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90章(2 / 2)

  那些普通牧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当即沸腾了,纷纷找来王庭。

  而苏叶早就让粮商会准备好,紧急送过去一批账房先生,把事情完成的井井有条。

  今年冬天能安稳活下去,不用时时警惕,担心其他部落打过来,他们能安心的在分配好的地盘放羊,并提前找好过冬的地盘驻扎,至少能保证大部分人的生存率。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普通牧民还是感激戚十一的,即便战争刚刚平息,亲人族人许多都死在戚家军手里,他们也无力去怨怼什么。

  草原上就是这样,你强众人就都听你的。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戚十一很快安定了民心,让当地的生产生活走上了正轨。

  以至于钦差到来,看到的是一片生机勃勃景象,仿佛之前的大战不存在一般。

  问起对戚十一的印象,都夸他是天下第一勇士。

  钦差:……

  明显不可为,他还能如何,只好客客气气的宣读完圣旨,憋着气被人带下去了。

  索性戚十一任性,苏叶派来的大管事可是个人精,他是专门挑中送过来的理政人才。

  武有戚十一和苏合,文有毛鑫和迪古,毛鑫是律法学院培养的人才之一。

  他是个天才,学习律法和工业都非常快,不过年就完成了全部课业,通过考核后,申请回内陆考科举,因为他想当改革的先锋,就要先考中科举,率先爬上高位再说。

  这样聪慧的人,在四书五经方面还过得去,可在诗词歌赋上天生缺一根筋。

  然而现在的科举,写诗作赋是必备技能,且在全卷中占比分数极高。

  因而他只考到了秀才,就再无寸进,苏叶只好培养他提升政事能力和政治敏感度。

  先送去各地当师爷,对各处有个基本了解,然后捐了一个小官在京城朝堂观摩学习,结合学到的律法政治思想知识,分析改革方案。

  再好的方案,想要落实,都要因时因地,一点点渗透,潜移默化,再顺理成章变革。

  步子不能一下子跨得太大,会导致两极分化,因而有了方向,执行还需要一点点优化。

  而这就需要聪明人长年累月按照现在的思想和习俗,想尽各种办法去实现。

  毛鑫就是这个人选之一,现调来大漠,是为了打磨能力,积累经验。

  他作为文官,专门管理草原上内政。

  而迪古,专门负责个商贸市场建立,算是从粮商会中选出来的能干人,他属于毛鑫管理,可在商业方面又是独立运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