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节(1 / 2)

  她这话说的空荡荡的,不过这会儿的人对美好新生活的期盼都很热烈,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只有许如意知道,这是张维的有感而发。

  沸腾炉改造完毕后,其实都要提前进行静态试验的,不过这一步早在今天之前就测试过了。而且锅炉已经试运行过一次,今天只是验收。

  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是由相关部门验收,但在1980年,夏国的锅炉行业还不正规,正式连生产锅炉必须要锅炉许可证的规定都没有。

  ——这也是燎原厂想生产锅炉就能生产的原因,要是再晚两年,它就得需要先设计出炉型,再申请许可证,转产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这次验收本来说是由燎原厂和老山将的技术员一起验收,但考虑到大家都对燎原厂有些不太信任,许如意就做主,请了周城化肥厂的技术员。

  这会儿,来自化肥厂的技术员小胡喊了一声:“点火!”

  锅炉启动了!

  这台锅炉蒸发量并不大,原本也只有4.5t/h,所以采用的是整床点火的方式,随着点□□喷火,整个料层开始燃烧。

  刀厂的这台锅炉,原本的炉膛设计有问题,所以这次改造非常大,不但将整个炉膛重新砌筑焊接,改变了支撑方式,还重新设计了埋管方式,加上了回水系统,二次灰飞回收装置、省煤器,流量计等。

  所以,几乎可以算是一台新的锅炉了。

  很快,送风机开启,开始配风。

  虽然看不到炉内的情况,但所有人都知道,此时此刻,煤炭颗粒已经被送入了半空中,整个炉膛中,从底料到半空都处于激烈燃烧的状态。

  果不其然,小胡就喊道:“点火成功!”

  立时掌声就响了起来。

  但这一切才开始,随之,其他的辅机也陆续启动,整个锅炉房里只有机器运转的声音。

  当然,有人还在小声议论着:“二次灰飞回收装置是怎么设计的?”“底料是怎么配置的,很成功啊?”“这鼓风机功率不小。”

  不过这些疑问自然有团队的人回答。

  许如意一直盯着,直到四十分钟后,爆燃开始,然后再开始给煤送风,锅炉依旧平稳运行中。

  这就代表着运行完全没问题了,掌声又一次响起。

  随后就是等待着各项数据,这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不过车间里可不空闲,厂长们趁着这个机会,终于开始肆意咨询了。

  厂子不同,问题也不同。

  譬如赵光群他们都已经去过燎原厂了,对自身锅炉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都有了了解,这会儿主要是问的施工,工期还有成本。

  赵光群就打听:“他们这个4.5蒸发量的炉子改造一共用了多少钱,成本多少,你们收多少?”

  按理说,这都是各厂的秘密,是不能说的。

  但这是80年代的夏国,大家亲如一家,根本没有隐瞒的想法,都不用供销科的王川华开口,张清江直接自己说了。

  “我们锅炉改动比较大,炉膛重新设计,还要更换鼓风机,所以花费比较大,成本是两万三千块,燎原厂的人工费是六千元。”

  当然,人工费其实收了他们4800块,不过这是前六个厂才有的待遇,许如意说了,后面来的都没有,所以,张清江根本没提这事儿。

  改成了什么样,大家有目共睹,其实早在问之前,赵光群他们这群算惯了经济账的厂长们,心里已经有个大概了,也有了预期。

  可有点不太一样。

  他预估怎么也要三万五千块,而且根据经验,实际会比自己的预期多一些,没想到居然少了?

  赵光群这些天可没闲着,虽然觉得燎原厂更合适,可也没少去夹具厂逛,跟北河厂的庞海他们聊天,听听他们对夹具厂锅炉的改造想法。

  经过对比,还是燎原厂更和他的心意。

  今天如果一切顺利,他肯定就签了,所以对价格格外敏感,但搞过施工的都知道,预算只有超的,怎么还能少了呢。

  他这队是王晓宇和办公室的李远征配对,李远征笑着说:“我们尽量使用了刀厂原本的东西,还从相关厂里要了点别人不要的东西,所以降低了成本。”

  他们上次改造就是这么改的。

  大家都不容易,关键的东西该买就买,不需要的就想办法节省下来。

  赵光群在心里又打了个对号,不但成本,连行事作风都符合他的预期。

  而其他团队那里,虽然人数不等,但一样的热闹。

  许如意也忙了起来,如同罗小华这样的,他们没有事先准备到,有些问题技术员回答不出来,许如意就被叫着各处给他们解疑。

  就这么着,本来挺枯燥的验收,时间也过的很快。

  直到负责验收的工作人员小胡,匆匆跑了出来,冲着张清江说:“数据出来了。”

  大家一下子静了下来,全部盯在小胡身上,他手里拿着张纸,张清江立刻接了过来,匆匆扫了一眼,脸上马上就露出了笑容。

  “蒸发量从4.5到8t/h,我们符合预定标准了!”

  “锅炉效率从原先的60.9%打到了81.3%!”

  “压力提高了0.2,炉渣含碳量从26.1%降低到了0.77%!飞灰含碳量从52.2%到了3.08%!”

  大家都知道,张清江都笑了,这数据肯定不错,可谁都没想到,这也太成功了吧!

  赵光群根本就等不及,立刻问:“耗煤量多少?标准煤耗和单位电量多少?”

  张清江赶紧报了数字,耗煤量和单位电量略微上升,但标准煤耗却下降了,几乎同时赵光群就大致估算出了结果——成功,非常成功的改造!这一年能节省不少钱!

  赵光群非常诚恳地冲着张清江说:“恭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