧几人对此自然没有意见,他们毕竟是生手,院线的营销才是专业的。

  但事实上,如今的《逃生游戏》已经不需要太多营销,口碑积累起来之后,观众们会自发走进电影院支持电影。

  田尧和闻庆都涨了一波粉,两人的评论区天天有观众留言,问《逃生游戏》什么时候出第二部。

  林济的评论区就有点乱了,有问他什么时候回归电视剧的,有点单的,还有想找他借钱的。

  林济:“……no。”

  在《逃生游戏》上映半个月后,这部好评一面倒的电影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恶评。

  【一部影响青少年价值观、以血腥刺激为噱头的电影,如何走得更远?】

  “……什么经典再放送?”

  “笑死,这位前辈一定没混过电视剧圈。”

  “我们小林正等着呢,你看,这不就来了?”

  “笑死,难怪我觉得《逃生游戏》有哪里不对劲,原来是缺了这个。”

  “小林:这题我熟。”

  “该死,多么熟悉的字眼,价值观+刺激+噱头,虽然看过小林表演了那么多次,我还是想看到新的play。”

  第108章后续

  林济上了不少剧,从短剧《战神返乡》开始,不管他写了什么,总有专家同行对他指指点点。

  到上一部《杀机毕露》为止,尽管他已经是电视剧圈的头部编剧,林济依然能收到不少质疑。

  剧情挑不出毛病,就从价值观上挑,比如第一个案子,凶手施嘉炀是警探,观众们觉得“警探=凶手”这个设定很独特,但在专家口中,这是破坏警探形象,影响青少年价值观。

  林济:“……”

  都是他的罪过。

  别说废话了,他背就是了。

  因而,对《逃生游戏》的批判属于虽迟但到,林济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

  不过这次批判《逃生游戏》倒不是《剧作家》那群主编编委们,而是文艺片导演费一苇。

  对方在文艺片领域颇有建树,尤其擅长驾驭镜头,但遗憾的是,对方的作品也有文艺片的通病——叫好不叫座。

  简单来说,就是没人看。

  因为叫好不叫座这种说法本质上还是有一定观影群体的,不然想叫好都叫不了,而费一苇电影的观众却少得可怜,如果说《逃生游戏》主打血腥暴力的话,费一苇的作品主打的就是时尚前卫。

  总结:用观众看不懂的镜头语言讲述观众看不懂的故事。

  “emmm……他是不是看《逃生游戏》票房太眼红了?”

  “《逃生游戏》6000万投资到现在挣了15亿,这位大佬据我所知没拍过6000万成本的电影,他倒是用600万成本拍出过60万票房。”

  “啊这……也算是一种天赋吧?”

  “关键在于,《逃生游戏》没给未成年人进电影院啊,人家预告片里就带了血腥镜头,提出这个毛病是不是有病?”

  “……林济没说这是部科普教育片吧?”

  林济的回应相当直接,费一苇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他却只有一个字:【哦。】

  “小林累了。”

  “笑死,林济这是连架都懒得吵了吗?”

  “济啊,你的战斗力呢?”

  “这也不怪我们济,要我们济怎么回应?都没有青少年观众了,还得背上影响青少年价值观这口锅,我们济冤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