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全真小道童开局> 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14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145节(1 / 2)

  用自己的方式,丈量着平城的的土地以及河流,规划着灌溉的水利工程,该如何修建,以待明年农闲时刻继续招人。

  一不小心,便越了界,看到了长城外的强阴县(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岱海东南)。

  强阴县城,乃是雁门郡最北边的一座县城,位于长城以外,这里曾经是汉军出塞作战进攻的桥头堡。

  此时的强阴县城,应该已然废弃,官民内迁,不然,丘志清说不得会被丢到强阴当县令。

  而此刻,本该废弃的县城内,却是牛羊成群,人来人往,还全部穿着鲜卑服饰。

  这不用说,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定然是汉军进攻草原胡人的桥头堡,被鲜卑当成进攻并州的桥头堡兼后勤基地了!

  再把视角往南边移动。

  却见先头部队已然南下,正往外长城而来,其先锋哨探,离外长城墩台已不足十里,转瞬即至!

  来不及多作探查,丘志清连忙来到谯楼之上,让守卫士卒敲响大钟。

  同时派出三路信使,拿着自己的公文,一份送往雁门郡郡治阴馆县(今朔州),言明鲜卑入寇,人数不下十万。

  一路信使派往长城墩台守卫,让他们一旦发现敌人,点燃烽火,立刻后撤,毕竟也是两百多人的墩台守卫。

  到时候退入平城之中,亦是一份守城之力。

  最后一路,则是前往各个村寨通知敌军入寇,愿意入城的,赶紧收拾东西入城,不愿意入城的,收拾东西往山上跑。

  当然,能进城最好是进城。

  毕竟进城还能参与守卫,约等于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丘志清也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太守郭缊的亦是很是明确,雁门关,阴馆(朔州),汪陶(应县),三地呈犄角之势。

  可以相互支援,且背靠内长城,可谓攻守兼备。

  而平城孤悬于外长城边上,路途遥远不说,外长城年久失修,补寄容易被鲜卑骑兵截断。

  很容易变成一座孤城,无法有效抵御鲜卑对雁门内地县城的抵御。

  自然而然的,被郭缊摒弃在核心防御圈之外,这也是为何他对丘志清侵吞那些大户田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除了那些大户只是一地豪强,兴不起什么风浪之外,又何尝不是觉得丘志清挡不住鲜卑的再一次入寇,而任由他折腾呢?

  第二百一十五章兵临城下

  当数名骑兵飞奔而出后,丘志清望着北方开始发呆。

  只希望自己可以坚持得长久一些,也希望那些长城墩台的留守人员,能够安然退回城中。

  至于有空的时候修复外长城……

  呵呵,丘志清压根就没想过,东汉立国之后,北边已基本没了威胁。

  维护长城的高额费用,也被拿去西北,和羌人死磕去了。

  外长城两三百年没有维护,已是破败不堪,想要以一县之力,修好外长城,简直痴人说梦。

  雁门郡太守都只能整修雁门关,加固雁门关外诸县的城防!

  传闻羌人闹得凶悍之时,朝廷每年用于维持西北边军的军费,便高达百亿,驻军常年高达六十万以上。

  自然外长城这边便荒废了下来。

  墩台守卫都是去年突遭鲜卑袭击之后,才重新设立的!

  若非去年鲜卑来得突然,拥有一个营,两千正规军的平城,也不会这么快便失陷,起码也能坚持半月以上。

  这就是想要迁移城外乡里庄户入城的原因。

  城中有预留的田地,粮食,如若再加上充足的人口,丘志清有信心守城个把月。

  而鲜卑,却不会在这个贫瘠的城下,耗个把月,他们是来抢劫的,不是来屠城的!

  且作为一群合格的强盗,他们不会在已经被自己洗劫过半次的县城下,多费时间。

  为何是半次?因为上次虽然破城,可府库还没来得及搬,便被雁门郡太守带领的郡兵击溃,解了平城之危。

  果不其然,当信使刚城不久,北边的烽火台上,便充起冲天狼烟,一座座烽火台,便如此传递着边关的急报。

  原本之前回城,或者各自就位的青壮,还有些疑惑。

  为何只听见钟声警讯,却没有见着北边的烽火狼烟。

  此刻见着北边的烽火迅速传递,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紧张起来!

  丘志清暗骂,这些人都不侦查一下,就来了个最高级别的警讯,也不怕被军法从事。

  这倒是丘志清误会了,他们这些留守墩台的,自然有着他们自己的侦查手段,以及自己的判断,不然也没人会拿自己小命开玩笑。

  丘志清就站在北城门上,看着军卒和青壮,一个个忙忙碌碌,开始往城头运送各种物资。

  把一捆捆箭矢运上城头,将大锅和水架上。

  将物资运上城墙之时,也会在马道下边的宅院中,囤积部分物资,以免堆积在城头,造成堵塞。

  那些石炭,并非用来烧开水,而是防止水结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