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8节(2 / 2)

  这会儿,是越听围的人越多,围的人越多,越想再听听,还有什么好东西?

  上原带着人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场景——燎原厂的人已经叫秋交会的方法又用在了这里,他们居然还提前准备好了号牌,让大家稍微散开一点排队,省的影响了旁边展台的生意。

  只要叫到号过来就可以了。

  当然,即便拿到了号牌,大家也是不愿意远走的,毕竟怕错过,因为,旁边的展台倒是受到了流量的光顾,一时间,看货的人多了好几倍,不过他们一点也不生气,甚至非常满意燎原厂的举动——参展怕的可不是人问,而是无人问津。

  上原真的是很不解:“那些东西有用吗?明明有那么多好的车床,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

  但此时没人给他们答案,其实给了他们也不相信。

  便宜虽然是日本的定位,譬如他们的机床和汽车,都是通过物美价廉打入了欧美市场,但是,这是1981年的日本。此时的日本还没有经历失去的三十年,他们的经济正在高速迅猛地发展。

  后世的日本人喜欢二手店,而此时的日本人喜欢的只有奢侈品。

  具体到制造业,由于数控系统的快速发展,他们甚至在明年就开始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很多工厂都上马了自动化流水线,毫不犹豫地将普通的设备淘汰出局——他们的利润足够支撑他们这么做。

  所以,什么都不缺的上原如何能理解这些人的喜好呢。

  他理解不了,不过却也不敢轻视,立马回去向着川田祥太汇报了这件事情,川田祥太显然也没料到,夏国的机床厂居然还能引起订购热潮,不过他远比上原要谨慎:“把他们售卖的名录拿一份来,东西如果可以,也找一份。”

  上原一听连忙说:“嗨!”

  倒是燎原厂这边,早上的时候,张元还嫌弃大家看看就走了,根本没有停留,生怕卖不出去,下午的时候,都快崩溃了——根本没有吃饭的时间,从十点多他们开始大量上人,几乎没有停过。

  要知道,这儿又不能拿个录音机录一段直接播放,让每个人来都知道他们东西好在哪里,他们有什么服务和优惠?

  而且,每个人来的原因也不一样,有人是看到人多凑过来的,有人是被转告这里不错自己找来的,还有人拿着传单看了广告过来的,每个人听说他们的途径不同,需求也不一样,一套话术根本不能套用。

  所以,讲吧!

  倒是郭海英他们,一进了展馆就仿佛鱼儿进了大海,整个人都兴奋坏了——这里可是国际机床展,根本就不存在禁运,展示的全部都是他们最先进的设备,这对于夏国人来说,那就是开眼。

  不过时间有限,大家自然想要去看最感兴趣的东西。

  郭海英雷大诺他们,都是产学研中心的教授,研究的就是数控系统,自然第一反应先去有数控机床的厂家展台。

  而全秉信项南开他们三位钳工,感兴趣的则是他们的普通机床,自然是逛的是另一边。

  郭海英他们商量了一下,就决定先大体转了一圈,将所有的参展商的数控系统都看了看,最后再一家家细细看。但是在转的过程中,他们就有些觉得不太对劲了。

  他们明明是来长见识的,明明看到这些系统应该特别兴奋才对,毕竟这是夏国如今完全做不出来的东西,他们需要去分析去研究他们的先进性,最为产学研中心的目标来追赶。

  但现在,这个团队的人都有点不敢置信!

  倒不是东西真的多好,而是……就这!?

  产学研中心是燎原厂在机械部的牵头下,与南河大学、南河工业大学签署的合作,所有的研究资金都由燎原厂独立提供,所有的研究方向也由燎原厂指定,但凡进入到这里面的教授,都需要签署保密协议。

  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合作方式,他们当时签署的时候也没觉得如何,大家都很朴实,燎原厂给钱给地方给方向,让他们可以自由且充足地做研究,去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啊,人家要求保密也不是什么大事,本来就不能说吗?

  但是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了?

  许如意给出的东西,要比这些大机床厂现在研究的东西更先进。

  譬如这些厂家还在摸索哪种数控系统更合适,而许如意已经明确将这些系统的优缺点列了出来。譬如他们还想怎么向智能化发展,许如意已经明确告知了数控机床可以做到的极限。

  虽然他们没有吃透并且将许如意给出的东西研究出来,但是知识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始人怎么看恐怕都理解不了为什么自行车可以在路上快速的飞驰,但是,现在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齿轮传动吗?

  他们现在就是这个感觉。

  这会儿看到的,恰好是日本一家电气公司提供的数控系统。

  这家很有特色,将显示器,伺服驱动等等设备,都拆开了卖,就像是积木似的,你可以随意选用,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

  这可比其他厂家的要灵活多了,所以围了不少人。

  但郭海英他们根本不用看就知道这种积木式的配置方式的缺点:“这种结构看起来方便,但是后续麻烦不小,稳定性差,抗干扰性差,维修也困难。”

  确认这点后,尤其是电机系的罗明,孔凡,还有传动与控制方向的傅君,廖褚他们,这会儿激动地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还有什么比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对的,更兴奋的,毕竟研究本身的难点就是在找到对的方向!更何况,许如意不但给了对的方向,还给了很多关键的信息,他们本身看着那些东西,就已经很是兴奋。但那会儿,他们不知道那些东西的意义。

  但现在他们知道了,早一天拿出来,夏国的机床就能从数控机床上反超!

  傅君忍不住地说:“不行,我的手都在抖。”

  剩下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大家忍不住相互看着,眼睛里不仅仅是激动,还有热泪。

  好在还是有主心骨的,郭海英一向沉稳,立刻说:“首先咱们要定个基调,这事儿一句话都不能说,一个字都不能外露。”

  她没说原因,但在场的人都是明白的——世界上拥有最先进机床技术的美国、德国、日本,他们都还未走到这一步,许如意给出的方向和资料就是逆天的存在。

  她哪里来的,她怎么会有?尤其是,燎原厂的崛起速度是从未有过的快!本来就有不少人认为燎原厂是有官方背景的。

  如今,虽然各自都没有说什么,大家想的却是一样,这不会是军方的资料吧。

  毕竟夏国可是有着很多伟大而又隐秘的科学家,是他们敬仰而又不能知道和碰触的存在。那肯定不能说,一个字都不能说,死了都不能说。

  那种眼神,从开始的激动到随后的坚韧,几乎是瞬间的变化,但大家都能确认彼此的坚决。

  这个认知达成后,傅君也冷静下来,才开始说:“我认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得更加认真仔细地考察,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可以补充我们没有的数据,没有走过的路,不是不重要的,这是地基,我们还得夯实。”

  这说的中肯。

  大家连连点头,随后的考察自然是细中更细,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考察的,譬如一些特别先进的机床设备,他们的确允许看的,但不会有任何解答,这是人家的秘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