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6节(1 / 2)

  不爱说话的大嫂都出头了,刘小娥立马跟进:“是啊妈,我大嫂说得对,你就放宽心吧。往后过日子你更不用愁,我就是你亲闺女,准比小霞见你还亲呢。”

  边说边给在场的人挨个发蘑菇串,“吃了我的串儿,大家伙儿都给我作证啊!”

  满屋人都笑起来,连夸马秀兰有福气,俩儿媳妇都贴心,夸得马秀兰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瘪着嘴响亮地打了个嗝儿,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趁众人哄笑的空当,姜冬月又安慰几句,赶忙带上唐笑笑和唐墨离开。

  再多待一会儿,恐怕马秀兰就该对着儿子哭天抢地抹眼泪了。

  回到自己家,草草吃过午饭,姜冬月收拾了碗筷,对唐墨说:“我下午回娘家看看我妈去,你在家盯着点儿孩子啊。”

  唐笑笑举起左手:“妈,我也想去姥姥家!”

  “改天再带你。”姜冬月边说边往提篮里拾了二十个鸡蛋,又装两双新做好的鞋垫,“今天有点儿晚,我快去快回,你在家跟你爹玩儿吧。叫你奶奶哭那一场,妈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儿,得回去看看我亲妈。”

  唐墨:“……”

  别说,他真觉得最近姜冬月脾气越来越大了,以前顶多关起门抱怨两句。

  看看姜冬月同样越来越大的肚子,唐墨识趣地把心里话咽回去,说道:“冬月,我送你吧,你今儿忙活半天了,再到魏村走个来回,腿脚都得肿了。”

  姜冬月瞥唐墨一眼:“我慢慢走,没事儿。咱们乡下这土路太颠簸了,你骑车又跟长翅膀飞似的,我不敢坐。”

  唐墨:“……那我带你走大路?那路都铺了石子洋灰,平整。”

  姜冬月还是不让:“那条路都通向青银县了,得绕多大一个圈子?还没我走得快呢。对了,我听会粉嫂子说,爱党带着几个人去平金河上闸了,你今天是不是得浇地啊?”

  “早着呢。”唐墨将兜里的瓜子掏出来倒桌上,招呼唐笑笑吃,“我偷空去地里瞧了,第一道河的正浇着,等轮到咱们第三道河,估计得后半夜或者明天早上了,看水大不大吧。”

  姜冬月:“你今天就没上工,明天还有空去浇地吗?”

  “有,两天假呢。”唐墨拆开块硬糖放嘴里,含含糊糊地道,“这两天厂里活儿少,我跟刘建设都请了假,他也要浇地嘛。”

  “行,那你勤往地里跑着点儿,别让笑笑去河边。”

  姜冬月说完,拎起提篮就出门了,留下唐墨和唐笑笑面面相觑。

  唐笑笑眨眨眼:“爹,我还是想去姥姥家,要不你带我去吧?”

  “嘿!你妈刚走我就骑车撵,她不得骂我!”唐墨一把掐住唐笑笑,把她高高举起来放到脖子上,“笑笑呀,你跟爹说,你妈这脾气是不是越来越大了?”

  唐笑笑抱住他的脑袋,认真回答道:“没有呀,我妈脾气最好了,比奶奶好,比小姑姑好,比小婶婶好。”

  唐墨哈哈大笑:“还是亲闺女向着亲妈,难怪我妈今天哭成那样。走,爹带你再上奶奶家转一圈儿,然后去地里看发水!”

  唐笑笑顿时两眼放光:“看发水喽~”

  父女俩一拍即合,锁上门溜溜达达地走了。

  ***

  过了处暑,天气就没那么热了,姜冬月沿着田间小路走走停停,终于看到了熟悉的魏村石碑。

  她在村口歇了会儿,然后才往土坯房走,刚推门就见林巧英正在院子里纺线,手摇纺车呼噜噜地转个不停。

  林巧英纺的是白洋线,这种线坚韧柔软,而且不易断裂,用来缝被子褥子、做棉衣棉裤特别舒适,几十年后的集市上仍然有卖。

  “冬月,你怎么半晌天的过来了?”

  林巧英高兴地迎上去,看见姜冬月拎着提篮,忍不住数落她,“来就来了,带什么东西啊?鸡蛋就算自己不吃,还能卖个体己钱存起来呢。”

  乡下的土鸡蛋在城里很有市场,隔一阵儿就有人专门过来收,走街串巷地吆喝,一斤鸡蛋给九毛或者一块。

  以前姜冬月都把鸡蛋小心攒着,几毛几毛地换点钱补贴家用,现在更愿意自家煮了吃,有营养,且比肉便宜得多。

  “不卖了,咱们自己吃吧,块儿八毛的不顶用,我寻思干个小买卖挣钱。”姜冬月把鸡蛋挪到林巧英的篮子里放好,又让她试试鞋垫,“用缝纫机做的,妈你试试合不合脚。”

  林巧英铺到鞋底试了试,看大小正好就收起来,取出几块冰糖给姜冬月泡水喝。

  “你现在大着肚子,走路做饭都费劲,还琢磨什么小买卖啊?好好吃鸡蛋养身体,倒是个正经事。”林巧英看向姜冬月的肚子,“你真没照b超看看?万一是个女娃,你家老太婆肯定又不给你看孩子。唉,老天爷千万保佑我家冬月这胎生男娃吧,将来还能有个依靠。”

  往常姜冬月听见类似的话就憋气,免不了回怼“你养仨儿子也没防老”,再跟林巧英吵几句。但她现在已经免疫了,只摸摸肚子,把今天给唐霞送嫁的事儿学了一遍,末了道:“唐霞拙手笨脚的,除了嘴没一处地方勤快,我婆婆还当她小棉袄呢。”

  “我怎么也比唐霞强点儿,以后我尽量对你好,笑笑有样学样,等我老了对我也好,就算是有依靠了。”

  这话把林巧英逗乐了:“哎呀,冬月你说得在理儿。真是女大十八变,你小时候跟个闷葫芦一样,凭谁也想不到,长大了心眼儿这么透气。”

  她好几天没见闺女,攒了一肚子话,说着说着就提起孙梅芝,“老孙家的闺女跑回娘家住,都好些天了,隔三差五听见老孙在街上骂他女婿没良心,满肚子花花肠。这事儿你知道不?”

  姜冬月心头一动:“知道,村里都传遍了,他女婿还是支书的兄弟呢。妈,你看孙梅芝要是离了婚,能在娘家待住吗?”

  “好端端的说什么离婚啊?”林巧英拍闺女一把,“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不许再提这话了!”

  姜冬月“嗯”了声,有心再问问孙梅芝家里的情况,奈何林巧英不爱出门,又跟孙家关系平平,说了几句便没啥兴趣,转头开始数落姜冬月脾气倔,不肯受罪生男娃。

  “没儿子腰杆都挺不起来,孙梅芝有个老爹跟兄弟撑腰,你要一直没男娃,将来可怎么办呀?上回你大哥过来还说你不懂事。”

  姜冬月:“……”

  不得不说,她以前经常跟亲妈说着话吵起来,并不能都怪自己。

  姜冬月边纺线边听林巧英叨叨,听到“你舅姥爷的干兄弟的侄媳妇家有秘方”时,抬头看看天色,说道:“妈,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啊。”

  林巧英依依不舍地把闺女送到门口,不忘叮嘱她:“我看老孙头儿不是好说话的人家,你可别掺和别人家事儿啊。还有,往后棒子越来越高,牛虻要出洞了,掰棒子之前你就别来了。我要实在想你和笑笑,就慢慢往石桥村走。”

  “行,那我这阵子就不来了。妈你也少出门,等以后我生完孩子叫唐墨买个自行车,再来看你就方便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