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第4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第45节(1 / 2)

  他带她去了兴民苑。

  看着牌匾上御笔亲题的三个大字,阮问颖发了好一会儿的怔:“你……带我来这里做什么?”

  兴民苑乃高宗所创,顾名思义,是为了兴养民生而建,涉猎事项说起来杂乱,但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创制有利于天下万民之事,如今遍布大江南北的双筒水车就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不过由于在世宗一朝,苑里出了一桩巨大的贪腐案,得了世宗的厌弃,中宗又不理朝政,兴民苑便一直没落了下去,直到先帝时期才慢慢恢复元气,最终在陛下的手里重回正路。

  说不上是发扬光大,因为所涉事项特殊,苑里的钱财去向难以查明详细,所以虽然还是挂属工部,但据说锦衣卫受命对其重点关照,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如今的兴民苑虽然一直都有消息传出,也得到了陛下的青眼,可多是一些零散的小讯,处于对百姓有用但没什么大用的状态之下,较为沉寂。

  也因此,阮问颖怎么都想不通杨世醒带她来这里的用意。

  对于她的疑惑,杨世醒分外镇定,从善如流道:“游览,观赏,体验,随你怎么想。”仿佛早就料到她会有此一问。

  他对着迎出门来的苑中侍郎微微颔了颔首,接受对方的行礼。

  “总之,你跟着我来便是,就当做是——”

  他想了想,一笑:“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游。”

  第55章所谓利国利民者,先国而后民

  杨世醒领着阮问颖在兴民苑中行走。

  他拒绝了苑中侍郎的陪同,自己当引路人,给她讲解。

  “这儿是械科,年初时你在我那里见着的弓.弩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瞧见那边的砖瓦木料了吗?是用来准备进行……”

  “还有这间屯所,是为了……”

  阮问颖头一回来到此处,对里头的事物本就好奇,闻得他娴熟的讲解更是升起了几分兴致,顺着他的话一路游览观赏,只觉得大开眼界。

  “这可真是一回别开生面的秋日游。”她嫣然笑道,望着一叶浮于池塘水面之上的轻巧扁舟,明亮的眸子里充满生动的意趣,“如此精奇巧物,我还是第一次得见。”

  杨世醒凝睇着她,把她娇俏可人的模样映入眼里。

  “你觉得它们都很巧吗?如此粗糙的制作手法,父皇第一次看到时还以为苑吏在糊弄他,解释了半晌才明白过来。”他道,眉目里含着几许温柔的轻笑。

  “之后虽然勉强点了头,却在私下里和我唠叨,觉得这些东西用是能用,可外观实在不雅,有失我朝风范,想让苑中侍郎招揽几名能工巧匠,进行更加细致的打磨。”

  阮问颖听了,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船身,眼波流转,笑道:“怎么不巧?首先,你看这船身的大小就非常玲珑,比一般的船小巧许多,不及我前些日子里在二叔府中乘坐游船的十中之一。”

  “其次,它的外观虽然有些粗糙,但打造得十分精巧,水里的浪头这么大都纹丝不动。我那日乘船,只是遇到一阵小风,船身就摇晃了许久,可见它比游船要强多了。”

  其时本无风,但在池塘的两头一直有人不断驱使水车,从这一头灌进去,再从那一头引出来,使得池水如山峦般起伏不定,涟漪阵阵,波浪翻涌。

  而阮问颖言语所指的那叶扁舟小船,则在这阵阵的涌动之中静然屹立,晃动的幅度极小,几乎不能被肉眼察觉。

  杨世醒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一笑:“也是,从构造来说它的确很精巧,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父皇才最终首肯了徐茂渊的提议。”

  “什么提议?”阮问颖下意识询问,旋即反应过来这是朝廷之事,她不该过问,遂立刻把话题移开,“这艘船是用来给渔民打渔的吗?如此安稳,想来再不用怕翻船了。”

  “这倒不是。”杨世醒道,“这是给水军在作战时用的,海寇虽然不如夷狄强大,但也时有进犯,不容轻视。”

  “薛宏顺在前年底去崖州带了一回兵,回来后特意上禀父皇,道海上风浪太大,水军平日里都在内湖训练,没有经验,打得很艰难,即使赢了也损伤较大。”

  阮问颖:“……”她一时竟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话题接下去。

  算了,反正该听的不该听的她都听得差不多了,不差这一件。“所以陛下才命人制造这些船,以此来减少水军在海上受到的风浪影响?”

  “差不多吧。”杨世醒抱起双臂,“虽然花费的时间久了点,但好歹有了个雏形,父皇也命薛宏顺加紧了水军的训练,把练兵的场所从内湖转移到外海,现在还让他在崖州带兵没有回来呢。”

  阮问颖听着,想起自己的双亲,也是在外领兵镇守,迟迟未归,心里不由对这名素未谋面的薛将军起了一点钦佩之意,看向小船的目光里也添了几分敬畏。

  不过她有点疑惑:“既然它是用来给水军作战的,怎么会出现在兴民苑里?这里不是都……”她斟酌了一会儿说辞,“创制一些利民之物吗?”

  杨世醒一笑:“水军也是民啊,天下百姓,都是父皇的子民。”

  她张了张口:“但是——”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他打断她的话,稍微放低了一点声音,“江山社稷以民重,是不是?可如今有外敌环伺,虽不至于腹背受敌,但也不能像前朝一般,只闻歌舞升平,不见沙场白骨。”

  “所谓利国利民者,先国而后民,倘若国力柔弱,那百姓便是过得再好,也只能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这些利器重物自当以国为先。”

  “就像年初你见过的那式弓.弩,如今已被送往边关,到了姑父姑母的手里,父皇就等着看其发挥如何,决定是否要大力推行制造了。”

  “什么?”阮问颖一惊,“你们把新造出来的弓.弩交给我爹娘,让他们上战场——”

  “真金总要用火炼,这是必须的步骤。”杨世醒先是这么道,接着,见她的面色有些发白,便转为柔声安慰,“你不用担心,这弓.弩到我手里时已经过了数十轮修改,实际花费研制的时间更是七八年不止,你也试过它的手感,很安全可靠,且这是姑父主动向父皇讨要的,你就算不放心我们,也总该放心他。”

  阮问颖知道这里头的道理,但还是忍不住感到担心,毕竟那是她的双亲,战场上的局势本就瞬息万变,遑论再加进去新的变数?

  直到杨世醒告诉她:“四月份时,姑父姑母就已经拿着它上过战场了,得了小胜,之后又零零星星地与夷狄遭遇过几回,都得胜而归。”

  “只不过因为没有一场大捷,显现不出新弓.弩额外的威力,父皇才举棋未定,实际上,青州那边的骑兵已经常备了此物。”

  她才舒了口气。大捷意味着大战,她宁愿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小胜,也不愿意她的双亲遭遇夷狄的大举进犯,即使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未曾有过败绩。

  “那就好。”她微微一笑,面色恢复了些许红润。

  杨世醒也瞧着她笑了一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