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1章(2 / 2)

  就目前而言,仅粮商会旗下的庄子出产的粮食,就能提供整个京城人口吃一整年的了。

  当然,除了粮商会,东北和西南地界,还有别人的庄子,他们从粮商会这里看到了机会,于是跟着置办下许多田地,不说完全把这两地开发了,但也差不多有一半了。

  于是粮商会又多了一个进项,那就是向他们提供良种,好用的器械和化肥。

  在这三种利器的加持下,全国粮产至少比以前增加一倍,也就是说,整个大楚暂时不缺粮食吃了。

  随之而来就产生了新问题,那就是粮食的价格降低,许多农民辛苦一整年,收益却越来越差。

  往年他们还可以通过卖地,来撑过接下来的日子。

  可怪异的是,近几年地也不好卖了。

  因为那些有钱人,已经看不上农民手里这三瓜两枣了,有这功夫,不如去东北和西南圈地?

  那两处,一个是广阔的平原,土地还肥沃,只要开发出来,就能年年丰收。一个虽然多山地,可一年三熟,且价格便宜近一半,怎么都比农民手里那一亩三分地划算。

  没办法了,农民只好重新找出路,索性近年来,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工坊,生产许多物品。

  只要他们敢跨出去,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像肥皂,玻璃,水泥厂,养猪场,养花基地等等,再不济还有煤矿招人呢。

  累是累了点,可赚的比以前多多了,加上随着粮食和食盐的价格降低,布料的价格也便宜了很多很多,他们的生活成本好似一下子就降下了大半。

  成为工坊的工人后,结余渐渐多起来,积攒一年,就可以修房子了。

  衣食住行解决了大半,那日子瞧着就美,累怎么了,能吃饱穿暖,还能住舒服的大房子,农民从来不怕累。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渐渐的进入各种工坊的人就多了,百姓生活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巨大隐患。

  那就是随着这事态发展下去,很有可能种地的农民会越来越少。

  先是江南百姓把种粮食改成桑树,随着棉布越来越盛行,丝绸的价格反而越来越贵了。

  棉布已经非常舒服了,适合大多数人,而丝绸彻底成为了高端商品,不仅是贡品,王公贵族最喜欢的丝织品,更是海贸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一匹丝绸的价格,已经不是价比黄金了,而是比黄金还高。

  尤其随着船队去到那种盛产黄金的国家,丝绸能换来大量黄金宝石,因此价格不降反涨,是之前的两倍多。

  这样的奢侈品,老百姓用不起,但是没关系,可以养蚕挣到更多的钱,那他们为什么不养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