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节(1 / 2)

  “他们外国人的车间或者是仓库,都是特别的整洁明亮,所以使用东西,也更喜欢好看的。”

  “其实不算费事,油漆成本和防锈漆差不多,就是要多刷一遍亮漆。至于外观,设计改改就可以,就是做的时候麻烦点,需要工人费点劲儿。”

  “但我觉得,如果可以提高销售量,这些成本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话说的很诚恳,立刻就有人说道:“许厂长,看样子你是做了调研了?”

  许如意瞧了瞧,他身上穿着京城锅炉厂的工服,就笑着说:“是,我研究了一下,的确像刚才那位女同志说的一样,外国人的确喜欢好看的。您看我们自己买衣服买鞋子,不也是挑自己喜欢的吗?咱卖给别人东西,自然也是这样。”

  “我同意你的说法,许厂长,我叫廖远志,是京城锅炉厂管子车间的主任,去年的锅炉报我都看过了,真荣幸见到你。”

  说完,他就伸出了手!

  许如意哪里想到,居然碰到了锅炉报的读者,连忙也伸出了手:“你好!”

  廖远志很是热情:“我们就在你们隔壁,你们锅炉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有什么事,直接找我就好。”

  可是,他的话一落,立刻就有人接上了,“还有我们。”从人群中,挤出来个三十来岁的女同志,笑起来非常好看,她也伸出了手,“你好,我是南海锅炉厂的周静,我也看了锅炉报,每期必读,很高兴认识你,我们就在14号展台,有事可以叫我们。”

  “你好……”

  “你好……”

  昨天布展,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显然没有时间来想这个,今年正好赶上了这个机会,有人开了头,几乎整个锅炉区的人都过来了,许如意知道锅炉报的影响很大,毕竟连发行量都增加了不少,可是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这么大。

  锅炉报在过年前最后一次对燎原厂进行了报道,如今已经都四月份了,按着新闻的时效性来说,他们已经是昨日黄花,可居然都记得他们,谁能不感动呢?

  更何况,他们还在说:“你们的小团队形式我们很受启发,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很有效果。”

  “我们这次就是看了你们在秋交会上的推销,所以还印了小广告,不过没想到,你们的动作实在是太大了,居然想到给宾馆装烘干房,许厂长,真是造福了我们又让我们开了眼,作为锅炉厂,我们已经参加了很多次的春交会,每次也是被回南天折磨的不得了,可是从来想过烘干房,我们真是羞愧啊。”

  “你给我们上了一课!”

  这可都是同行,要知道,燎原厂可是被退货被曝光差点分流的厂子,如今不但站在了这里,跟同行一起进行外贸活动,还受到了他们的认可,除了王唐不是燎原厂的原班人马,其他人的眼睛都红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眼见着马上要到开展时间,大家说完后,都离开了。唯有一位叫做秦吉科没有走,等着没外人了,才说:“许厂长,您别怪我说话直,你们锅炉并不先进,却花这么多钱宣传,会不会本末倒置?”

  他背着人说,显然是真心想提意见。

  许如意也看见了他工服上的字:喜洲锅炉厂。

  这个锅炉厂许如意知道,原先也是生产小容量锅炉的,销量还挺不错的,但很快就转产,目前生产的都是30t/h以上中大型锅炉。

  许如意就说:“还是要看市场需求。”

  对方倒是点头了,但许如意一看就知道,恐怕是没听进去,不过这会儿离着开展没几分钟,她也没精力顾及这些。

  八点整,展会正式开场。

  别说燎原厂了,几乎所有人都看向了通道,期待这第一个采购商到来。

  这里面王唐是第一次参加,忍不住问:“你说他们多久能走到这里?”

  张美义和李远征都是上次的老人了,可太知道这种等待的滋味了,所以早有准备,“我进来的时候专门掐了表。”

  张美义得意的晃晃手腕:“正常走路的速度是八分钟,不过我觉得,既然来了,大家肯定不会直奔哪一块的,还是会四处看看,所以我大胆预测,大概半个小时,肯定就能到咱们这里了。”

  王唐直接啊了一声:“这么久?”

  张美义立刻说:“这还久啊!去年秋交会,到了早上十一点都没什么人,但咱们这次位置好,已经很短了。”

  王唐是光明厂的原办公室主任,可不知道燎原厂这些具体的细节,听了后不由咋舌:“可真不容易。”他发自内心的说。

  倒是其他家,都是有点历史的老锅炉厂,因为参与多了,已经有经验了,都知道这会儿人来不了,所以根本就没多看,反而凑在一起讨论许如意说的话。

  秦吉科已经回到了喜洲锅炉厂的展台,直接跟旁边的同事徐之慧,摇头说:“我觉得有点遗憾,本来在锅炉报上看到他们翻身的报道,一直对他们很期待,来了以后,又瞧见他们这么大阵仗,也打出了一定的名气,还以为这次肯定会成交量不错,但这产品,真是……一般般。”

  他最终用了这个词。

  在他看来,燎原厂的这些锅炉,都是些普通小容量锅炉,就是样子花里胡哨一些,既没有什么创新科技,又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花了这么多钱,这不是白浪费了吗?

  “有这个打广告的精力,他们应该多放点心思在技术上。”

  徐之慧不太同意:“燎原厂本来就生产个普通锅炉都会漏,宾馆里的锅炉和展台上的产品我都看了,短短半年多时间,能进步到这种程度,很厉害了。”

  “而且,我认为他们是有针对性的,毕竟我们的客户不可能都需要大容量锅炉,小容量锅炉也是有市场的。再说了,来这里采购锅炉的,本来就不是奔着技术的先进性来的,要的是性价比,锅炉没有创新技术没什么,只要质量好耐用,也很受欢迎的。”

  “人家别的厂也没觉得不好,都是人为很不错的。”

  秦吉科说:“那都是场面话。”

  徐之慧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我看你就是不喜欢打广告!也不喜欢小容量锅炉!”

  这确实说到了秦吉科的心里,“咱们制造业本来就应该踏踏实实干事情。再说,小容量没有技术含量!”

  徐之慧真不知道怎么跟他说,秦吉科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他的这种思想其实也是代表了这个行业大部分人的想法,这也是现在国内锅炉厂都流行着一股风气,做大!

  不是厂子做大,而是将锅炉的容量做大,越大越好。

  很多生产小锅炉的厂家,就如他们,本来卖的好好的,可是一有点钱,就要上技术上设备上容量。

  结果就造成了夏国锅炉产量大,保有量大,但竞争格外激烈,利润率并不高。但小锅炉市场却根本拎不出来能打的品牌。

  她并不同意这种做法,反而觉得许如意很聪明,事实上,很多民生也需要小容量锅炉,这是一条不错的路。不过她人微言轻,说了也没用,只能闭嘴。

  就这时,前面闪进来了几个外国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