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2 等她死(2 / 2)

傍晚时分,楚家家主楚老爷子领着下地的家人陆续回来了。

楚老爷子早年读过书,甚至考了童生,个子长得高大,与其他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相比,多了一分儒雅之气。不过这几年在地里摸爬滚打,多少有了些庄稼人模样。

叶氏已将一家吃食做了出来,晚饭主食是粗面窝头,配杂粮粥。窝头大人两个小孩一个,杂粮粥任喝。菜是一大盘水煮青菜,还有一大碗腌咸菜,还有一碟葱花炒鸡蛋,切成小块小块的。青菜和咸菜任夹,窝头和鸡蛋是由楚老爷子和杜婆子发放。

一大家子分成男女坐成两桌。女的一桌,大房陈氏和两个孙女,二房王氏和两个孙女,三房就叶氏一人,五房朱氏和一个孙女,还有就是杜婆子和宝贝闺女楚宝凤。十一个人挤在一个大桌,看起来可不少了。不过杜婆子心里清楚的很,她给每人派发了窝头,盘里剩下四个,却是白面做的,这是她和闺女的。每人得了块不大不小的鸡蛋,盘里还剩余好几块,但大家都很自觉的不再打多吃一块的主意。给谁不给谁,那是杜婆子的特权。

男桌人员相对少一些,五个儿子只有老二在家,九个孙子只到了六个,大郎二郎在镇上书院、三郎去服役楚老爷子是清楚的,他看了好一会才发现少了六郎,问了一句他哪去了,那边杜婆子回了句,六郎不听话罚他没饭吃。

楚老爷子便不作声了,分窝头的时候七郎特意拖到后面,他接过窝头迅速往兜里放,然后又向楚老爷子伸出长长的手。楚老爷子瞪了他一眼,犹疑片刻还是给了他一个。

七郎把那块炒鸡蛋往嘴里塞,嚼得三两下咽了下去,青菜都来不及夹几口,端起杂粮粥分作几大口喝了下去,把碗往桌上一放就冲了出去。

西厢耳房里,六郎早已饥肠饥肠辘辘,但他不敢离开房间半步。好不容易等到七郎出现,从怀里掏出个窝头。六郎接过就啃,顾不上脏不脏。

“米汤你没要到?”六郎狂咽几口窝头这才缓过神来,焦急地问道。

七郎失望地摇摇头:“周家奶奶说是中午给小东喝光了。”

小东是周阿婆的小孙子,才三岁,这阵子得了病,家里人听从郎中的吩咐,特意跑去镇里买了点白米回来熬给他喝。

“蠢蛋,你不会问他们要点米啊!”

“周叔说一共只买了两斤,吃没了。”七郎无奈地摊手。他只是七岁小孩,也分不清对方是真没了还是舍不得给。

“真没用!你负责守着姐,我找柳伯娘借米去!要是被奶夺了药去,看我不揍扁你!”

六郎心里气他下午没给自己偷红薯填肚子,更挂念着给五姐弄吃的,顾不上和他计较转头跑了出去。

七郎很无奈,整个下午奶和晚姑一直没离开过上屋,哪有办法下手。想去附近地里偷嘛,地里一直没断过人,他也没办法动手。

晚饭结束后又过了一会,叶氏忙完厨房的活,才悄悄端来一小碗杂粮小米粥,其实就是晚上吃的红薯块煮小米粥。粥稀得可以照人,没有多少红薯块,不过小米也没几粒。

“闺女,娘没本事让你受委屈了,你将就着吃点吧,等你爹回来就好了。”叶氏扶着闺女坐起来,嘴里念叨着。

叶氏看着奄奄一息的闺女,想起外出服役的丈夫,不由得悲从中来,泪珠不争气地滑落。

床上的楚从容感觉自己整个人处于濒死的状态,对于眼前这个自称自己娘亲的陌生女人,完全没什么感触。当海碗触到她的嘴边,她只是木然地张嘴,分不清碗里是什么,也分不清口感好与不好。

“娘,奶不给你钱买药,就是想让五姐早点死。奶说等她死了好拉去给别人配什么婚,得六两银子呢!”七郎悄声说道。

叶氏脸色大变,小声斥道:“小孩子别胡说!”

“我没胡说!下午我去上屋听墙根,奶亲口跟小姑说的!”

原来下午七郎想去上屋偷红薯,听到杜婆子和楚宝凤母女对话。楚宝凤好奇杜婆子巴不得五丫早死的态度,杜婆子被追问得有些不耐烦,就说龙潭村有户有钱人家,死了个十多岁的嫡子还没满百天,想找个刚死的女孩配冥婚,愿意给出六两银子。杜婆子早就和对方搭上线,只等人咽气就连夜拉过去。

在杜婆子看来,不但省了丧葬费还有几两银子收,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横竖那贱丫头命硬克亲,早死早好。

叶氏听小儿子说得七七八八,更是把杜婆子的语气模仿得唯妙唯肖,心里知道这事必定是真的,顿时悲上心头。

自家闺女被李府送回来,四天来婆婆就没给抓过一包药,闺女完全是躺在床上等死。自己问她要钱,她咬死郎中说没得救了,吃药纯属浪费!连自己双胞胎儿子好不容易赊回来的药,都想夺去退了!

婆婆原来打的是这鬼主意!

叶氏不由得又想起了丈夫,丈夫楚有贤领着叔子楚有德、大儿子三郎一起在县里服役。三个月的役期才刚过一半,还要一个多月才能回。要是他们在家,情况或许会有些不同吧。

今年龙狗窝村瑶役的名额十人,本来楚家只需出一人就行。楚老爷子想到的人选是老四楚有德,五个儿子当中就他还没成家,孤身一人没什么牵挂。

楚有德小时被猪拱伤过大腿,走路有些瘸。楚有贤放心不下弟弟一人去,就主动找村长要了个名额,村里给了三百文钱。杜婆子一见有钱收,就和楚老爷子商量,干脆连三郎也一同去了。三个月三百文钱折下来虽然不多,但三郎已是十七岁的大小伙,在家吃得多不如打发出去划算,省了米粮还多得三百文钱。

“放心,你爹和四叔他们很快就会回来,回来就好了!”叶氏给小儿子打气,其实更象是给自己打气。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