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回到八零种辣椒[穿书]> 回到八零种辣椒[穿书] 第1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回到八零种辣椒[穿书] 第16节(1 / 2)

  于明忠笑道:“我一个老头子,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以后想多见粮食多挣钱,就听魏檗的。”

  单凭种粮,特别是在剪刀差存在的八十年代,仅能保证温饱罢了,是挣不到钱的。想要挣钱,还需要经济作物。魏檗当然不会说那么不合时宜的话,只是开玩笑一样说道:“听我的,说不定把你们都带沟里去。”

  “带沟里俺也跟你去。”李静说:“只要魏科长有吩咐,哪怕是条沟,俺也过去趟!”语气平静坚决,虽然没有把胸脯拍得震天响,却有了一诺千金重的味道。

  多年后魏檗仍然会想起这一幕。李静或许不知道一诺千金的典故,但她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展现出的中国农民特有的义气,惊心动魄,豪气干云。

  然而“当时只道是寻常”,大家这会儿的全部心思和注意力,都在试验田每亩地的玉米产量上。

  老于嘱咐李静道:“先让它在地里长长,别忙着收。等站里通知。”说完招呼魏檗骑上车,赶往油山东村。

  油山东村的王阳也是一样,早早等在田边。

  他生性油滑狗腿,因为姐夫住在镇里,时不时往镇上跑。于明忠顾忌着和老钱的“香火情”,看王阳像自家后辈,对王阳也多有几分关照。一下自行车,抬脚往王阳屁股上招呼一下,王阳黑色的裤子马上印上一个土色大鞋印。

  王阳不敢跟于明忠嬉皮笑脸,只好凑到魏檗旁边,腆着脸道:“魏姐。”

  魏檗面无表情点点头,对二十四五岁的人喊十九岁的自己叫姐已经麻了。她第一次被王阳叫“姐”的时候满是震惊和不可置信,我看起来,是需要你叫姐的年纪吗?!

  结果王阳振振有词的跟她解释说,自己叫她姐,自己就是她的弟弟,当姐姐的怎么训弟弟都是应该的。如果叫她“妹儿”,她训自己不就不方便了吗?

  魏檗被王阳的歪理震得目瞪口呆,回头跟老于吐槽这事儿。结果老于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夸王阳懂事……

  魏檗:?!

  于是她不得不接受了这种,混杂了封建家长制遗风和现代官本位思潮的称呼。只能说王阳是真的狗,主动降为弟弟,导致在目前的十个驻村农技员中,魏檗只有训王阳训得毫无心理负担。除李静外,对王阳说话最随意。

  自然,一来二去,和王阳也更为熟稔。魏檗一边鄙视自己,一边深入剖析了这种称呼变化背后的心态转变,决定“入乡随俗”,在工作之外,私下里,试着喊了于明忠一次——于大爷。

  果然好使,“于大爷”顿时老怀快慰,拍着她的肩膀一口一个“大侄女”,比魏檗她亲大爷对她还要亲。

  “小魏啊。”魏檗内心冒出个一脸无语的小人碎碎念:“你也是个懂事的。”

  懂事的小魏是于大爷没有的大侄女,懂事更早的王阳,自然是于明忠的大侄子。

  大侄子王阳这会儿正装模作样揉着屁股问于明忠:“于叔,你们看得那两个村怎么样?”

  于明忠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特别好。只要你不掉链子,这次的开沟增产项目就能完美。”

  “怎么能掉链子呢。”王阳笑道:“都是按魏姐的指导来的,你不信我,还能不信魏姐。”

  “少废话。”于明忠问他:“组织人测产了吗?预计产量多少?”

  “每亩四百八到五百之间。”王阳兴奋得苍蝇搓手:“比没开沟的每亩高四十多斤!嗯?于叔?”

  王阳敏锐的发现,于明忠听到他的消息并没有十分高兴,反而皱了皱眉。

  他瞅着于明忠的脸色,忐忑不安的说:“于叔,这是……”

  于明忠没说话,有了亩产高的山南村,和增产幅度大的山弯村,王阳这里的亩产和增产,都显得那么平平无奇,不,是垫底。到底年轻没技术,于明忠在心里感慨,忍不住想,如果换成其他有经验的技术员,会不会比王阳干得好呢?

  “啪啪啪。”

  正思量着,于明忠竟然看到魏檗鼓起掌来。

  “不错!”魏檗说。

  于明忠:???这是在嘲讽吗?于明忠满头雾水看向魏檗。

  魏檗对王阳的这块试验田,实打实比对孙天成那边要满意。她对一头雾水的于明忠道:“于站,王阳这边用了多少肥、多少药,浇了多少水我都是知道的。山弯村地势特殊,不能跟东村和山南比。我在山南问了那边的老百姓,他们一亩地管理成本……”魏檗伸出2根手指。

  于明忠问:“20块钱?”

  “对。”魏檗点点头:“比这边翻了一番。这边全算下来10块钱。按投入产出比,这边是最高的。”

  “这样啊。”于明忠恍然。

  魏檗说:“这次咱三个村大获丰收。山南村是亩产量最高的,东村是投入和产出比最高的,山弯村是亩均增产最多的,各有所长!”

  “不错,各有所长!大获丰收!”于明忠眼神一亮,心道,读过书就不一样,魏檗脑子实在是灵。他兴致起来,又踹了王阳一脚:“滚回去拿几瓶酒,到镇上叫上你姐夫,我们找个馆子喝两口,庆祝庆祝!”

  第24章

  ◎要开现场会◎

  头天晚上喝得东倒西歪,第二天日头老高,于明忠才揉着眼睛进了办公室。

  魏檗瞅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在10和11之间……还行,不到午饭的点儿。

  八十年代不兴上下班打卡那一套,很多干部老婆孩子都在村里,家里还有责任田,只有自己一人在镇里上班。他们离家很远,回家要下田干活,特别是收麦忙月的时候,单位上几乎见不到人。

  打卡上下班,太不现实。所以除了每周一的点名,其他时间干嘛基本不问。像老于这样一周里能有三、四天找到人的,已经算很爱岗敬业的干部,至于魏檗这种,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下乡或者下乡的路上,工作时间全部干公事的,简直是奇葩中的奇葩。

  “大侄女。”于明忠坐在座位上,抽完一支烟,才慢条斯理跟魏檗说:“我琢磨着,咱开个现场会,你觉得咋样?”

  魏檗一愣。

  于明忠说:“你看咱镇上,鸡打针狗挂牌,平坟火葬服糖丸,针头线脑的事儿,都他娘的开现场会,咱粮食增产这么大的事情,开个现场会,不过分吧。”

  “不过分。”大侄女魏檗忍不住好笑。

  她穿越前是经常参加各式各样现场会的,只是没想到,原来现场会的滥觞竟是八十年代吗?

  “应该开。”魏檗说:“如果开得好,开得有效果,既能起宣传作用,又有示范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魏檗右手转着支笔,身体偏向于明忠:“于站,开好现场会,是对我们农技站上上下下工作成绩的宣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