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节(1 / 2)

  李远征不知道她什么意思,没多说,“是。”

  薛红英笑着说:“是这样的,我们厂是汽车装配厂,所以有自己的汽车,燎原县离着比较远,我们想要来接接你们,请问你们要来多少人,我们今晚上开车过去。”

  这可太热情了!

  李远征听着都觉得人家心意满满,要知道,他们燎原厂可是个县级小厂子,虽然这次出成绩了,可普通员工也有自己的朴素的小心思——怕人家看不上咱!

  如今薛红英如此客气,如此盛情,那谁不高兴?!

  李远征的声音都亮了起来:“薛厂长,请您稍等一下,我问一下厂长,再给您回复。”

  薛红英敞亮地笑道:“好的。”

  听说他们要来将近40个人,薛红英那边一点磕巴都没打,一口应下:“没问题,我们下午就到。”

  等着挂了电话,薛红英才扭头看向了屋子里的寥寥几位领导——副厂长胡啸云,办公室主任林华,技术科科长邹明,二车间主任卢大楠。

  这就是他们这个1200人工厂的所有领导了。

  按道理来说,这样一个大厂,仅仅班子成员就应该有五位——一位正厂长,四位分管厂长。

  可现在,红星厂三年连续亏损,已经有一年半没发工资,从一年前就开始喊倒闭分流,但凡有门路的人,早就找关系调走了。

  连薛红英也原本不过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临时提起来的。

  当然,领导调走了按理说应该调来或者提拔新的领导,可是厂子这样,谁愿意来,至于厂内提拔,都已经入不敷出停产了,提拔了也无济于事,一直搁置着。

  现在就剩下他们轮流值班,看着厂子里的设备别丢了。

  她一放下电话,胡啸云直接问:“怎么说?”

  薛红英点点头:“没问题。他们要来将近40个人,如果咱们不打电话,就去订火车票了。”

  这么多人,也许别的厂会觉得这是旅游吗?但薛红英却不这么想:“燎原厂显然是很认真的,才带了这么多人来看,咱们好好准备吧。”

  胡啸云也认同这个说法,其实这次不是张维先找的他们,而是他们自荐的,能吞下他们这么大厂子的单位没几家,恰好燎原厂成了创汇明星,薛红英他们都是了解生产的人,第一反应就是燎原厂产能不够,这不是最好的机会吗?

  如今人家愿意来了,胡啸云直接说:“咱们的小轿车不够,我去借两辆,带车过去。你们组织一下,把工人叫回来,厂区车间打扫打扫,咱们争取成功!”

  当天下午三点,王石头照常坐在了燎原厂的大门口,一边喝着浓茶一边看门。

  就这会儿,旁边的人突然说:“你看,那辆汽车是不是冲着咱们来的,不是来接咱们的吧?”

  王石头一下子就站起来了,眯着眼睛看了看,过来的是两辆小客车,真的是冲着他们过来了!

  车子一停,先下来的是个彪形大汉,冲着王石头就露出了一口白牙:“兄弟,我们是红星厂的,来接人啦!”

  这一看就对脾性啊,王石头立刻说:“领导已经交代了,我开门!”

  等着进来,许如意也下来了,胡啸云可是个豪爽人,不拘小节,直接握着许如意的手,根本就不外道,张口就叫上了厂长:“厂长,我们可把你们盼来了!”

  许如意就突然想到了当年抗日的时候,老乡们对着红军说的话。

  这也太热情了吧。

  可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欢迎,谁不喜欢呢。就连郭培生也觉得:“红星厂这态度,咱们肯定能合作好。”

  有着小客车,就不用顾忌时间了,燎原厂的人一商量,干脆第二天一早六点就出发,燎原离着省城足足四个小时的时间,早上十点钟,他们就赶到了红星厂。

  红星厂位于肃南市的东南方向,占地180亩,比之只有二十亩地的燎原厂,大多了。

  进了以厂名命名的红星街,胡啸云就开始介绍:“这旁边都是咱们厂,前面就是大门。”

  许如意看过去。

  这大门可真够气派的,足足十米长,左右两旁有两个贴了瓷砖的立柱,插了红旗,上面挂着红星装配厂的标牌,黑色的大铁门后面,还有个巨大的影壁,上面用烫金字体写着:举国欢庆,神州欢腾!

  等着车子开进去,就发现差距更大了,过了影壁就是宽阔水泥大道,两旁种植的栾树,已经有七八米高,这会儿正值秋日,树冠开阔之处,蒴果满满,远远望去,一片火红,灿烂无比。

  而在这样的绿树红果掩映中间,可以看到红砖砌成的宽敞厂房,宽阔的广场,五层高的办公室大楼。

  比之燎原厂,这真是一个大厂子了。

  但是,在这些硬件设施之下,也可以看出红星厂的衰败,通知栏里贴着的报纸已经被风刮去了颜色,厂区里的垃圾桶,铁制的宣传标语牌,也同样生锈腐烂,这里停产放假大半年了。

  一直开到了办公楼下才停车,还没到许如意就瞧见了一位五十来岁的女同志,带着人已经等在了大门口。

  她一下车,胡啸云就给双方做了介绍,薛红英直接握住了许如意的手,热诚地说:“许厂长,热烈欢迎,我们都准备好了,咱们聊聊吧。”

  这就要步入正题,许如意挺喜欢这样的开门见山,也没客气:“那就让其他人四处转转吧,看看厂里环境和车间。”

  薛红英压根就不惧燎原厂的查看,直接说:“好,各车间今天都有值班,家属区就在后面,这是我们厂的车间主任邹明,他带着你们过去,请自便。”

  等着上了楼,就直接进了会议室,薛红英显然是个能干的人,直接将红星厂的资料拿给了许如意,“这里是我们厂所有的资料,设备、人员、资产都在里面,你们可以看看。”

  重要的张维已经给她了,许如意看了看后就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厂为什么亏损这么严重?”

  这问题一出,别说红星厂了,王川华他们都忍不住抬起了头,这也太不留面子了。

  没想到薛红英却是面不改色:“原因挺多,我们厂从1975年建厂开始,就是亏损的,从来没有盈利过,最多的时候积压汽车60部。

  我认为主要是管理制度有问题,我们厂是可以在生产任务不足时,接一些额外小订单来生产,每个车间都有自主权。但问题在于,这些订单是车间单独核算,不计入厂里总账。

  吃着大锅饭,干多少都拿一样的钱,那肯定少干厂里的,多干自己的。包括供销科也一样,卖出去多少都无所谓,不如替车间找点小活拿点钱,那自然也就不积极推销了。

  这就导致生产效率上不去,成本增加,同样的产品我们比别人贵不比别人好,销售又不行,自然连年亏损。”

  这剖析的可真够狠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